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分析学情的重要性:做好学情分析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
课前分析学情的重要性:做好学情分析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关键点二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给学生展现自己能力提供平台不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方法都有差异关键点一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他们的生理心理,判断学生是否适合学习内容,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从容的驾驭课堂。具体地说,要分析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是擅长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沉默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需要凭借自己对所教学生的了解及经验和观察来取得。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展开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纵容。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必须是主动求知并积极探索。教师只能做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因此教学设计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周密设计,务必使教学思路适合本堂课要面对的学生的需求。要想“对症下药”,学情分析必不可少。
最好的教学是强调学法,师生互动
那么学情分析究竟是什么呢?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产生的,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学情分析需要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需要分析哪些内容呢?学情分析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点、思维情况、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学后感受、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下面从几个关键点具体说一下分析的要素。
不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方法都有差异
关键点一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他们的生理心理,判断学生是否适合学习内容,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从容的驾驭课堂。具体地说,要分析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是擅长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沉默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需要凭借自己对所教学生的了解及经验和观察来取得。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展开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纵容。
给学生展现自己能力提供平台
关键点二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
即分析学生对所教学科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具体知识,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学习这些知识的经验。可以通过测验、座谈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方式加以了解。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我们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只有深入课堂考察,才能更精准的分析学情
关键点三 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
即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有什么不同。分析不同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操作新技能上能达到什么程度。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现代学生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处于城乡结合的学校,学生来自城区、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等,由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老师可以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对于不同班级,随班风不同,学生的学风也不同,老师还要从大局考虑教学策略的调整,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没兴趣就,没法捣乱,就睡觉
关键点四 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分析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的活动,更需要学生的高质量参与,只有师生间的教与学充分融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学科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更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的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
热爱动手操作,就让学生在训练中成长
关键点五 对学生学习中可能要遇到的问题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问题,教师如果能提前预知这些可能的问题,并且提前想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呢?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要具体分析,切忌空泛化。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学生身上,我们做教师的要加以理解,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教学,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
【自然观察法】 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个体的言谈、举止行动和表情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它的种类很多:从观察形式来分,可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从观察时间来分,可分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从观察内容来分,可分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观察法方便易行,所得结果较真实。
【书面材料法】 书面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现有资料,一类是诊断性资料。现有资料包括:学生填写的各种档案资料,如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品等;能客观反映学生个体和集体的资料.如成绩单、操行评语等。诊断性资料指教育者根据某一教育目的,适时地提出某些专题性作业,如命题作文、读书笔记等。通过书面材料间接了解学生,要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用成果证明自己的能力,激发学习动力
【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的活动来进行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直接交流的特点,方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操作时应注意拓展范围,以便能够全面和客观的掌握学生的情况。
【调查研究法】 调查法是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重要方法。从调查内容看,有一般情况的调查和专门问题的调查;从调查对象看,可以向班干部、科任教师、学生家长调查,也可以向学生的朋友、邻里群众调查;从调查方式看,有个别访问、开座谈会、书面问卷等方式;从调查途径来说,有直接调查、间接调查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把工作做细,解除被调查者的思想顾虑,力争调查上来的材料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调查前要根据调查的内容和问题列出调查提纲,考虑好调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确定调查的重点对象。调查时要热情、周到,边听边记下某些重要的内容,调查后要对了解到的内容做适当地整理,这可以为学生做比较分析提供宝贵材料。
【测验法】 测验法适合于收集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等学习信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或试卷,规定在特定的时间内作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收集相关信息,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依据。
学情分析,可繁可简,成熟教师,之所以能简中见繁,皆因曾于繁中历练,正如无数次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年轻教师,必思于繁、行于简,才能逐步在繁杂纷乱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规律,逐步螺旋上升、积淀经验。教学经验的累积上没有捷径可循——开始时粗枝大叶,越老越粗枝大叶。在上课的时候,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与学生进行交互,找学生谈心及其它等渠道获取信息,对学生的情况,主要是基本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有一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