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价值比明青花高吗?为什么它动辄拍出上亿元
元青花价值比明青花高吗?为什么它动辄拍出上亿元“至正型”元青花与伊斯兰世界的需求密不可分。首先,蓝白相间的纹饰迎合伊斯兰文化的审美情趣。而繁复的蓝白相间植物纹和几何纹,在伊斯兰世界自古就特别发达。无论西亚的地毯、阿拉伯书法的边饰、还是清真寺墙壁的装饰,到处都能见到精致的蓝白相衬的植物纹和几何纹。其次,大型瓷器符合伊斯兰世界的生活习惯,大盘盛物,众人围坐而食是阿拉伯等西亚民族的就餐习俗。清真寺在盛大的宗教节日里,还用大盘盛满食物或传统糕点,招待穷人或赠送教众。元青花大盘(伊朗国家博物馆藏)“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1950年,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的学者波普博士(Dr.Pope J.A),将大维德基金会所藏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与土耳其、伊朗所收藏的中国瓷器对比研究,提出“至正型”元青花的概念,认为土耳其、伊朗所藏部分元青花大约生产与14世纪中期,即中国元代晚期。波普博士总结“至正型”元青花的特
【编者】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为“张瑞水下看世界”创作团队瓷器专家——Cheer
欢迎考古、历史、文博等相关领域的作者投稿。
上一期,我们把元青花的“前世”基本都梳理完毕,这一期我们讲元青花最精彩的“今生”,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元青花,独领风骚的“至正型”元青花。“至正型”元青花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元代晚期青花瓷器的统称,也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元青花,器型和青花绘画都比较成熟,具有相似的器物特征。
“至正”是元末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代的最后一个年号,1341-1367年。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
1950年,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的学者波普博士(Dr.Pope J.A),将大维德基金会所藏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与土耳其、伊朗所收藏的中国瓷器对比研究,提出“至正型”元青花的概念,认为土耳其、伊朗所藏部分元青花大约生产与14世纪中期,即中国元代晚期。波普博士总结“至正型”元青花的特点有:“大而厚重,造型丰满、制作工艺纯熟。底部无釉,釉浆洁白但颗粒较粗”、“大多数器物露胎处有火石红”、“最令人惊叹的是青料的使用,单独器物上呈现从浅灰蓝到海军服相近的深蓝条纹,经常产生铁锈斑,色泽通常浓艳、明快”。这些元青花特点的概括和总结对我们认识元青花具有指导意义。“至正型”元青花的概念最先在国外的中国古陶瓷研究者中引起争论,国外各博物馆纷纷将馆藏“至正型”元青花对外发表。
元青花昭君出塞图罐(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元青花大盘(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至正型”元青花与伊斯兰世界的需求密不可分。首先,蓝白相间的纹饰迎合伊斯兰文化的审美情趣。而繁复的蓝白相间植物纹和几何纹,在伊斯兰世界自古就特别发达。无论西亚的地毯、阿拉伯书法的边饰、还是清真寺墙壁的装饰,到处都能见到精致的蓝白相衬的植物纹和几何纹。其次,大型瓷器符合伊斯兰世界的生活习惯,大盘盛物,众人围坐而食是阿拉伯等西亚民族的就餐习俗。清真寺在盛大的宗教节日里,还用大盘盛满食物或传统糕点,招待穷人或赠送教众。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罐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的天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作为青花瓷器的产地国,更多的元青花资料被发表,这也引发了元青花的研究热潮。一方面“至正型”元青花的概念被国内学界广为接受,另一方面国内元青花资料的发表也在不断充实和丰富“至正型”元青花的内涵。
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罐
2011年陕西西安曲江新开门村,至元五年(1339年)张达夫墓出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元青花人物图匜,它有明确的纪年且青花绘画风格及钴料特点更接近“至正型”元青花,说明至迟在元至元年间,元代已经可以烧造出成熟的青花瓷器[1]。
该件器物以钴料绘画整体纹饰,既有主题纹饰,也有边饰。主题纹饰绘一位戴幞帽、穿长袍、系腰带、蹬高靴、怀抱伞状物的男子。男子周围环绕梅树、仙鹤、山石花草,边饰为器内壁一圈卷草纹,外壁一圈莲瓣纹。其次,青花绘画技巧娴熟,有平涂也有线描,主次分明,青花浓重处有黑色的结晶斑。匜为盥洗的水器,盛行于春秋时期,多为铜器。元代出现流下附卷云系的匜,可能是模仿伊斯兰地区的金属器,应该为实用器皿。
元青花人物图匜 元朝至元五年(1339年)张达夫墓出土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几个重要的元青花窖藏的发现,不少器物也被“对号入座”为“至正型”青花。如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瓷器以八棱形器身为主,纹样有海水龙纹、双狮戏球纹、折枝花卉纹、凤纹等。其中一件大罐将青花与釉里红集于一体,烧造工艺极其复杂,堪称元青花的惊世之作[2]。再如江西高安元代窖藏出土青花梅瓶、盖罐、高足杯等,纹样有云龙纹、缠枝花卉纹等等[3]。
元青花瓷器(河北保定窖藏出土)
元青花梅瓶(江西高安窖藏出土)
结合国内与国外的“至正型”元青花材料,可以看出其青花绘画有两个趋势,一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如人物故事、缠枝花卉、云龙纹等,人物故事最具代表性,故事内容大多取材于元杂剧、元曲版画等,绘画技法娴熟;二是具有伊斯兰文化因素,如云肩形开光纹样,与15世纪土耳其清真寺壁龛上的纹饰类似。
国内元青花的出土也将“至正型”青花的内涵扩大,除了与土耳其、伊朗所藏类似的典型“至正型”元青花外,也有纹饰简单的小型器物。国内元代窖藏、墓葬还出土了大量纹饰疏朗简洁,青花发色呈蓝灰色,器型小巧的元代青花瓷器。这类器物还大量运往东南亚地区,多为日常生活器皿。根据纪年墓出土的资料,这一类器物的时代也应该在至正年间前后,可以说是另一类“至正型”青花。
元青花菊纹连座香炉 江西九江市至正十一年(1351年)墓出土
元青花鸟食罐(元大都遗址出土)
元青花执壶(菲律宾出土)
可以说,“至正型”元青花是相当成熟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明清以后,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烧造的主流品种,器物的造型及纹饰组合都源自“至正型”元青花,并且逐渐形成定式,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汉文化代言品种之一。
青花开光花鸟水禽纹六棱形瓶(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
青花波涛龙纹盘(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这一期我们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也希望大家多给我们品评与指正。别忘了帮我们转发、评论、点赞呦,关注@张瑞水下看世界 我们下一期再见啦!
-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曲江元代张达夫及其夫人墓发掘简报》,《文物》,2013年第8期。 ↑
- 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
- 刘裕黑、熊琳:《江西高安县发现元青花、釉里红等瓷器窖藏》,《文物》,1982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