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死和不死之间的纠结,好死还是赖活着

死和不死之间的纠结,好死还是赖活着而面对逐渐变老的父母呢,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真正的恐惧?一位作家毫不留情地写道:“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地丧失。”而另一位则更加残忍地说:“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一位九十几岁的老人,这样说道:“此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行动自如地自己上厕所。”当他一旦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被别人翻来覆去地擦拭,需要被别人分开合上大小便,“自尊”恐怕只能是梦中的奢望了。牛牛是一位七十多岁、生活在温哥华的老阿姨,她中年患上了乳腺癌,传统医学的医生告诉她可以保守治疗,于是每年回国来开药,几个月一次,往返中加两地。起初,癌症也被抑制住了,但是到了七十岁以后,又复发,人也经不起飞来飞去,吃药成了家常便饭,所幸的是,那边的公费医疗,但最后所有的药都试过了,也都在逐渐失效。对她而言,剩下的就是疼痛。加拿大是可以申请安乐死的,申请和审批的程序相当严格且复杂,但是,几个子女对于是否申请安乐死也产生了分歧。疼痛、无法进食和

常听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即是对命运的一种无奈,又是对生活的一种调侃和小积极。那是在面对诸多困难、焦虑、灰心丧气的时候,当自己或者身边的亲友有了一丝轻生或者抱怨之念时,“好死不如赖活着!”便成了一句宽慰的话,看上去不那么乐观,但却是为继续前行而打气。其中的内涵是在讲,生活本就如此,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生壮老病死,自然规律。

死和不死之间的纠结,好死还是赖活着(1)

没有到“那种时候”,这句话的分量在天平上总是偏向于正能量的一边,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种时候”,进入ICU,在身体上插管子进食、导尿,长期卧床不起、不能自理。。。你会怎样抉择?不要说得那么远和极端,先来想想一些慢慢的变化。

并不是人老了就会害怕死亡,令他们恐惧的,是原先的、青年时期所具有的那些能力--听力、耐力、灵活性、反应性、甚至是偶然可以宿醉、开怀畅食的生活方式逐渐的消失。这些原本属于自己正常的却不经意、不在意的能力的消失,或者一个接一个被慢慢地意识到;又或者,突然之间、在某一时刻,猛然地被发现。似有准备又无防备的无能为力,听之任之。

死和不死之间的纠结,好死还是赖活着(2)

八十多老人上厕所摔断骨头

一位作家毫不留情地写道:“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地丧失。”而另一位则更加残忍地说:“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一位九十几岁的老人,这样说道:“此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行动自如地自己上厕所。”当他一旦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被别人翻来覆去地擦拭,需要被别人分开合上大小便,“自尊”恐怕只能是梦中的奢望了。

牛牛是一位七十多岁、生活在温哥华的老阿姨,她中年患上了乳腺癌,传统医学的医生告诉她可以保守治疗,于是每年回国来开药,几个月一次,往返中加两地。起初,癌症也被抑制住了,但是到了七十岁以后,又复发,人也经不起飞来飞去,吃药成了家常便饭,所幸的是,那边的公费医疗,但最后所有的药都试过了,也都在逐渐失效。对她而言,剩下的就是疼痛。加拿大是可以申请安乐死的,申请和审批的程序相当严格且复杂,但是,几个子女对于是否申请安乐死也产生了分歧。疼痛、无法进食和安睡就是余生,聊以安慰的也许是从小看大的孙子那天真无邪的眼神和微笑。

死和不死之间的纠结,好死还是赖活着(3)

我还年轻,想那么多干嘛呢,不是给自己平添烦恼吗?吃香的、喝辣的、去网红餐厅打卡,party是家常便饭;整日游戏、刷抖音、熬夜是我的生活模式;加班、拼命挣钱、喝酒应酬是我的人生哲学。。。。。。但是时光,尤其是快乐的时光,总量都是有限的。或者短促而密集,或者稀松而长远,我该怎么选呢?

而面对逐渐变老的父母呢,我们是否了解他们真正的恐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