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最烧脑的岛,微笑掩盖所有寂寞
禁闭岛最烧脑的岛,微笑掩盖所有寂寞回到现实,我们是否也像泰迪一样经常逃避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有严重的拖延症,喜欢熬夜,下定决心的任务迟迟无法完成,那么我想你就是在变着法的逃避生活。男主很聪明,他幻想自己是一名正义的警察,自己的妻子儿女统统被邪恶的歹徒害死,来监狱是为了调查妻子的死,如此一番幻想,男主不仅可以直接面对自己妻女的死,还可以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从某个角度来说,泰迪真可谓是用微笑在掩盖心中的寂寞,逃避虽然可耻但的确有效。可能有不少人都会故作坚定想要微笑着面对,但其实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应该都会像泰迪一样选择崩溃,主动患上臆想症。面对困难的最直接方式并非迎接困难而是扭头就跑,男主的臆想症就是他选择逃避现实的方式。逃避一词由逃和避两个字组成,逃就是逃跑,我们遇到什么事情会逃跑呢?那就是危险,当你发现一名持刀歹徒朝你飞奔过来时你是选择微笑着面对与其搏斗还是掉头就跑呢,答案显而易见。规避风险是生物的天性,当我们感觉预知到危险
说起小李子演过的烧脑电影,除了《盗梦空间》应该就是《禁闭岛》了吧,相信看完《禁闭岛》的不少观众应该都会去再看一遍电影二刷细节,或者看几篇深度解析来看看自己设想的真相与导演是否一致。
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主角泰迪的确是一位臆想症患者,并且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最后泰迪也已经成功觉醒了真相,可由于内心无法接受事实所以还是决心赴死。
电影是夸张的艺术,它的灵感来源往往来于生活,就好像哈姆雷特的终极问题“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警探泰迪,我们尝试着用微笑去掩盖心中的寂寞,将不为人知的事情锁在心中,默默选择孤独。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禁闭岛》中的男主泰迪,当你执行任务回家时发现自己心爱的妻子杀死了你的所有儿女,而你又在精神崩溃的情况下杀死了妻子,等你回过神来已经被逮捕入狱,你会以什么姿态去面对现实呢?
可能有不少人都会故作坚定想要微笑着面对,但其实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应该都会像泰迪一样选择崩溃,主动患上臆想症。面对困难的最直接方式并非迎接困难而是扭头就跑,男主的臆想症就是他选择逃避现实的方式。
逃避一词由逃和避两个字组成,逃就是逃跑,我们遇到什么事情会逃跑呢?那就是危险,当你发现一名持刀歹徒朝你飞奔过来时你是选择微笑着面对与其搏斗还是掉头就跑呢,答案显而易见。规避风险是生物的天性,当我们感觉预知到危险时我们就会选择逃跑,有人说逃避可耻,但不得不说,逃避却很有用。
再说避,避就是避开的意思,趋利避害,左边是康庄大道,右边是悬崖栈道,如果你是一名司机为了生命利益,你会选择从哪条路走呢?泰迪也是如此,他无法一时间接受自己的子女妻儿同时死亡,这些压力足以致命,最好的办法就是逃避这个事实,躲到精神的臆想世界里。
男主很聪明,他幻想自己是一名正义的警察,自己的妻子儿女统统被邪恶的歹徒害死,来监狱是为了调查妻子的死,如此一番幻想,男主不仅可以直接面对自己妻女的死,还可以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从某个角度来说,泰迪真可谓是用微笑在掩盖心中的寂寞,逃避虽然可耻但的确有效。
回到现实,我们是否也像泰迪一样经常逃避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有严重的拖延症,喜欢熬夜,下定决心的任务迟迟无法完成,那么我想你就是在变着法的逃避生活。
逃避中包含了两种感情,一种叫做“不愿”另一种叫做“不敢"。告诉泰迪他的妻女全部死亡,他肯定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并且也不敢接受是自己所为,那么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每次都要拖到礼拜天才写,是否也是一种逃避呢?
我们不愿意做的事太多了,譬如只想吃美食不愿意锻炼,只想玩游戏不愿意工作,只想不劳有获不愿意辛勤劳作。久而久之拖延症应运而生,我们会把拖延症当做自己不努力的理由或者借口,当拖延症成为一个热词、流行语时,我们就以堂而皇之的逃避现实。
不存在的病成了我们不做事的理由,这算不算是一种幻想呢?没关系,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明天还有时间创作,我们就是这样用微笑掩盖着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是电影中的主角泰迪寂寞到了极点。
孤独:自由的另一把锁逃避作为生物的一种本能,是我们用来减轻自身受到伤害的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又曾经提出过“本我”、“自我”与“超我”的概念,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本我”理解成基本欲望、先天本能,“自我”是一种对现实欲望的追求,“超我”则是一种道德化的自我,代表了正确的社会道德准则。
譬如杀人是不对的,这是“超我”,但泰迪接受不了妻子杀了自己所有的子女,所以愤怒涌上心头他的“本我”促使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实施以暴制暴,“自我”只是将这种行为转化成了事实并且表现了出来。当死亡成为既定事实以后,泰迪的“本我”选择了不接受,“自我”表现出臆想症,利用幻想逃避现实,而“超我”则消失了。
试想一下你生命里遇到过最可怕的磨难是什么,最后你选择了什么方式去面对处理呢?
我想应该会有一小部分人体验过名落孙山,考试落选的经历,我也曾发生过这样的状况。那段时间里,我茶不思夜不眠,整日被梦魇所困,白天就躲到游戏里逃避时间,晚上就刷日剧美剧来减少精神负担,这些都是“本我”的一种逃避方式。
渐渐我发现我不出门了,呆在一个房间里,我不仅逃避了考试失利的结局,还逃避了生活,我担心別人的眼光,担心那些指责与调侃。孤独仿佛成了一剂救赎的良药,虽然寂寞苦口,但不至于浓烈到让人一时崩溃。电影里的泰迪也选择了孤独,他以警察的身份活在监狱之中,活在孤独里,没有人可以理解他,就好像那些逃避现实的我们。
自由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合一的表现,本能的欲望与道德准则融为一体,通过“自我”的反馈达到随心所欲的结果,可这些不属于孤独的人。孤独者的“本我”与“超我”常常并不能同意,以社交恐惧为例,那些怯生的人可能内心很想交朋友,也希望自己得到关注被人在意,但他们的本能是逃避社会,并不愿意与太多人接触,这种矛盾导致了他们现状必定是孤独,也成了锁死自由的一把锁。
泰迪的生活从妻女死亡之后就已经迷失了意义,他生活在自编自导的谎言中不仅孤独而且非常不自由,看似他可以随心所欲的调动一切,但这些都是骗局,都是自我演绎的幻觉。就好像我们用拖延症麻痹自己,用桃源乡麻痹生活时,那种孤独真的快乐吗?
觉醒:活着还是死去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我逐渐走出落榜的阴影后就一直在看书,基本保持着一周一本书的频率,直到有一天我在思考看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看书的目的究竟是为了看完一本书,还是学到里面的知识,还是通过这些知识去创作或者是实现什么呢?如果思考到这一层就很有意思,我过去看书根本没有目的,就是看一本书过一本书,浏览一遍情节,然后美其名曰陶冶情操,似乎在书本的桃源乡里活的太久,我突然明白了,这一切都是虚妄。
后来我慢慢总结出看书的目的,譬如写一篇书评、学会某个技能然后整合使用或者明辨事理、增长见识,就好像我们每天上课、锻炼、工作,其实每件事都有一个目的。做这件事是“本我”在事实,如果不明不白胡作一通,那定然是不可取的。
紧接着我就开始慢慢有了种觉醒的感觉,如果我现在的孤独是为了逃避困难,那么我想要获得的幸福又该如何去实现呢。我逐渐察觉出自己的“超我”意识是希望自己奋发向上,成为一个优秀且幸福的人,那么我现在就应该调整方向,让“本我”与“超我”妥协去实行自己的救赎之道。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对于哈姆雷特来说,他选择了去死,因为“超我”的为父报仇道德感超越了,“本我”的苟且偷生做王子。对于泰迪来说,当一切谎言不能自成其说时,他选择了觉醒。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份,知道了一切既定事实,他此时的生命已经别无他恋,所以他决心做那个手术。或许是“超我”部分的道德感让他觉得自己应该去死,亦或者是“本我”的逃避还在作祟,这是影片最后留白给观众思考的问题。
逃避固然是一种面对困难的好方式,不仅有用而且很爽,但时间久了我们难免会觉得不自由,会有孤独寂寞的感受,那么你就应该亟需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就是活着还是死去,可能是你想穿上好看的衣服然后认真减肥,你想多交朋友,然后去参加各种派对,当你的“超我”成为一种强烈的渴望,甚至变成欲望时,你的“本我”也会随之改变。这时候你就找到觉醒的感觉了,我们可以形象的理解成脑海里出现了两个人格,一位教唆你奋发前进,一位忽悠你原地踏步,至于何去何从,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答案。
沉思:贤者渡人,圣者自渡《禁闭岛》中的男主选择逃避现实,这并不可耻甚至这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本能反应。他用自己臆想的幻觉骗过所有人,在自演自导的闹剧中享受无尽的欢笑、寂寞与孤独,最后在人道医生考利医师的帮助下终于恢复了记忆。
现在是他做抉择的时候,他觉醒了,他问他的朋友“这地方让我想到了一件事,一个人怎么样才算比较糟糕?是作为一个怪物而活还是当一个好人死去呢?”
这说明泰迪的心中早已有了明确的答案。圣者渡人,贤者自渡,这句话是出自《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从未迷茫,所以他可以在不自由的监狱里安然无事,自渡前程。他最后甚至还感染了许多狱友,救赎了他们。
可我们不是人人都像安迪一样有着强大的内心,更多的人应该是像泰迪一样选择逃避,我要说的是逃避并不可耻,我们总要经历一段坎坷岁月,在困难中磨练成长。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这样那样的苦难都是一种考验,甚至从逃避到觉醒的过程也是一种成长。
因为如果不曾经历,我们怎么会对这些道理有如此深刻的体悟呢?
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选择逃避危险,逃避生活,逃避我们害怕不愿不敢面对的一切人事,但我要告诉你,我们不可以逃避自我,因为自我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你大可用微笑去掩盖寂寞,给自由上一把孤独的锁,但你的内心自我却必须要坚守,因为那是你最后觉醒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