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恐惧本质是对未知的恐惧,每个人都有一个恐惧的空间
死亡的恐惧本质是对未知的恐惧,每个人都有一个恐惧的空间几乎彻底离开了羽毛球的世界,甚至不留一个关于羽球的微信群,现在的我不想谈论关于羽毛球的任何话题,不想和任何球友见面,不想被问起受伤的任何情况。 曾经你无比执着的一件事,在一定情况下,它就是可以说放弃就放弃的,你是可以说离开就离开的,转身就走,头也不回。
突然有一天,深刻意识到一个道理,从来就没有执着这回事。你执着,因为你还不够痛。以前那么热爱羽毛球,甚至经常做梦都在挥拍,从未想过哪一天我会彻底告别羽坛。
在眼睛被打到的一刹那,身心都受到了深深的伤害,终于开始觉醒。在这个世间,从来没有哪一件事、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东西,是你一定要去执着的。你不需要执着,你只需要让自己感觉舒服。
曾经你无比执着的一件事,在一定情况下,它就是可以说放弃就放弃的,你是可以说离开就离开的,转身就走,头也不回。
几乎彻底离开了羽毛球的世界,甚至不留一个关于羽球的微信群,现在的我不想谈论关于羽毛球的任何话题,不想和任何球友见面,不想被问起受伤的任何情况。
因为内心的创伤还未抚平,因为离别的伤痛还在隐隐作痛,因为想哭却哭不出来,因为这个痛谁也帮不了我的忙,我只能自己疗愈我自己。
医生说就这样了,不会再恢复了,你必须学会适应这个现状。性格倔强的我始终不相信,我的潜意识告诉我,会好起来的,一定会好起来的,身体有自己的自愈功能,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
在不能使用眼睛的日子里,我开始选择听书,樊登读书,以前喜欢自己阅读书本,不爱听别人讲,现在不得不选择另一种方式。樊登推荐一本书《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看到这个标题我就很喜欢,我知道这就是现阶段的我所需要的养料。
所有的潜意识都蕴藏在我们的身体之内,我们需要学会信任我们的身体。只有信任身体的智慧,意识和潜意识朝向共同的目标,你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达成自己的目标。
受伤之后最大的情绪就是恐惧,害怕不能看见光明,害怕影响正常生活,各种担忧、悲伤和沮丧,我就像一个备受惊吓的小孩,内心焦虑恐慌。
以前也经常体验过与内在小孩连接的冥想练习,但并不是太有感觉,因为我们的很多恐惧都被压抑在保护层之内,时间太久了你甚至都感受不到它,直到一些事件发生成为导火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那是一个带着深沉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内在空间。就是这些没有被认出来、没有被感觉到、没有被接受的恐惧,制造了我们生命的问题。
这些恐惧,在外在可能会呈现为各种行为模式,比如人际冲突、逃避亲密、自我糟蹋、刚愎自用、谋略控制、依赖软弱或者完美主义等等,或者隐藏在各种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背后。
另一方面,恐惧也是许多身体疾病的根本原因,比如恐慌症、皮肤过敏、消化不良、慢性疾病等等。恐惧让我们失去鲜活的生命能量,也阻碍我们全然地活在当下,它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如果我们足够诚实的话,我们会意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没有觉知的,都是处于无意识的自动导航模式,按照旧有的惯性思维模式行进。
大部分的行为和思维都受恐惧的意识能量所操控,喋喋不休的头脑,焦虑的情绪起伏,忙忙碌碌始终停不下来的生活节奏,无法安住当下享受当下的安宁。
我们的恐惧具体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对于生存的恐惧,害怕赚不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害怕不再被爱,害怕被拒绝,害怕没有价值和存在感,害怕不被尊重,害怕面对某个人,害怕无法表达自己,甚至害怕会有性功能障碍等等。
在最深的层面,所有这些恐惧的背后,都隐藏着对空虚和死亡的恐惧,这是最底层的恐惧,也是最原始的恐惧。
疗愈之路,就从探索我们的恐惧开始。想象一个身为一个小孩的空间,或者去感受一下那个受惊吓内在小孩的能量,它可以帮助我们联结上内心深处那个带着深层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内在空间。
为什么要使用“受伤的内在小孩”这个词呢?一开始我也觉得很不习惯,甚至有些抵触,突然有一天,当我感觉自己能够联结和感受到这个受惊吓小孩的能量时,我开始意识到这个方法对我们的确非常有帮助。
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形象地去感受到内在的恐惧和惊慌,帮助我们去倾听内在那个曾经深受惊吓、伤痕累累、敏感脆弱的声音。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和自己的恐惧拉开一段距离,当你和它有了一定的距离时,这就是疗愈的开始。
当然,我们要仔细区分“真实的恐惧”和“情绪的恐惧”。真实的恐惧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威胁,而情绪的恐惧则来自过去尚未解决的创伤,因为现实的生活情境所触发,这是我们内在受惊吓小孩的恐惧。
我们大部分的恐惧都是来自情绪的恐惧,或者是深受情绪恐惧影响下的真实恐惧。当我们感觉受威胁时,我们很难区分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所以,我们更需要探索自己内在的恐惧,先学习熟知情绪上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