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春秋时代霸主晋国,春秋时代群雄纷争不断

春秋时代霸主晋国,春秋时代群雄纷争不断六卿制度是晋国比较独特的朝政模式,最初缘起于“曲沃代翼”时对功臣的分封。后来为了防止公族过大,在晋献公的一系列操作下,晋国又经历了“骊姬之乱”和“一国三公”的动荡。当晋文公即位之后,六卿制度正式形成。起先,晋国有11个势力相对较大的卿族(包括由荀氏分裂出来的智氏和中行氏)。由于六卿制度的设计,晋国各主要卿族具有极强的对外扩张动力,都希望依托晋国的对外战争来发展和充实自己家族的势力。正副六卿十二人(后期部分时间曾改为八卿)轮流执掌权力的模式,在维持各卿族力量相对平衡的同时,也兼顾了公族和各卿族的利益。 晋献公时期,虽然晋国曾因献公擅自修改储君之位,导致前后长达近三十年的内乱,然而同样是在晋献公时期,晋国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突破。当时黄河南北的各主要关卡和渡口均被晋国所空,秦国东出的必经之地崤函古道也于此时被晋国掌握。到了晋文公时期,稍作休整的晋国便可轻易压制楚国,成功称霸中原。此后的成公、景公、

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和王后邑姜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周成王时期,唐尧故地发生动荡,为周公所灭。后来周成王与唐叔虞游戏,以桐叶封弟,被史佚(西周初年史官)要求兑现。无奈之下周成王便把唐地封给了唐叔虞。

春秋时代霸主晋国,春秋时代群雄纷争不断(1)

到了唐叔虞儿子燮继位后,取周易八卦晋卦的上升之意,便把国号从唐改成了晋。西周幽王时期,朝局动荡、犬戎入镐京,最终导致周携王和周平王各自为政,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当时镐京早已残破不堪,难当都城重任,于是晋国协同郑、秦、卫等诸侯国合力勤王,护送平王完成东迁,周朝由此进入东周春秋时期。

春秋初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九合诸侯,称霸中原。与此同时,晋国也在晋献公的统领下迅速崛起,先后“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及至晋文公继位之后,于城濮之战打败楚国后,彻底确立了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从此先后于秦、齐、楚发生交锋,且胜多败少,从此雄踞中原百余年。

春秋时代霸主晋国,春秋时代群雄纷争不断(2)

在《左传》、《史记》和《国语》等史书中,晋、齐、秦、楚被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然而不同于齐桓公在燕幽、淮泗等东边称霸一隅的影响力,晋国的崛起不仅压制了寻求复兴的齐国、图谋北上的楚国,同时也扼守了秦国东出的道路。可以说,自郑庄、齐桓之后,春秋诸侯局势的跌宕起伏均与晋国密不可分,即便楚庄王一飞冲天、问鼎中原,也难当晋国卷土重来之雄风。秦穆公号称春秋霸主,却依旧被晋国逼得无可奈何,只得称霸西戎,以寻求发展。那么导致晋国能够取得比齐、楚等其他春秋强国更长时间制霸天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优越的地理条件

晋国诞生之初,周成王将唐叔虞封在了镐京东北方向自然条件优越的太原盆地。后来到晋成侯时期,晋国将国都南迁到更为湿润的汾河盆地。此后,依托背靠太行山和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晋国长期形成对河东列国高屋建瓴的地理优势,并可凭借太行八陉朝东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晋国南部的崤山、中条山和西部的黄河天险同样构成有效防御的地利条件,促使晋国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缘优势。

春秋时代霸主晋国,春秋时代群雄纷争不断(3)

由于晋国位于中原地区的边缘,所遭受的敌对势力相对较少,拥有一定的战略空间和时间发展崛起。另外由于晋国主要位于农牧分野的400毫米等降水线附近,需要常年与周边戎狄作战,国内军队战斗能力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状态。与游牧地区较近的距离,同样有利于晋国马匹的畜养。楚国就曾在与晋国的交锋中,在战车战马上吃了大亏。

平均素养较高的历代晋君

在春秋争雄之中,面对乱世的修罗场,各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着全方位的比拼,稍有不慎就会有灭国之灾。所幸在高度激烈的争霸路途中,历任晋君表现的都很出色。公元前679年,晋国公族之中,位于曲沃的小宗在长达60多年的交锋中正式取代了翼城的大宗,史称“曲沃代翼”。晋武公是曲沃一系的首位晋君,自武公以后,晋国连续出现数个雄才大略又寿命长久的君主,使得晋国得以长期稳定发展。

春秋时代霸主晋国,春秋时代群雄纷争不断(4)

晋献公时期,虽然晋国曾因献公擅自修改储君之位,导致前后长达近三十年的内乱,然而同样是在晋献公时期,晋国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突破。当时黄河南北的各主要关卡和渡口均被晋国所空,秦国东出的必经之地崤函古道也于此时被晋国掌握。到了晋文公时期,稍作休整的晋国便可轻易压制楚国,成功称霸中原。此后的成公、景公、厉公等人虽开拓不足,却守成有余。等到英才卓著的晋悼公继位之后,晋国更在赵武(元杂剧中的赵氏孤儿指的就是他)、韩起等一干年轻才俊的引领下达到了霸业的巅峰。

春秋时代霸主晋国,春秋时代群雄纷争不断(5)

六卿制度维持晋国内部活力

六卿制度是晋国比较独特的朝政模式,最初缘起于“曲沃代翼”时对功臣的分封。后来为了防止公族过大,在晋献公的一系列操作下,晋国又经历了“骊姬之乱”和“一国三公”的动荡。当晋文公即位之后,六卿制度正式形成。起先,晋国有11个势力相对较大的卿族(包括由荀氏分裂出来的智氏和中行氏)。由于六卿制度的设计,晋国各主要卿族具有极强的对外扩张动力,都希望依托晋国的对外战争来发展和充实自己家族的势力。正副六卿十二人(后期部分时间曾改为八卿)轮流执掌权力的模式,在维持各卿族力量相对平衡的同时,也兼顾了公族和各卿族的利益。

春秋时代霸主晋国,春秋时代群雄纷争不断(6)

由于内部竞争机制,促使晋国长期有各卿族中的杰出人才执掌政务,执政水平要远高于周边列国。当时除了晋国之外,秦、齐、楚三国同样属于边缘型大国,并且秦国与游牧族群的交战、楚国与百濮和百越的交战并不比晋国少,但是秦楚两国往往由于内部人才选拔机制的僵化而造成楚材晋用的现象。不过六卿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执行军政一体化机制(赵盾时起,中军将和正卿由一人兼任),晋国正卿权力极大。更为重要的是,晋国的正卿执行的是终身制,这也导致部分正卿的在位时间比国君还长,进一步弱化了宗室的影响力。不过也正是由于军政一体和终身制度,促使晋国的外交战略得以长期稳定的执行下去,不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春秋时代霸主晋国,春秋时代群雄纷争不断(7)

综上所述,晋国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百余年,其中既有先天地理条件的优势,同样也有前期公族竞争(促使历代国君励精图治)和六卿制度(卿族积极进取精神和相对稳定的政策)等内部原因。然而也正是由于晋献公时期对公族的过度压制和六卿制度下卿族的崛起,导致晋国后来走向了三家分晋的境地。末代晋君静公甚至被治下卿族杀死,毫无还手之力,空留一声叹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