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有水才有梦想,山有精神水有深情
有山有水才有梦想,山有精神水有深情李陵殿于唐朝初年被皇家赐名西庐寺。晚清时期,紫蓬山区袁圩村人袁宏谟,在太平军余杭之战失利后,出家西庐寺,法号通元,在淮军将领周盛传等人的帮助下,通元重修寺院,成为中兴始祖。后来,通过李鸿章等人努力,通元从北京得到皇家刊印的多达万卷的《龙藏全经》,自此西庐寺成为皖中名刹。晚清时期,这里又成了淮军集团的摇篮,据《肥西县志》记载,在晚清四十年时间,这里走出了参将、总兵到提督(含记名)以上将领1000多人,其中提督大员约300人。淮军作为晚清一支新式军队、晚清政府的国防军,在保家卫国抵御外侮中贡献了巨大力量。为了赶工期,剧组一边拍摄,一边修改,拍摄台本经过多达二十次修改之后,故事脉络渐渐清晰。从历史、文化、自然和情感四个纬度,纪录片《紫蓬山》讲述了一座山和一群人的故事。从历史纬度来看,紫蓬山区历史浑厚。1800多年前,据守合肥的曹魏大将李典,为了表明自己仰慕先祖,报效国家的决心,李典在合肥西郊的山
五集人文纪录片《紫蓬山》,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和肥西县紫蓬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摄制。历时两年,制作完成。
全片共五集,分为《出山》《故园》《文传》《丛林》和《乐山》,融历史、文化和自然为一体,既记录了紫蓬山区四季的风光,又首次披露了这里鲜为人知的人文故事,力争达到“有文气”“有仙气”“接地气”,突出展示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地域性格。
毋庸讳言,在名山汇集的中国,紫蓬山区只能算是一片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没有奇松怪石,没有温泉云海,在纪录片的视觉呈现上的确处于劣势。但是,主创团队在深入挖掘紫蓬山区的历史后,决定从小处着眼,微观出发,以现实和历史人物故事为主要脉络,构建属于紫蓬山的视觉意象。
山有精神,水有深情,只有静下心来感受,才能发现每一处山水的美与故事。为了拍摄到紫蓬山秀美的风光,剧组几乎走遍了紫蓬山区方圆一百平方公里的每个山头和湖泊。为了拍摄到唯美的画面,摄制团队冒严寒战酷暑。为了拍摄雪后西庐寺美景,剧组提前一天住进庙里,与僧人同吃同住,在寒冬的凌晨时分起早架设机位,等待日出。为了拍摄紫蓬山新春庙会香客凌晨祈福的场面,剧组在西庐寺蹲守,连续拍摄了二十多个小时。紫蓬山蓝天白天的日子多集中在夏天,西庐茶会的时间安排了夏天最热的那几天,冒着酷暑,剧组从中午拍摄到傍晚,收工时,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可以说,每一个精美的镜头,都来之不易。
为了赶工期,剧组一边拍摄,一边修改,拍摄台本经过多达二十次修改之后,故事脉络渐渐清晰。
从历史、文化、自然和情感四个纬度,纪录片《紫蓬山》讲述了一座山和一群人的故事。
从历史纬度来看,紫蓬山区历史浑厚。1800多年前,据守合肥的曹魏大将李典,为了表明自己仰慕先祖,报效国家的决心,李典在合肥西郊的山顶建了一座纪念祠,以纪念自己七世祖李陵,庙取名为李陵庙,而这座山也被百姓称作李陵山。明朝万历八年,李陵山改称紫蓬山。
晚清时期,这里又成了淮军集团的摇篮,据《肥西县志》记载,在晚清四十年时间,这里走出了参将、总兵到提督(含记名)以上将领1000多人,其中提督大员约300人。淮军作为晚清一支新式军队、晚清政府的国防军,在保家卫国抵御外侮中贡献了巨大力量。
李陵殿于唐朝初年被皇家赐名西庐寺。晚清时期,紫蓬山区袁圩村人袁宏谟,在太平军余杭之战失利后,出家西庐寺,法号通元,在淮军将领周盛传等人的帮助下,通元重修寺院,成为中兴始祖。后来,通过李鸿章等人努力,通元从北京得到皇家刊印的多达万卷的《龙藏全经》,自此西庐寺成为皖中名刹。
从文化角度来说,紫蓬山区文脉昌盛。清末民初,江苏丹徒人李恩绶受聘于淮军后人周家谦家,做私塾先生。客居紫蓬山下十一年,李恩绶编写了《紫蓬山志》《巢湖志》《庐阳辑要》及《采石矶志》,为合肥地区的志书与文化留下珍贵的资料。后来,李恩绶着手编写传统蒙学教材《龙文鞭影》,此书由周家刊印后,风行四十余年。中日战争暴发后,著名画僧懒悟任西庐寺住持,1957年,贺泽海拜懒悟为师学画。以贺泽海先生为线,讲述了懒悟先生与西庐寺的故事。贺泽海与弟子重绘《新紫蓬山全景图》,再为紫蓬山留下厚重的历史。
民国初年,自紫蓬山区张老圩走出的张树声之孙张武龄,到苏州定居,兴办了苏州第一所女子学校——乐益女校。后来,张武龄十个儿女成为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作曲家和乐团指挥,特别是他的四个女儿,张元和、张兆和、张允和与张充和,成为民国著名的闺秀,被誉为合肥张氏四姐妹。
从自然纬度来说,紫蓬山集纳了南北秀丽风光。地处江淮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四季皆有美景。紫蓬山区方圆近百平方公里,拥有3500多公顷林地,470多种植物, 120多种鸟类,自然生态保持良好。这里森林茂密,山环水绕,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池塘。虽然离城市很近,在群山之间,仍然有不少人迹罕至的洞穴,百年古树。在磨墩水库,剧组拍摄到了一个美丽的鸟岛,记录下群鸟翔集的场景。这些美景,都是首次拍摄与披露。
从情感纬度来说,故乡永远是游子心目中最亲的地方。以护林员梁军开篇,讲述了一个老护林员和山的感情。通过全程记录90岁高龄的烈士后人张小彰回乡扫墓的故事,回顾了革命列士张璋的故事,同时记录了老人对父亲、对故乡的深情。原籍紫蓬山的台胞郭逸民一家返乡定居小团山,兴办小团山香草农庄,讲述了一个老人对故乡的深情,叶落归根的故事。通过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玄孙刘学亚先生的回忆,讲述了刘铭传最后埋骨大潜山的故事。
新时代里,紫蓬山不断掀开新的篇章。界心和尚回到紫蓬山再造西庐寺,安徽省水上训练中心储友勇力拼金牌……历史与现实交织,个人与时代相融,从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穿插紫蓬山区山水自然人文风光,呈现紫蓬山区厚重的历史与现实生活场景。
近十年来,安徽广播电视台注重纪录片创作,培养聚拢了一批纪录片人才,形成老中青创作梯队,佳作不断。纪录片《大黄山》《淮河六章》《成本华:一个被遗忘的抗日女兵》《淮军》《中国文房四宝》《千年包公》《小岗纪事》等均获得业界及观众好评,屡获国际及国内大奖。现在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已经形成品牌效应,据悉,除纪录片《紫蓬山》外,由安徽广播电视台海外中心承制的大型纪录片《天下徽商》《刘铭传》和《八月桂花遍地开——金寨红色纪事》,均在制作中,将于2019年陆续隆重推出。
附纪录片《紫蓬山》分集故事简介
第一集:出山
繁华的台北街头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叫刘铭传。秋天收获的季节,天津渤海边的小站稻收获了,一百多年前,是由驻守天津的盛军带来了稻种。而水乡苏州,也曾凝结了张树声的汗水。他们,都来自一个叫紫蓬山的地方。
150年前,十八岁的刘铭传杀恶霸揭竿而起,扎寨筑堡。因生活所迫,周盛传兄弟也走了团练的道路。秀才出身的张树声在父亲张荫谷的带领下,也办起了团练,与李鸿章家的李家团,配合打仗。
1862年,太平军围攻上海,受曾国藩之托,李鸿章仿湘军建制组建淮军。淮军最初的部队,就是由紫蓬山区的西乡三山团练组成的。走过东拼西杀的生活,这些从紫蓬山出发的淮军将领,最后都成为封疆大吏。作为晚清一支新式军队、晚清政府的国防军,在保家卫国抵御外侮中,淮军贡献了力量。
第二集:故园
生活在台北的郭逸民,1949年他从故乡肥西启明村一路奔波,来到台湾,白手起家,落地生根。半个世纪后,他的儿子郭中一和孙子郭延铎,舍弃了台湾的舒适生活,回到故乡,创办了香草山庄,把一片荒山变成了合肥地区最有名气的文化乐园。
生活在安庆的张庆,偶然发现了一包信件,这些信件是烈士张璋在监狱里写的家书。几经辗转,这些信寄给了张璋的女儿张小璋。这些信,勾起了老人的回忆,也揭开了一段沉寂的历史。
2017年清明节,不顾年迈,93岁的张小璋又回到故乡为父亲张璋烈士扫墓,在老人的心里,紫蓬山的张新圩永远是她的根。
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一生功名显赫,台湾的近现代化的奠基人。但是他的遗骨却历经多次搬迁,遭尽流落与磨难,2011年一代淮军名将,最终才魂归故里,安息于自己曾经写诗赞美的大潜山上。
第三集:文传
走过金戈铁马的岁月,九死一生的淮军将领们,在淮军将领刘铭传的号召下,唐定奎、张树声、张树珊、周盛波、周盛传、丁功宣等人,纷纷响应,共同出资捐地,选址,兴办肥西书院。李鸿章题书“聚星堂”匾额重新挂在了聚星小学的显著位置。
1884年,李恩绶到合肥游玩,紫蓬山下名门贵族周家谦邀请李恩绶到周家当私塾先生。在学生的协助下,李恩绶陆续修订或编写了《紫蓬山志》《巢湖志》《合肥香花墩志》和《庐阳名胜辑要》,这些志书,成为今天考证紫蓬山区和合肥本地文化的重要文献。到合肥之前,李恩绶已经着手在改编写一本重要的蒙学教材——《龙文鞭影》。《龙文鞭影》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蒙学教科书之一,其最后通行本完稿于紫蓬山,从紫蓬山走向全国,绵延至今。
1912 年,时年23岁的张武龄携全家从安徽合肥迁往苏州。张武龄在苏州创办了著名的乐益女子中学。张家四姐妹的中学教育在父亲所开办的乐益完成。张家子女后来在各自领域各有建树。在张武龄及他的子女一代,一个封建大地主家庭,由迁居和创办新式教育,完成了全新的蜕变。张氏四姐妹,也成为民国最后的闺秀。
书香传承,一座书院,一个家族,一本山志,让一座山有了文化的基因,也有了美丽的故事与传说。
第四集:丛林
农历正月初六,寺院迎来供天法会。界心法师,14岁出家,2005年10月,界心自广东回到合肥,任肥西紫蓬山西庐寺住持。界心有一个心愿,就是重建西庐寺与李陵殿。
1863年,杭州西郊大战之后,太平军的主将袁宏谟兵败出家西庐寺,法名通元。为了收容更多的太平军士兵,通元扩建寺院,通元和尚找到了周盛传和周盛波兄弟,希望他们念及旧情,出手相助。一笑泯恩仇,其他同乡淮军将领有钱捐钱,有地捐地,大力支持通元和尚扩建西庐寺。
1957年,22岁的贺泽海拜师懒悟和尚门下。懒悟是安徽当代著名画僧,为了躲避战火,避居紫蓬山西庐寺。贺泽海正是在懒悟避居合肥的时候,开始跟从懒悟学画。懒悟曾经画过一幅《紫蓬山全景图》,可惜,这幅画如今也没有了影踪。贺泽海决定带领自己的弟子们重画一卷《新紫蓬山全景图》,追忆师傅在合肥的生活。
位于千字山中的白云寺,香客和游人都很少。寺里的当家法师本春和尚,一直在为重修白云寺而忙碌。
晨钟暮鼓,四季轮回,几经兴废的李陵殿,又耸立在西庐寺群殿之中,经历岁月的流变,它再一次辉煌重现。
第五集:乐山
茂盛的山林,涵养了水土,也成了众多野生动物和珍贵的鸟类理想家园。马号号每年坚持按一条路线观鸟,进行调查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因为对鸟类的热爱,他辞去了公职,成了观鸟会的一名专职工作人员。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最喜欢的事业,他觉得这比什么都值。
皮划艇运动员储友勇,为备战天津全运会,在一年前就开始了积极的备战训练。对于水上项目的运动员来说,紫蓬山下的安徽省水上运动训练中心是冠军的摇篮。2017年9月,天津全运会,储友勇拼尽全力,站上了领奖台。
户外运动爱好者老毕在夏天,踏访紫蓬山,他想在这里寻找一块适合孩子们户外训练的场地。秋天,他带领孩子们完成了一次愉快的户外之旅。
跑步爱好者,在罗曼的带领下,参加了紫蓬山山地越野跑,穿行林间,来自都市的人们,感受到山野的乐趣。山林成为治愈都市的心灵良药。
相对于南方的姹紫嫣红,北方的春天似乎来的晚一些。60岁的齐德良,在全国七八个省份,拥有了自己的度假木屋别墅群,在所有的项目里,齐德良最牵挂的还是位于紫蓬山下的这片木屋。长年生长于东北的齐德良,觉得几乎处在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合肥,非常适合于人居。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片青山绿水,宁静的山林,既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舒缓故园情结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