你大爷终究玩不过你大妈(你阿达还是你阿达)
你大爷终究玩不过你大妈(你阿达还是你阿达)这个“达”有个专用字在中原官话中间接提到父亲时会在前面加限定性的人称代词如“我达”、“你达”、“他达”
达,阿达,达达
新疆有很多地方这样称呼父亲
一般来说,直接称呼自己的父亲时
叫“阿达”【ā da】或者“达达”
间接提到父亲时
会在前面加限定性的人称代词
如“我达”、“你达”、“他达”
在中原官话中
这个“达”有个专用字
不过这个字是后来造的,属于民间俗字
近代以前的各种字典韵典中皆无收录
这个字从字型上看就长得像父亲
一看就知道是模仿“爹”这个字造出来的
而事实上,从父亲到爸爸到爹再到达
汉字对父亲称谓的记录
是有着自己清晰的脉络的
最早的“爹”字
也有过发【dá】音的历史
关于父亲的称谓有很多
包括父亲、父、爸爸、爸、老爸、阿爸
老爹、阿爹、爷、老子、老窦、老豆
老头、达达、阿达、达、大大等
最早出现的是“父”字
篆书的“父”是一只手里拿着一个棍状物
《说文解字》释为: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意思是人手上拿的一根“杖”
是一个代表着权威的物件
能持有这个物件的人
是主事的长者
所以这个字就引申为男性长者的尊称
后来单指父亲
“父”最早的读音并不是【fù】
而是读【ba】或者【pa】
著有《二十二史考异》的清代大儒钱大昕
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点:
“古无轻唇音”
就是说早期的汉语
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没有轻唇音
比如今天声母是“f”的字
在上古就会念“b”或“p”
钱大昕
古无轻唇音的观点
现在在学界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父”字在上古汉语里的发音
不可能是“fu” 而类似“ba”或“pa”
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古汉语音韵学家
文字学家李新魁认为:
“ba就是父字上古的读法”
但“父”的读音后来逐渐变成了“fu”
而“ba”音仅存在于民间口语
而且由于太常用、太符合人类发音本能
就发生了“滞古”现象
读音一直没有变化
再到后来
“父”发“ba”这个音丢了
人们开始用“巴”或者“八”
表示这个发音
根据《正字通》的说法:
“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
后人因加父作爸字”
就是说在“父”的字义上
后人在‘父’字下加上一个表示读音的‘巴’
造了这个“爸”字代指父亲
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的《广雅》
共收词汇18150个
在其中的《释亲》篇中
解释“爸”为:“爸,父也。”
成书于南朝梁代的字书《玉篇》释为:
“爸,父也”
编纂于北宋的《集韵》释为:
“爸,必架切,音霸。吴人呼父曰爸”
但是,“爸爸”与“巴巴”也曾长期共存
比如明代王文禄编著的
史料笔记《龙兴慈记》里,就有
“季巴巴、王妈妈,圣祖微时有恩邻人也
按,巴巴俗呼父也”的记载
“爹”这个字同“爸”一样
都是在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的
《广雅》里才首次收录的
“爹”,《广雅》释为:“爹,父也”
至北宋修《广韵》
又记载了“爹”的两个读音
一个是“北方人呼父为爹”
发音是“徒可切”,类似“da”
另一个是“羌人呼父为爹”
发音是陟邪切,类似“dia”
再到后来,“羌人呼父”的音就
变成了今天爹的发音“die”
而“北方人呼父”的音就被写成了“大、达”
所以我们今天称呼父亲的“达”或者“大”
本字应该就是“爹”
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陕西方言学者
孙立新先生指出:
“爹”在古汉语里曾读作“dia”
后来有的地方念成“da”
由“dia”变成“da”
语言学里叫语流音变,是一种减音现象
你看,“达达”这个称呼其实一点都不土
它分明就是散发着中古韵味的
一个关于父亲的称呼
从根上来说,还是从“父”而来
不过,“达达”这个父亲的称谓
也曾在明清小说和近现代小说中
突破了原本专属于父亲称谓的限制
成了两性之间表达亲密的称谓
《金瓶梅》第二十一回:
“西门庆情极,低声求月娘叫达达”
第二十七回:“西门庆道:
‘你叫我声亲达达,我饶了你,放你起来罢’
那妇人强不过,叫了他声亲达达:
‘我不是你那可意的,你来缠我怎的?’”
清代小说《绿野仙踪》第五十一回:
“再看金钟儿,双目直视...
‘我的亲达达,我今日活不成了’”
现代作家李劼人在小说《死水微澜》
第二部分十一写到:
“她遂乘势扶着他的脚骭,
一歪身就倒在他怀里,撒着娇道:
‘干达达,你也这样挖苦你的正经女儿吗?”
据说现在网络语言“叫爸爸”这个梗
就是从明清小说来的
今时今日,把父亲称为“达、达达”
在山西、陕西、山东、安徽
和西北等地方言的口语中是很普遍的
但是在部分地区
“达”也被用来称谓其他亲属
如“达”指叔父
在山西清徐、阳泉、平定一带
称呼几叔则为几达
如“三达、四达、五达”
“达”指伯母,在山西盂县、昔阳一带
称“伯母”为“大达”,称婶婶为“达达”
还有用“达”代指姐姐或者哥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