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追寻陇原红色印记:陇原巨变 数

追寻陇原红色印记:陇原巨变 数为切实提升庆阳在旅游业界的知名度,十年来,通过参加各级组织的旅交会、文博会、博览会,庆阳文旅人积极向各大城市推介宣传庆阳,把庆阳旅游带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走遍千山万水 庆阳品牌“立”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文旅人围绕“让更多人了解庆阳、感受庆阳,把庆阳旅游这张名片做响做靓”的发展目标,挖掘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加强文物保护,努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在陇东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十年来,庆阳张开双臂喜迎八方游客,年均旅游接待人数从290万人次跃升至1054.8万人次,实现年均旅游收入从12.21亿元增加至54.4亿元。鸟瞰陇东大地。(资料图)

来源:【新甘肃】

追寻陇原红色印记:陇原巨变  数(1)

庆阳夜景。(资料图,本文照片均由庆阳市提供)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万及敏

9月28日,由甘肃省委网信办主办,凤凰网甘肃频道承办的“丝路人·丝路情——网络媒体甘肃行”走进庆阳市,深入了解庆阳市文旅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文旅人围绕“让更多人了解庆阳、感受庆阳,把庆阳旅游这张名片做响做靓”的发展目标,挖掘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加强文物保护,努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在陇东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

十年来,庆阳张开双臂喜迎八方游客,年均旅游接待人数从290万人次跃升至1054.8万人次,实现年均旅游收入从12.21亿元增加至54.4亿元。

追寻陇原红色印记:陇原巨变  数(2)

鸟瞰陇东大地。(资料图)

走遍千山万水 庆阳品牌“立”起来

为切实提升庆阳在旅游业界的知名度,十年来,通过参加各级组织的旅交会、文博会、博览会,庆阳文旅人积极向各大城市推介宣传庆阳,把庆阳旅游带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大型活动上……庆阳文旅向业界朋友全面展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与全国各大旅行社对接洽谈,签订“引客入庆”协议,让更多的游客来到庆阳、了解庆阳、感受庆阳。

同时,庆阳市立足本土文旅资源,借助香包民俗文化节和农耕文化节,积极开展“百社万人游庆阳”踩线考察、旅游商品大赛等各类旅游活动,先后加入陇东南旅游联盟、西北革命红色旅游联盟等,与周边城市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庆阳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

追寻陇原红色印记:陇原巨变  数(3)

庆阳夜景。(资料图)

用足宣传手段 庆阳名气“亮”起来

业界知名度提升了,又该如何在游客中不断提升曝光率?

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到网络化时代的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庆阳文旅人紧跟时代潮流,把各种宣传手段用足用活。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优势,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形成线上宣传营销阵势,激活了周边及重点客源市场。

十年来,庆阳市先后在《陇东报》开设庆阳文化旅游专栏,在掌中庆阳新闻客户端开设“逛庆阳”栏目,大力宣传庆阳文化旅游资源。先后开通庆阳文体广电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等,发布视频近千条,年阅读播放量近亿次,借助网络东方,庆阳文旅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随着庆阳文旅影响力不断扩大,庆阳形象在央视频道多次登场,在省卫视频道频频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庆阳参加《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以总分第四名的成绩荣获“十佳魅力城市”称号,庆阳香包被评为“最具魅力文创旅游产品”,点亮了庆阳这座城市的名片。

精心打造产品 庆阳旅游“火”起来

为了让到庆阳的游客能够玩好、吃好、住好,切实感受庆阳魅力、领略庆阳风采,庆阳文旅通过广泛征集、实地论证,精心设计推出多样化的旅游线路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十年来,庆阳文旅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紧抓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南梁精神,将市内外红色景区景点、革命纪念馆和革命遗迹遗存整合串联,推出“重走长征路”二日游、弘扬“南梁精神”一日游、二日游、省内“红色沃土”五日游等精品线路。

同时,庆阳市结合高铁、高速公路搭建的快速通道,串联各县(区)乡村旅游示范村和重点村,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水利、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结合节假日推出主题旅游线路,“最忆端午一抹香 端午民俗体验”等精品旅游线路相继出炉。

冬春季节,针对周边客源市场和重点通航城市,设计推出赏冰滑雪健康游、寻根探源文化游等冬春旅游精品线路产品,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出行选择。

回顾过去成绩喜人,展望未来催人奋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庆阳文旅人将继续探索新方式、运用新手段,不断提升庆阳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助力庆阳旅游越来越火,为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生态宜居之城、人文魅力之城、创业创新之城发挥积极作用。

追寻陇原红色印记:陇原巨变  数(4)

陇东大地处处青山绿水。(资料图)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