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反思,对功的备课反思与教学建议
日常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反思,对功的备课反思与教学建议因教材目录发生了变化,所以把新教材本章内容又详细阅读了一遍。我发现新教才写的十分简练,但新教教中核心内容没有减少。因为新教材把原来功和功率的两节课合并成现在的一节课,又因功和功率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所以又把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详细的琢磨了一番。又因功和功率这两个概念初中高中大学都讲,于是又把初中教材和大学教材翻了出来,也仔细的研究一番。对于功这个概念,初中是定性讲了功的概念,重点强调做功的两个要素力和力作用下物体的路程,初中不进行功的量值计算,故没有涉及功的正负。在定义中强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路程,即力和路程在一条直线上。高中是在初中已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第一个是把路程上升到了位移的高度,第二个是力与位移拓展为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第三个是在初中定性研究功的基础上变成可以定量计算功的大小。因为能定量计算功的大小,所以就会出现正功与负功和不做功的情况,但现行教材仅仅是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了
本周开始讲机械能守恒定律一章,对比新旧教材目录把我吓一跳,旧教材10节内容而新教材才5节内容,从课节上看减少了一半。
旧教材
新教材
从课时目录上看,减少的内容大部分部是有关实验的,“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两个实验取消了,还取消了“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一节内容,再有一个就是把原来“功”“功率”两节内容合并为一节课“功与功率”,于是新版教材这章就变成了五节课的内容。在教材的页数上变化不是很大,由原来的27页变为现在的22页。该章字数变化我没有统计。
因教材目录发生了变化,所以把新教材本章内容又详细阅读了一遍。我发现新教才写的十分简练,但新教教中核心内容没有减少。因为新教材把原来功和功率的两节课合并成现在的一节课,又因功和功率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所以又把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详细的琢磨了一番。又因功和功率这两个概念初中高中大学都讲,于是又把初中教材和大学教材翻了出来,也仔细的研究一番。对于功这个概念,初中是定性讲了功的概念,重点强调做功的两个要素力和力作用下物体的路程,初中不进行功的量值计算,故没有涉及功的正负。在定义中强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路程,即力和路程在一条直线上。高中是在初中已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第一个是把路程上升到了位移的高度,第二个是力与位移拓展为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第三个是在初中定性研究功的基础上变成可以定量计算功的大小。因为能定量计算功的大小,所以就会出现正功与负功和不做功的情况,但现行教材仅仅是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了什么是正功和负功,而没有讲正功与负功的物理意义。大学教材中对功这个概念的研究在高中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功的定义为力的矢量和位移矢量的点乘,二是强调了定义式中的力是一个恒力,位移是力作用点的位移。还指出了功的相对性。在大学教材中从功与能量转化的角度阐述了正功与负功的物理意义。从三个学段对同一个概念的教材编写看,对同一个物理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逐渐提高的。
一线教学的老师都知道物理课时紧张,尤其是高一年级才三课时,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否则就要完不成任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任课教师的主观因素,即每个教师在讲课时都怕把内容讲少了,于是把大学要讲的内容挪到了高中。也有客观的因素,即目前教辅市场上的教辅图书编写的良莠不齐,教辅中有很多超出高中教学要求的内容,而学生选择教辅的时候又不能区分哪些内容是超出高中要求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仅仅按照高中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就不能处理教辅中超出高中要求的部分。还有些所谓的名师编写的教辅材料把超出高中教学要求的内容写在了教辅材料之中,如果老师上课不讲这些内容,学生就会误认为老师在课堂中偷工减料,其结果是老师不敢不讲,学生学了很多不该现在学的内容。还有一个原因是目前的考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命题单位要求命题者命题时必须原创题目占有一定的比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创题”越来越难命制,因此试题难度就会不断“突破”高中教学要求,同时试卷又要保证一定的区分度,所以试题不得不进行“花样翻新”,结果是超出高中要求的题越来越多,这些都是造成目前学生学习负担重的原因之一。学生学的累老师教的更累,有苦无处可说。
建议老师在教学中要仔细研究课标与教材,控制住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该这个学段学习的内容尽可能的不要涉及。为了给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拓展思维,对一些内容可以“蜻蜓点水”式的讲给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自己独立学习研究,把大量的宝贵时间用在本学段应该学习的内容上。如果有能力就要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学习的作业材料,如果选用已经编写好的教辅材料一定要进行把关,把不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内容坚决删除,把时间留在核心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上,这样才能夯实基础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