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电气设备使用规定:非电气设备防爆标准介绍
防爆电气设备使用规定:非电气设备防爆标准介绍2007 年 IEC / TC 31 成立了 SC 31M “ 爆炸性环境非电气设备与保护系统技术委员会” 专门从事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标准制定工作。 SC 31M 在吸收 EN 13463 系列标准成果的基础上2003 年 发布 EN 13237 ∶ 2003《潜在爆炸性环境 潜在爆炸性环境用设备和防护系统 术语和定义》 并在 2012 年进行修订。 2007 年 发布 EN 15198: 2007《潜在爆炸性环境用非电气设备和部件的风险评估方法》 规定了非电气设备点燃危险评定的程序和信息。1997 年 CEN / TC 305 发布 EN 1127 - 1 ∶ 1997《爆炸性环境 爆炸的预防和防护 第 1 部分:基本原则和方法》 系统规定了对可能导致爆炸的危险情况识别和评定的方法 以及与安全要求相适应的设计和结构措施 现行版本在 2019 年进行了最新修订;2001 年 针对
长期以来 电气设备的防爆技术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国内外电气设备防爆标准不断完善并日渐成熟 。 然而实践表明 电气类点燃源并非爆炸性环境仅有的点燃因素 非电气设备产生的机械火花、光辐射和电磁辐射能量等非电气类点燃因素也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1国外标准情况
1.1 发展历程
欧洲最先开展非电气设备防爆标准的制定工作。 1994 年 3 月 23 日 欧洲委员会颁布针对“ 潜在爆炸性环境用的设备及保护系统” 技术法规即欧洲指令 94 / 9 / EC ( ATEX 100a) 明确将非电气设备纳入该指令的要求范围。 20 世纪 90 年代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成立 CEN / TC 305 “ 潜在爆炸性环境 爆炸的预防与防护标准技术委员会” 系统开展潜在爆炸性环境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
1997 年 CEN / TC 305 发布 EN 1127 - 1 ∶ 1997
《爆炸性环境 爆炸的预防和防护 第 1 部分:基本原则和方法》 系统规定了对可能导致爆炸的危险情况识别和评定的方法 以及与安全要求相适应的设计和结构措施 现行版本在 2019 年进行了最新修订;2001 年 针对矿山爆炸预防和防护发布 EN 1127 -2 ∶ 2001 《 爆炸性环境 爆炸的预防和防护 第 2 部分:矿山爆炸预防和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现行版本在 2014 年进行了最新修订。
2001 年 发布 EN 13463 - 1 ∶ 2001 《 潜在爆炸性环境用非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 基本要求和方法》 规定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确定开展点燃危险评定是制定非电气设备所有保护措施的基础[ 4] 。 到 2005 年 已陆续发布 EN 13463 第 2、3、5、6、8 部分 分别对限流外壳型“ fr”、隔爆外壳型“ d”、结构安全型“ c”、控制点燃源型“ b”、液浸型“ c” 等防爆型式进行规范 逐渐形成了针 对 非 电 气 设 备 防 爆 安 全 的 EN 13463 系列标准 该系列标准自颁布以来 已经进行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更新、修订。
2003 年 发布 EN 13237 ∶ 2003《潜在爆炸性环境 潜在爆炸性环境用设备和防护系统 术语和定义》 并在 2012 年进行修订。 2007 年 发布 EN 15198: 2007《潜在爆炸性环境用非电气设备和部件的风险评估方法》 规定了非电气设备点燃危险评定的程序和信息。
2007 年 IEC / TC 31 成立了 SC 31M “ 爆炸性环境非电气设备与保护系统技术委员会” 专门从事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标准制定工作。 SC 31M 在吸收 EN 13463 系列标准成果的基础上
2016 年发布 ISO 80079 -36 ∶ 2016 《爆炸性环境 第
36 部分:爆炸性环境非电气设备 基本方法与要求》和 ISO 80079 - 37 ∶ 2016 《爆炸性环境 第 37 部分:爆炸性环境非电气设备 非电气保护型式 结构安全型“ c”、控制点燃源型“ b” 和液浸型“ k”》。ISO 80079 -36 ∶ 2016 和 ISO 80079 - 37 ∶ 2016 发布
后 欧洲不再使用和修订 EN 13463 系列标准 直接采用 ISO 标准作为新的欧洲标准。
1. 2 标准现状
随着国际标准 ISO 80079 - 36 ∶ 2016 和 ISO 80079 -37 ∶ 2016 在各成员国间的转化和使用 近年来欧洲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主要集中在非电气产品标准制定上 已陆续发布相关标准。
在 2007 年首次发布 EN 14986 ∶ 2007 《潜在爆炸性环境用风机的设计》 在 2017 年对标准进行修订并发布 EN 14986 ∶ 2017 该标准对爆炸性环境用风机的设计和检测认证都极具指导作用。2016 年发布技术报告 CEN / TR 16829 ∶ 2016《斗式提升机火灾爆炸的预防与防护》 并于 2019 年进行更新; 协助 IEC / TC 31 / SC 31M 开展 ISO / IEC 80079 - 41 《 爆炸性环境 第 41 部分: 往复式内燃机》的制定工作;正在推进 FprEN 17348 《 潜在爆炸性环境用真空吸尘器的设计和测试要求》 的制定工作。
我国在非电气设备防爆标准制定工作中 主要通过参照欧洲标准来形成我国的国家标准。 目前 我国已制定的非电气设备防爆基础方法类标准见表1
ISO 80079-36 ∶ 2016 和 ISO 80079-37 ∶ 2016 发布后 我国已对其进行修改采用以替代 GB 25286 系列标准。 除上述基础方法类标准 针对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 修改采用 EN 1834 ∶ 2000 系列标准制定的 GB 20800 系列标准 主要针对往复式内燃机非 电气防爆技术的标准 如表 2 所示。
针对爆炸性环境用手动工具的防爆性能 我国参照日本工业标准 JIS M 7002 在 1989 年制定GB 10686—1989 《 铜合金工具防爆性能试验方法》 并于 2013 年进行了修订 在 2008 年进一步制定 GB / T 23163—2008《铍铜合金工具类防爆性能试验方法》。 针对金属材料摩擦火花的安全性试验 在 1992 年制定 GB 13813—1992 《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在 1996 年制定 JB / T 8313—1996 《碰撞摩擦火花安全性能试验方法导则》 GB 13813 分别在 2001年、2008 年进行修订。 现行相关标准见表 3。
上述标准的制定对提高我国对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由于非电气防爆技术的发展时间较短 也存在着市场重视接受程度不够、标准数量不丰富等问题。
3应用与发展
通过积极转化国外先进标准 我国已初步形成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标准的基本框架 解决了我国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标准从无到有的问题 对我国工业防爆安全标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虽然我国手动工具防爆标准已应用三十余年 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标准也已应用十余年 但当前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的重要性在我国工业界仍未受到重视和普及 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标准需要进一步加强贯彻和落实。
目前 我国对基础、通用、方法等类标准一般制订为国家标准 对行业的产品标准、应用性标准或某项创新性技术 一般制订为行业标准 或鼓励制订为团体标准 完善非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准体系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4小结
我国非电气设备防爆标准同国外相比 技术水平基本相当 我国标准的发展应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在紧跟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步伐的基础上 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应用研究 强化标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制定符合我国产业需求的 包括国标、行标、团标等多层级的非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标准 支撑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
作者:梁峻1 2 王新华1 2 蒋漳河1 2 邵伟1 2 刘柏清1 2
( 1. 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180;
2. 国家防爆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广东) 广东 广州 510760)
参考文献
[1]] 徐建平. 工业危险点燃源及其防爆技术概论石油
[ J] . 化工自动化 2003( 4) : 96- 102.
[2]] 王巧立 顾保虎. 爆炸性环境用设备国际标准现状与发展[ J] . 电气防爆 2019 ( 2) :15- 18.
[3]] 钱松. GB 25286 爆炸性环境用非电气设备系列标准探讨[ J] . 电气防爆 2012 ( 4) :39- 40.
[4]] 迈克尔·贝尔 寇晓光. 防爆非电气设备的点燃危险评定方法[ J] . 电气防爆 2007( 4) :22-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