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全球鹰”于1998年2月首飞,首批7架原型机(Block 0)由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先进概念技术演示(ACTD)项目资助建造,以评估其设计和作战能力。当时美军在中东地区的作战行动急需“全球鹰”这类远程战略侦察平台支持,于是2001年11月起,这些还在测试中的原型机就被交付美国空军投入阿富汗战场。之后还处于工程与制造发展阶段的RQ-4开始了低速率生产,这对军用机来说是相当罕见的现象。根据美国军用飞机命名规则,R代表侦察,Q代表无人机,后面的数字是这类无人机的第几个型号。后因预算被削减,只能保留其中一个项目,于是航程更远的“全球鹰”得以继续发展。RQ-4“全球鹰”全球鹰是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高空长航时战略无人侦察机,项目起源于1995年。当时美国空军计划开发2种无人航空侦察平台,分别是中型的RQ-3“暗星”和大型的RQ-4“全球鹰”。我在西雅图航空博物馆拍摄的洛马RQ-

来源:温哥华的鱼

6月20日凌晨,在战云密布的霍尔木兹海峡上空,一架美国 “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被伊朗地空导弹击落,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大家既担心擦枪走火式的冲突会点燃中东这个火药桶,又好奇美国最先进的战略无人机是怎么被看似落后的伊朗军队击落的。不过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有相当部分都把事件的主角搞错了,甚至包括美国国防部的新闻官员都一度说错。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

CNN,“假新闻!”

被击落的既不是大家熟悉的空军型RQ-4“全球鹰”,也不是海军最新入役的MQ-4C “特立顿”,而是一架由“全球鹰”改装的海军型BAMS-D,本文将梳理一下“全球鹰”家族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RQ-4“全球鹰”

全球鹰是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高空长航时战略无人侦察机,项目起源于1995年。当时美国空军计划开发2种无人航空侦察平台,分别是中型的RQ-3“暗星”和大型的RQ-4“全球鹰”。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

我在西雅图航空博物馆拍摄的洛马RQ-3A“暗星”实机,参见西雅图飞行博物馆巡礼(1):细品黑鸟(上)

根据美国军用飞机命名规则,R代表侦察,Q代表无人机,后面的数字是这类无人机的第几个型号。后因预算被削减,只能保留其中一个项目,于是航程更远的“全球鹰”得以继续发展。

“全球鹰”于1998年2月首飞,首批7架原型机(Block 0)由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先进概念技术演示(ACTD)项目资助建造,以评估其设计和作战能力。当时美军在中东地区的作战行动急需“全球鹰”这类远程战略侦察平台支持,于是2001年11月起,这些还在测试中的原型机就被交付美国空军投入阿富汗战场。之后还处于工程与制造发展阶段的RQ-4开始了低速率生产,这对军用机来说是相当罕见的现象。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

1998年2月28日,完成首飞准备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降落的“全球鹰”原型机AV-1。当天的飞行持续了56分钟,高

来看一看“全球鹰”到底有何德何能,让美国如此另眼相看。

【 型号发展 】

“全球鹰”首批生产型为Block 10,也被称作RQ-4A,共建造了9架,其中2架交付美国海军,2架部署到伊拉克支持当地的作战行动,最后一架Block 10在2006年6月下线。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4)

RQ-4A Block 10

目前空军的Block 10已于2011年全部退役,其中两架移交给了NASA,和之前的第1、6、7号原型机一起进行大气科学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了上篇介绍过的2架空中自主加油试验机(试验完成后又改回正常的科学试验平台)。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5)

NASA的872号机,为“全球鹰”第6架原型机,曾多次飞入飓风中心区域追踪飓风的发展过程

改进型RQ-4B有Block 20/30/40三个子型号,整个机体架构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大了翼展以提升飞行性能,机翼后缘取消了翼根处的突出部,机鼻加长容纳更多设备,飞机的内部载荷能力增加到1360公斤。RQ-4B于2007年3月1日首飞,共制造42架。2013财年的采购单价为1.314亿美元,分摊研发成本后的单价则高达2.227亿美元。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6)

RQ-4A和RQ-4B的区别,B型的长宽高都有所增加,起飞重量增大了2.5吨,载荷增加460公斤,主轮距也增大了很多

【 布局与性能 】

以目前服役的RQ-4B Block30/40为例,该机尺寸庞大,机长14.5米,比歼-7长半米左右;翼展达到39.9米,超过U-2的32米,波音737系列中翼展最大的MAX也只有35.92米。RQ-4采用了展弦比很大的平直机翼,在四分之一弦线处后掠6°,高升阻比赋予它和滑翔机相似的飞行特性。这副机翼看似平凡,却是“全球鹰”最具科技含量的部件,超长的机翼重量仅有1814公斤,没有任何支撑加强结构,完全依靠先进的复合材料和制造工艺解决翼尖气动弹性发散问题,技术水平极高。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7)

中国“翔龙”无人机(翼展24.86米)采用的菱形联翼布局在气动设计上固然很新颖,但也是在规避超长机翼的制造难度。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8)

直到双机身布局的“神雕”无人机(翼展50米)出现才打破了“全球鹰”的无人机翼展纪录。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9)

全球鹰”的发动机采用背负式,进气道位于机体背部,既不妨碍机载侦察设备的运行,又能增强隐身能力,一举两

RQ-4采用一台罗尔斯·罗伊斯北美分公司制造的F137-RR-100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力3.47吨,它的民用型号应用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ERJ系列支线客机和塞斯纳Citation X公务机上。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0)

我在NASA工作的一位学霸同学曾经发过一个她自己在机场拍摄的“全球鹰”着陆过程视频给我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发动机的啸叫声非常大,远不是大家想象中无人机轻声细语的样子。

RQ-4的垂尾采用无人机上常见的V型尾翼,可以从底部有效遮挡发动机废气的红外特征。和常规垂直尾翼相比,V型尾构型在不影响空气动力学的情况下总部件数更少、翼面积更小、阻力更低,非常适合对机动性要求不高的无人机。

RQ-4除了半硬壳结构的机身为铝合金外,机翼、尾翼、发动机短舱、后机身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雷达罩、整流罩则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占结构总重的 65%。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1)

先进的材料、优秀的发动机和高效的气动设计给RQ-4带来了强悍的飞行性能:最大起飞重量14.6吨,升限1.83万米,航程22779公里,巡航速度575公里/时,续航时间超过32小时,在1200海里距离的目标区待机时间24小时,是世界上滞空时间最长、侦察半径最远、飞行高度最高的无人侦察机,这样的性能数据至今无出其右。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2)

NASA的“全球鹰”在2012年9月间执行的5次飓风研究飞行,单次任务横跨大西洋往返飞行22小时以上,续航力惊

【 载荷能力 】

RQ-4本身实际上只是一个载具,作战能力都来自于携带的模块化任务载荷,因此它的机头、机腹黄金位置都留给了载荷舱。低阻设计的机头呈鲸首状拱起,内部是X波段高带宽数据链的抛物面卫星通信天线,可以最高50 Mbit/s的速率向地面控制中心传输实时侦察数据。卫通天线布置在这个位置,即使通信卫星刚刚从地平线上露头都可以实现可靠的信号连接。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3)

> 2008年1月4日,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内正在维护的一架Block 30,机头罩拆下后可以看到直立的卫通天线

机头下部安装有光电/红外转塔,机腹凸起的设备舱用于搭载对地扫描的雷达系统。当无人机在地面站视线范围内时,侦察图像可以通过下行公共数据链路直接传输给地面站。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4)

RQ-4采用开放的系统结构,能够“即插即用”各种增强型载荷。最初的Block 20只具备图像情报侦察能力,但有3架Block 20被改装为EQ-4B中继通信构型,取消了侦察设备,携带战场空中通信节点(BACN)载荷。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5)

EQ-4B在机背、机腹和机翼下加装了很多通信天线

Block 30则是多情报任务平台,搭载了雷锡昂公司研制的整合传感器套件,包括高精度光学/红外成像设备、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以及高/低频电子信号传感器,各分系统可同时操作,既可以提供大面积区域扫描图像,又具备高精度点目标模式。三种传感器的信号均通过独立的信道传输给地面,再由控制中心重新处理拼合为战场复合图像。Block 30于2011年8月实现初始作战能力。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6)

> 2018年3月6日,一架Block 30最新改型,也是首架配备MS-177型多光谱远程相机的“全球鹰”飞抵贝尔空军基地。MS-177来自E-8C“联合星”,配有新设计的万向转台,比Block 30原有的SYERS-2系统视野增大了20%。Block 30和Block 20外观的差别非常小,就是机腹底下多了6具钩型天线。

Block 40配备了AN/ZPY-2 MP-RTIP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同时具备移动目标指示固定目标探测能力。广域移动目标探测模式覆盖半径100公里;合成孔径-移动目标探测复合模式可以提供6.1米精度,幅宽37公里的条状图像;合成孔径点状模式则在9.8平方公里范围内具有高达1.8米的精度。Block 40在2015年实现初始作战能力。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7)

Block 40的特征是机腹的方形AN/ZPY-2有源相控阵雷达外罩

为增强生存能力,RQ-4配备了雷锡昂公司研制的AN/ALR-89自卫套件,包括AN/AVR-3激光告警接收机、AN/APR-49雷达告警接收机、电子干扰机和一具ALE-50拖曳式诱饵。

目前美国空军装备了21架Block 30和11架Block 40,支持每个区域司令部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战行动,全天候、长时间提供战略级广域战场监测、侦察能力,将逐步取代日益老旧的U-2机队。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8)

新老交替:2014年8月加州比尔空军基地,一架“全球鹰”滑行到起飞线前,等待一架U-2降落

【 操作方式 】

“全球鹰”全系统由RQ-4无人机、发射与回收模块(LRE)和任务控制模块(MCE)组成,并接受“全球鹰”营运中心(GHOC)的指挥和监控。GHOC、LRE和MCE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分离部署。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19)

执行飞行任务时,所涉及的人员相当少,配置如下:

营运中心 GHOC - 由1名资深飞行员和1名传感器操作员监控执行任务中的飞机,另有营运督察在旁边待命。

发射与回收模块 LRE - 1名飞行员 1名通信任务专家,只负责起降作业,随后将控制权交给MCE。

任务控制模块 MCE - 1名飞行员 1名传感器操作员,另有2名承包商支持人员。飞行员通过命令和控制数据链对飞机进行实时动态操作,并与空中交通管制、战区内的有人驾驶战机、地面部队等单位协调任务;传感器操作员负责指定目标、实时动态更新侦察计划、设定侦察优先级排序、场景追踪、较准和监控传感器状态与数据质量。必要时还可以增加2名任务载荷操作员和1名信号情报协调员。

在大家的想象中,开军用无人机好比是在玩电子游戏街机。但实际上在MCE里飞“全球鹰”却是非常无趣的,就在普通的工作台上用鼠标控制,连个摇杆都没有(LRE起降操作还是用摇杆的)。飞行时间动辄超过24小时,慢悠悠地飞行在近2万米的高空,细长的机翼也无法做剧烈机动,只动眼不动手。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0)

YouTube上由美国空军军官拍摄的视频,上图是贝尔基地第9侦察联队第12侦察中队的MCE方舱,就摆放在“全球鹰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1)

方舱内部,最靠近镜头的中校是中队领导,旁边是飞行员,面对着普通的军用显示器,左侧屏幕上就是飞行控制界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2)

比较常见的MQ-1“捕食者”地面站内景,这才像打游戏,因为MQ-1要在低空进行察打一体化机动飞行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3)

和空军简陋的地面站相比,位于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的NASA“全球鹰”运营中心就显得很高大上了

在“自由伊拉克行动”中,“全球鹰”的飞行小时数只占美国空军高空侦察行动的5%,却为时间敏感目标打击任务提供了超过55%的目标图像情报。2014年,一架Block 40曾在了一次任务中持续飞行34.3小时,创下美国空军飞机不加油飞行的最长续航时间记录。巨大的航程和超过一天的续航时间为满足任务要求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当然高性能的代价也是很高昂的,无人驾驶的“全球鹰”不但采购费用比肩F-22,使用费也非常高。2013年中期,“全球鹰”的每飞行小时成本为18900美元,其中包括承包商后勤支持的11000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F-35A的每飞行小时成本为42169美元,F-16C为20318美元,有人驾驶的U-2战略侦察机为3万美元。

海军BAMS-D

负担全球海洋控制任务的美国海军自然也对“全球鹰”出众的广域侦察能力青睐有加。2003年初,海军启动了“广域海上侦察-演示(BAMS-D)”项目,采购了2架RQ-4 Block 10,编号为N-1(尾号166509)和N-2(尾号166510),由诺·格改装为海军专用型号:BAMS-D,绰号还是“全球鹰”。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4)

AMS-D的外观和Block 10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在机身和机翼上标注了海军字样。改装的重点是为现有的合成孔径雷达增加海上模式,并加装双波段数据链,增强电子战能力。海军通过这一项目评估、发展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系统的作战概念,特别是与开发中的P-8反潜巡逻机协同作战的能力。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5)

这2架飞机被配属给马里兰州帕图森特河海军航空站的VX-20测试与评估中队,用于评估其海上侦察能力。2008年7月,BAMS-D首次参加当年的海军“三叉戟武士”演习和多国“环太平洋”演习,从加州古穆角海军航空站起飞跨越4千公里前往夏威夷的演习区,完成任务后再返回本土。演习中共飞行了4个架次,为“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和“好人查理”号两栖攻击舰战斗群提供了超过24小时的持续性海上侦察支持。在评估测试中,BAMS-D所拍摄的图像被传输到帕图森特河基地进行处理,然后再分发给夏威夷外海的太平洋舰队用户,传输距离超过1.5万公里。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6)

BAMS-D于2009年1月开始在波斯湾进行实战部署,向中央司令部的作战单位提供急需的海上侦察支持。前沿部署的单架BAMS-D在11个月内就完成了121次作战任务,飞行时间超过1600小时,向中央司令部提供了50%以上的海上侦察情报,展现出强大的海上事态感知、目标跟踪和图像获取能力。

海军对BAMS-D的表现非常满意,又陆续改装了3架空军退役的Block 10。这5架BAMS-D中的168739号于2012年6月在帕图森特河基地附近坠毁。

而这次被伊朗击落的就是N-2 166510号机。该机于6月15日从帕图森特河基地飞往阿联酋Al Dhafra空军基地进行前沿部署,飞机呼号Triton2,这也是有的媒体将其误认为MQ-4C “Triton”的原因。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7)

事发后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官方声明证实被击落的是一架海军的BAMS-D。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8)

被击落的166510号机

海军MQ-4C “特立顿”

虽然BAMS-D已经投入实战达10年之久,它却只是一个过渡型号。诺斯洛普·格鲁曼以基于RQ-4B Block20/30的海军版RQ-4N参加了2004年美国海军“广域海上侦察无人机 - BAMS”的招标,同场竞技的还有波音改装自湾流G550的无人机和洛克希德·马丁的MQ-9“捕食者”海军版。

2008年4月诺·格中标,赢得了海军11.6亿美元的合同。2010年9月,RQ-4N被正式命名为MQ-4C,其中M代表Maritime(海洋的)。该机的官方绰号是“Triton– 特立顿”,它是希腊神话中海王波塞冬之子,是半人半鱼的海之信使。有意思的是美国海军最新的P-8反潜巡逻机官方绰号就是“波塞冬”,这也很直白地暗示了P-8和MQ-4C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后者不但是子系统,也负责为前者提供侦察信息。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29)

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海王与特立顿”雕像,完成于1623年,站立的是海王波塞冬,身下是特立

MQ-4C和RQ-4B在外型上非常相似,空军的RQ-4B机身全部为深绿色涂装,机翼白色;海军的MQ-4C上半部和机翼为白色,下半部深绿色。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0)

下图是“全球鹰”家族的谱系,包括基于Block 30为德国生产的“欧洲鹰”(仅交付一架且目前已不能飞行,其余订单取消)和基于Block 40为北约成员国共用的“北约地面侦察”型。潜在用户还包括澳大利亚、西班牙、新西兰、日本、韩国和印度。韩国已经订购了4架Block 30,原计划去年下半年交付头2架,但因为美方增加了网络安全审查手续(害怕被朝鲜黑客侵入控制?)而推迟到今年。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1)

MQ-4C和RQ-4B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作战方式和飞行高度。执行广域战略侦察时, MQ-4C能以610公里/时的巡航速度在17000米高度连续工作30小时以上,它携带的升级版AN/ZPY-3多功能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360度的视场,可以在24小时内扫描7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海岸或陆地面积,或者在一次扫描中覆盖5200平方公里。

在采用逆合成孔径模式时,它可以通过高精度雷达成像全天候发现点状目标,然后通过机载自动识别系统的先进图像和雷达回波识别软件自动对目标进行分类。“特立顿”的这种半自主侦察能力可以大大减轻地面人员的工作强度,操作员只需选定扫描区域,设定速度、高度和目标类型,而无需对具体的侦察过程进行任何人工干预。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2)

当发现高价值目标需要进一步识别时,MQ-4C可以快速降低飞行高度,下降到3千米的低空进行战术侦察作业,这是RQ-4B不具备的能力。为此MQ-4C大大加强了下机身和机翼的结构,可承受快速升降的气动压力,也增强了低空复杂环境下抵御鸟撞、冰雹和雷击的能力。它的机翼配备了防冰系统,以应对中低空穿云过程中的结冰现象。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3)

在低空,MQ-4C将使用雷锡昂公司的MTS-B多光谱光电/红外传感器,其激光指示器具备照射和测距能力,系统能够自动跟踪目标,并将视频流实时传输给地面站。

MQ-4C配备了模块化电子支持(ESM)套件,和EP-3侦察机的配置相似,可被动检测、识别微弱的雷达信号,进行三角测量和地理定位,使任务规划者能够建立敌方的“电磁配置地图”,让本机和其它友机避开敌方雷达和防空系统,这样的定位能力同样可以用于发现海面上的军舰。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4)

MQ-4C还具备网络中继和数据融合中心的能力,能够在战区范围内为彼此不在视线范围内的各种信号源建立中继通信联系。它可以通过数据链接受各类舰船、飞机和陆地传感器的图像,将这些信息融合在一起,创建出战场空间的统一“图像”,再分发给各作战单位。这种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全军的互操作性、态势感知性、目标发现效率和传感器图像的清晰度,同时建立起一套卫星通信系统之外的备份信息传输方案。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5)

MQ-4C于2013年5月22日首飞,美国海军在当年10月份组建了第19无人机巡逻中队VUP-19,作为MQ-4C的第一支作战中队。海军曾计划在2014年组建第二个中队VUP-11,部署在华盛顿州惠特贝岛海军航空站,但因预算不足而推迟。2018年6月,VUP-19达到早期作战能力,目前共操作2架MQ-4C,计划将于今年夏天首次海外部署到关岛。另有2架原型机用于测试,但全部测试项目要到2023年才能完成。

海军计划采购68架MQ-4C,单价为1.2亿美元(2015年币值),包含研发费用的单价为1.82亿美元,略低于“全球鹰”。MQ-4C的机体寿命高达51000飞行小时,基于如此高的可靠性和巨大的预算压力,目前海军正在考虑削减MQ-4C的装备数量,在任何时候维持20架可随时投入使用,68架的剩余部分则用于测试、训练和损失替换,全项目订单将于2032年完成。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6)

MQ-4C将采用“远程分离”的运营模式,任务组在VUP-19位于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海军航空站的主运营基地负责任务操作,飞机和维修团队则部署在前进运营基地。从去年开始美国海军将每年建设一个前进基地,包括一处未定的夏威夷基地、佛罗里达州的梅波特、冲绳的嘉手纳、加州的古穆角和意大利西西里的锡戈内拉,每个基地配备4架MQ-4C以维持24小时连续飞行的作战能力。针对中东、东亚等热点地区前沿部署时,MQ-4C还可以进驻迪戈加西亚、阿联酋和关岛。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7)

BAMS-D和P-8A

在伊朗击落BAMS-D的同时,附近空域还有一架P-8A反潜巡逻机。伊朗的情报工作非常到位,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指挥官阿米尔·阿里·哈吉扎德表示“与美国无人机一起的还有一架美国P-8A巡逻机,机上载有35人。这架飞机也侵犯了我们的领空。我们本可以击落它,但我们没有,因为击落一架无人机已经向美国恐怖主义势力发出了警告。”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8)

标准状态下P-8A的机组乘员只有9人:2名驾驶员 7名情报军官,当晚的P-8超编了26人之多,显然执行的不是普通任务。伊朗方面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于是果断地将旁边的BAMS-D击落,杀鸡儆猴。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39)

2014年3月16日,正在印度洋上执行马航MH370航班搜索任务的第16巡逻中队P-8A内景

实际上这架P-8A绝对不是碰巧进入交战区域,它和BAMS-D就是伴飞的关系。BAMS-D/MQ-4C在研制之初就被整合在美国海军“海上巡逻与侦察部队-MPRF”系统中,该系统包括有人驾驶的陆基P-8A、P-3C、EP-3E侦察机,BAMS-D/MQ-4C战略无人侦察机以及规划中由航母搭载的UCLASS战术无人机。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40)

UCLASS察打一体战术无人机

BAMS-D在2千海里范围内的持续监视与侦察能力可以令其它侦察机更专注于它们的核心战术任务,比如P-8A的反潜和UCLASS的对地攻击任务。当BAMS-D发现高优先级目标后,将坐标指示给P-8A或者UCLASS,由后两者进一步抵近侦察、判断,召唤海空打击力量甚至直接发起攻击,这将极大提高整个系统的作战效率。

目前老旧的P-3系列正在逐步退役,MQ-4C刚刚服役,UCLASS则仍然遥遥无期, P-8A与BAMS-D就成为整个海军侦察系统的中流砥柱。在实际操作中,BAMS-D从来都不会单独飞行,而是和P-8A结为战斗伙伴共同执行任务。两者的飞行团队不但共同培训,在任务中密切配合,还经常交换驾驶对方的飞机,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协同。两强联手,组成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侦察系统。

这也是为什么美军这次在海湾地区要出动海军侦察机,而不是空军的RC-135或者“全球鹰”的重要原因之一。P-8A和BAMS-D的研制时间较晚,机载设备型号更新、性能更强,而且针对海洋、濒海作战进行了优化,比空军侦察机更胜任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这样军民船只混杂的复杂环境。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41)

而且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兵力并不充足,对伊朗的潜在打击行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第5舰队的海空力量完成。由海军侦察机进行战场侦察、监控能更好地协调周边海域航母战斗群、两栖打击群和水面舰艇之间的作战行动。

在BAMS-D和MQ-4C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空军的RQ-4B也经常和P-8A一起出动。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42)

航空爱好者记录到P-8A和RQ-4B Block30联合侦察克里米亚刻赤海峡地区的航迹图

首先就是缺乏协同交战能力。P-8A和BAMS-D之间具体如何协同作业尚不清楚,美国海军对此高度保密,也仍然在摸索试验中。但可以确定的是,到目前为止P-8还不具备直接查看MQ-4C的全部传感器数据并进行遥控操作的能力,因为缺乏预算,这样的功能尚未开发完成。P-8机组仍然需要通过MQ-4C的地面控制站与之协调行动。MQ-4C也没有配备任何CEC协同交战能力设备,无法和F-18E/F、EA-18G 、F-35等现役海军作战飞机或者水面舰艇联网协同,无法为导弹提供制导,也就是只能看不能导。

其次是攻击能力弱。BAMS-D完全没有武装,面对时间敏感目标有可能错失战机。随着美国潜在战略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越来越强大,传统的海军航母打击群被迫离敌方海岸越来越远,以致F-18E/F和F-35的航程已经难以够到大多数陆上目标。美国海军目前最急需的既不是短腿的UCLASS攻击机,也不是无武装的MQ-4C侦察机,而是具备大航程、高隐身性、大载弹量的无人轰炸机。在预算高度紧张,开发新机型无望的情况下,把有限经费投向何处着实是让美国海军装备规划部门头疼的问题。

最后就是生存能力差。P-8A衍生自民用的波音737-800平台,BAMS-D的气动构型更是完全不能进行大幅度机动。BAMS-D和原型的RQ-4一样并不具备隐身能力,有限的隐身设计只能略微降低一点雷达反射面积。这两种飞机唯一的自卫手段就是机载的主动电子干扰系统,面对伊朗不算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也暴露出生存力低下的严重问题。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霍尔木兹上空的鹰(43)

美方播出的BAMS-D被击落视频就是由P-8A的机载光电侦察设备拍摄的

不论是“全球鹰”还是“海之信使”,要提高生存能力,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隐身性能,当然这就需要重新设计一架新飞机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