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8号地铁线最新消息(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成功穿越长江)

武汉8号地铁线最新消息(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成功穿越长江)今年年底通车的 8号线一期全长16.7公里,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该线设站12座,从三金潭到梨园,线路连接后湖、永清、徐东、东湖风景区和水果湖片区,包括金潭路站、宏图大道站、塔子湖站、中一路站、竹叶山站、赵家条站、黄浦路站、徐家棚站、徐东站、汪家墩站、岳家嘴站、梨园站等。目前12座车站主体、区间全部完工;铺轨完成近8成。因此采用单洞双线隧道,利用大直径圆形隧道内上部空间设置专用风道,取代两端设风井,既满足通风要求,又保证行车密度。避免了在长江底暗挖施工联络通道和长江大堤附近施工超深风井的风险,同时也避免盾构机两次穿越长江的风险。8号线越江隧道长近3.2公里,行车需4-5分钟,由于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路承担了大量的过江客流,远期行车需要达到最小发车间隔2分钟的服务要求。为了提高行车密度,需要设置区间风井进行通风。地铁2号线、4号线穿越长江江面宽约1.2至1.4公里,因通风需要,越江隧道在长

武汉8号地铁线最新消息(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成功穿越长江)(1)

武汉8号地铁线最新消息(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成功穿越长江)(2)

武汉8号地铁线最新消息(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成功穿越长江)(3)

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摄影记者詹松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9日讯(记者张晟 韩玮 通讯员刘新红 张启山 常敏 刘丹丹 袁永华)8月9日上午,武汉第三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长江段,长达3186米的区间历时14个月贯通。也意味着8号线全线洞通。该工程不仅越江距离较已开通的2号线、4号线更长,而且其单洞双线的设计,首次在汉实现了两列地铁列车可在江底“擦身而过”的景象。开通运营后,这条线预计今年年底开通,过江分担率可达8%左右。

越江距离较2号、4号线更长 单洞双线设计满足通风又避免风险

8号线一期是继已通车的2号线、4号线之后武汉第3条即将通车的越江地铁线路,一期工程黄浦路站-徐家棚站区间隧道在长江二桥上游约450米处下穿长江,越江隧道区间全长3.2公里,隧道直径12.1米,相当于四层楼高,这也是国内直径最大的单洞双线地铁盾构隧道。单洞双线就是一条隧道内同时容纳往返两条地铁轨道,两列车可“擦身而过”。而2号线、4号线均为单洞单线。

铁四院地铁8号线设计总体负责人吕延豪解释,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行车密度,满足通风要求。

8号线越江隧道长近3.2公里,行车需4-5分钟,由于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路承担了大量的过江客流,远期行车需要达到最小发车间隔2分钟的服务要求。为了提高行车密度,需要设置区间风井进行通风。

地铁2号线、4号线穿越长江江面宽约1.2至1.4公里,因通风需要,越江隧道在长江两岸设置了区间风井,为保证行车密度和通风要求,两个风井之间的距离都控制在1.8公里以内。

8号线所穿越的江面比2、4号线更宽,从武昌江堤到汉口江堤距离约为1.8公里,为保证防洪安全,区间风井需距离江堤100米以外,这样一来,风井之间的距离就达到2公里,无法满足行车要求。

因此采用单洞双线隧道,利用大直径圆形隧道内上部空间设置专用风道,取代两端设风井,既满足通风要求,又保证行车密度。避免了在长江底暗挖施工联络通道和长江大堤附近施工超深风井的风险,同时也避免盾构机两次穿越长江的风险。

过长江仅需4分钟可与6条线换乘,远期将承担14%公共交通过江客流

今年年底通车的 8号线一期全长16.7公里,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该线设站12座,从三金潭到梨园,线路连接后湖、永清、徐东、东湖风景区和水果湖片区,包括金潭路站、宏图大道站、塔子湖站、中一路站、竹叶山站、赵家条站、黄浦路站、徐家棚站、徐东站、汪家墩站、岳家嘴站、梨园站等。目前12座车站主体、区间全部完工;铺轨完成近8成。

吕延豪表示,8号线一期走向基本是沿着长江二桥和武汉大道,目前长江二桥过江车流量非常大,已经处于饱和。8号线一期的主要功能就是过江,开通后将缓解二桥和武汉大道的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通车后,列车过长江仅需4分钟。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轨道室主任孙小丽称,线路贯通后,预计越江段初期客流(即开通后3年)20万人次/日,开通期即今年约10万人次/日,占过江总量的8%左右。

该条线开通运营后,近期与远期可实现与6条轨道交通线换乘:宏图大道站换乘2号、3号线,赵家条站换乘3号线,黄浦路站换乘1号线,岳家嘴站换乘4号线。还将与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5号线、7号线在徐家棚实现三站换乘。

根据预测,8号线远期能承担14% 的武汉公共交通过江客流,并与二期、三期一起,形成贯通武汉南北方向的主骨架线路。

链接

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2011 年 8 月6 日早晨6时,历时22个月的艰苦攻关,被誉为“万里长江地铁第一隧”的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右线顺利贯通,成为我国第一条成功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

第二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 2013年9月30日下午,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越江段左线盾构机从汉阳穿越长江安全抵达武昌。

最艰难时江底一天最多掘进4米

盾构机换刀千把堆出一座刀具小山

此次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工程创下了3项全国新纪录:直径最大的单洞双线地铁盾构隧道,交通盾构隧道中首次设置二衬结构、常压下滚刀与齿刀互换技术,而且施工过程安全、零事故。昨日长江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铁四院地铁8号线设计总体负责人吕延豪及武汉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揭秘了地铁8号线的穿江之旅。

小心翼翼穿越居民区、大堤、铁路等 确保沿线地层零沉降

吕延豪介绍说,盾构沿线风险点较多,可谓走得“小心翼翼”。盾构机一开始出发就遇上难题,武昌岸从徐家棚出发到入江还要穿越750米长的居民区,该居民区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450余户老旧房屋。一旦盾构机在行驶过程中稍有闪失导致地面出现较大沉降,房屋就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线路还穿越武九铁路。

为保证掘进中的安全,武汉地铁集团和施工方先后进行了40余次实验,配置最佳泥浆;采用新材料盾体地层稳固剂同步填充盾体外部空隙,有效控制地层沉降;沿线精确布设观测点700多个,对居民区建筑物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设计方专门邀请院士论证下穿风险,掘进过程中不停调整参数,保持匀速前进,稳固盾构空间,防止地面沉降。经过监测,盾构施工对上方建筑几乎没有影响,地面最大沉降仅2毫米,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经过科学施工,盾构机不仅安全顺利完成穿越居民区,无一例房屋开裂损坏,并先后成功下穿武九铁路、长江大堤、轨道交通1号线,侧穿新四军军部旧址,地表沉降始终控制在2毫米以内,成功创造了地表“零”沉降历史记录。

江底走出“V”字 换刀1300多把堆成小山

入江后走得更艰难。吕延豪介绍,越江隧道从徐家棚越过长江抵达黄浦路,走的是“V”形,靠武昌的江底是深槽,一下水就是陡坡,从距离地面28米处下穿前往江底58米深处,再爬坡抵达江对岸。

越江段的粘土夹层、砾岩复合地层长度1364米,占全线的43%。盾构机在上软下硬的江底艰难掘进。今年2月至5月,平均每天掘进2米就得更换一把刀具,最慢时24小时只能前进4米。据统计,越江段走完,共更换刀具千余把。

在隧道口的一侧,一把把造型、功能各异但已报废的刀具,堆成一座“小山”,足有1300多把。损耗最多的是滚刀。该刀在所有刀具中份量最重达到 2吨,被安装在盾构机的最外侧“啃”砾岩,不是被砾岩磨平了“牙齿”,就是被砾岩整体挤破成了几瓣。

隧道内贴“金刚甲” 高压换刀变常压

盾构机在江底复杂地层掘进,需要经常更换刀盘上的刀具。据了解,以前2号线和4号线更换刀具必须靠“蛙人”带压作业,每次换刀前后,“蛙人”都要在高压舱内待上很长时间让身体适应,再在高压状态下换刀,不仅风险较高,且换几把刀往往需要几天时间。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8号线施工方中铁十四局和盾构机的德国厂家共同研发了常压换刀系统,盾构机配置可常压换刀刀盘和人舱、伸缩式主驱动等设备。工作人员在舱内常压状态下完成操作,降低危险性的同时,每换一次刀比带压状态下可节省近3倍的时间。“在世界盾构施工中首次实现常压下互换滚刀、齿刀。”

另外,8号线越江盾构隧道内还贴上了“金刚甲”——在国内盾构交通隧道中首次采用双层衬砌结构。吕延豪说,在原有盾构管片衬砌的基础上,再在管片内侧现浇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就好似贴上“金刚甲”,给隧道上了“双保险”,使其结构受力更强,安全性更高,可防水防火防撞。

【编辑:王戎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