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中国草原主体在内蒙古,这里从东到西又可以分为四大块草原。因为这种喜爱,让我从最初的感官享受慢慢上升为思维上的享受。若干年之前,我就开始追思草原上的文化历史,以及草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坐标。这是我第N次来草原了,不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当然每一次都能呼吸到甘甜空气、看雄健马匹,吃美味羊肉、喝烈酒,这次也不例外。我是从心底上喜爱草原。

天高云黑

劲草舞动

思蒙满铁蹄追风

1

这几天一直在草原逛游,感触颇多。

这是我第N次来草原了,不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当然每一次都能呼吸到甘甜空气、看雄健马匹,吃美味羊肉、喝烈酒,这次也不例外。

我是从心底上喜爱草原。

因为这种喜爱,让我从最初的感官享受慢慢上升为思维上的享受。若干年之前,我就开始追思草原上的文化历史,以及草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坐标。

中国草原主体在内蒙古,这里从东到西又可以分为四大块草原。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1)

我这次所在的便是锡林郭勒草原,位置位于内蒙古中部,离北京的直线距离大约600公里。蒙语中——

锡林之意为山;

郭勒之意为河。

锡林郭勒草原,大意可以理解为山地之中被河流滋润的草地,其号称草原天堂。

怎样一个天堂法昵?我按照宣传做了这样一副简图: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2)

这张图大致能反应出理想的生活场景。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图中的关键因素就是那条河。

有了河流,才有草地,才有这所有的生活场景。

这条河就是鼎鼎大名的锡林河(郭勒)。听这个名字,就是蒙(锡林)汉(郭勒)组合,其实就是锡林郭勒的别称,就是锡林郭勒草原的生命之河。

锡林河,锡林河, 日夜不停在草原上流过。 你是辽阔草原的母亲, 养育两岸鲜花朵朵。 锡林河,锡林河, 金色的波浪愉快地唱着歌, 永远歌唱幸福的生活。2

但现实其实并没有理想中那么美好。锡林河发源于赤峰克什克腾旗,流入阿巴嘎旗境内查干淖尔湖。现实中的锡林河,在九曲湾处后面修筑了锡林郭勒水库,截流了一湖水,也算是一湖风景。水库下游的河流大部分时间处于干涸僵死状态。

锡林河最美之地,也是整个锡林郭勒草原最美之地的九曲湾,虽然地处水库上游,但水量堪忧。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3)

换句话说,草原缺水。

如今很多河流过了城市便会处于僵死状态。著名的永定河原本是北京的母亲河,如今也处于僵死状态。当然锡林浩特的情况和北京没法比,没有那么多资源投入。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科技彻底解决人类文明对自然河流水资源的依赖之前,每一条河流的僵死,都意味着一片土地失去生机。

河流僵死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原因无非有二。

其一在于气候变化,这个目前只能寄希望老天爷给美丽草原多一些恩泽。

其二在于用水太猛,这个其实是可以长期规划、可控的。然而遗憾的是现实操作却与之相反。用水本质上和发展有关,不论是工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都应该有可持续的规划。

尽管水流堪忧,但马匹还还是很神气,对比非草原马匹,如同天然美女和人造美女之区别,气质差距一目了然。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4)

这些骏马经常会围绕草地水潭恋恋不舍。

如果仅仅从游客视角,看到这些骏马会感到非常兴奋。在旁边来场野外烧烤,头顶蓝天白云,看着马匹与牛羊,感觉非常不错。

如果从历史文化视角,免不了忧伤。因为水量减少,意味着草原生机减少。现在的草原不仅是草原,也是历史中承载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的草原,还是文化中承载整个游牧文明的草原。如果草原过于贫瘠,就很难把历史文化和现实关联起来。

咱斗胆把这篇文字命名为“草原小史诗”,试着说明一些问题。

3

我躺在草地上,甘甜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草味儿,其中又混杂着淡淡的马粪味儿;仰望天空,白云随风浮动;思维便不由自主漂浮于数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坐标中。

自古以来,华夏文明有两个孩子,农民和牧民。

农民,在南方气候温润的地方耕地种田,靠着农副产品生儿育女、生老病死。那些不用耕地的权贵们,可以绫罗绸缎,锦衣玉食。闲来无事,或者通过堕落腐化进行生理消遣;或者写点诗词歌赋,搞点哲学创造啥的精神消遣。这就是农耕文明。

牧民,在北方苦寒之地纵横于大草原上,骑马牧牛羊,依靠牛羊肉和牛羊奶生儿育女、生老病死。那些不用骑马牧牛羊的权贵们待遇也是杠杠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整天琢磨着如何打仗抢东西。这就是游牧文明。

由于生活习惯迥然不同,两兄弟常常打得难舍难分,对峙几千年,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文明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南北战争。

漫长的战争中,南北渐渐融合,形成完整的华夏文明。

在常见的历史中,对农耕文明一脉叙述较为完整,对游牧文明的描述则有很多缺失。咱今天就试着补这个空缺。

4

根据二十四史归纳总结——

在宋之前,农耕文明世界的历史轴线以西安和洛阳为轴心,呈西东方向走势。主要以西安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

在宋之后,农耕文明世界的历史轴线演变成以北京和南京为轴心,呈北南方向走势。主要以北京为中心,南京为副中心。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5)

不论是西东走向的历史,

还是从西东走向变成北南走向的过程,

或者是北南走向的历史,

北方广漠的草原上都存在着游牧文明,而且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沿着北京和南京之间的轴线向北延伸,过燕山之后就进入草原,再向北就是穿越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元上都。穿过整个锡林郭勒草原的距离,大致和向南穿越华北平原的距离相当。昔日的黄金家族大致就沿着这条线走向大都。这是一段史诗。

黄金家族南下的这条线是史诗,但只是整个草原史诗的一部分。

5

南北战争大致如下:

秦汉对匈奴;

隋唐对突厥;

宋对辽、金、蒙古;

明对蒙古、满清,如此这般。

汉曾经击败匈奴;唐曾经击败突厥;蒙古灭南宋;清取代明,双方各有胜负。

实际上最能体现游牧文明特点的是在匈奴和突厥之间称霸大草原的鲜卑人。

下面这张是拓拔鲜卑人大致的迁徙路线图: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6)

这张图很明显可以看出,鲜卑人从东北山野起步,在呼伦贝尔草原壮大,途经锡林郭勒草原,向西到河套地区……

如果这张图看不清,那么对比下草原图。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7)

鲜卑人为何没有在燕山以北停下,直接进入北京湾,而是向西去河套地区呢?因为那个时代的农耕文明中心还在西安和洛阳一线,从河套地区南下方便一些。

鲜卑人进入河套之后,引发了战争,也引发了文明。

鲜卑人南下第一站为大同,在那里建立了北魏政权,同时倡导佛文化,留下大同云冈石窟。

为进一步问鼎中原,鲜卑人继续南下,迁都洛阳,实施孝文帝改革,开凿洛阳龙门石窟,把佛文化发扬光大,并且推动佛文化本土化。

这是游牧文明第二次影响农耕文明(第一次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或者说推动南北融合。

6

唐帝国为中国历史巅峰,因安史之乱而急转直下。

安禄山之所以能手握重兵,是因为契丹人在燕山以北崛起。安禄山本身也是胡人,但他不满足于做一个唐帝国的封疆大吏,而是要割据为王。

安史之乱之后,唐帝国从巅峰跌落,契丹人在科尔沁草原发展壮大。到唐末,契丹人已经成为燕山以北的草原霸主,控制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实力强大。

尤其是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北京一带)割让给辽国,并自认儿皇帝之后;最终导致辽、北宋、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8)

这是真正的三国演义,比东汉末年的三国(不包括农耕文明)更具有代表性。

这种格局很快被打破,因为女真人崛起了。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9)

随后女真人和鲜卑人一样从东北起家,构建根据地;

占据呼伦贝尔草原而壮大,产生向外扩张的需求;

再通过锡林郭勒草原这个大通道而向外扩张。

和鲜卑人不同之处在于——

女真人的主力没有继续向西转移到河套地区;

而是在燕山以北灭辽(1125年),统一长城以北大草原;

在燕山以南灭北宋(1127年),因黄河阻隔(当年黄河从天津的海河入海)而止步于河北。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10)

金国与西夏、南宋形成新的三国。

这个版本的三国虽然不如上一版经典,但也是特点鲜明。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11)

这个新版三国也没有存在多久,因为成吉思汗带领蒙古人崛起了。

蒙古人崛起的故事也很类似,占领呼伦贝尔草原而壮大,同样沿着锡林郭勒草原的通道而扩张。蒙古灭金的战争,是一场典型的由北向南、沿着历史延长线而推进的战争。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12)

蒙古帝国灭金之后,北方草原第一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7

蒙古帝国之前,草原多会多国并存。蒙古帝国崛起,便只有蒙古帝国。

如果说秦帝国在公元前三世纪完成农耕世界的统一,那么蒙古帝国则在13世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游牧世界的统一。正如大秦锐士天下无敌一样,蒙古铁骑同样所向睥睨。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13)

黄金家族指挥下的人马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

但是在大草原上,不论多么强悍的民族,多么庞大的帝国,其史诗的方向最终都要向南汇聚。因为南方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豪杰众多,且能创造无尽的财富。

所以成吉思汗和他的孩子们打通了欧亚大陆,染指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斯拉夫文明、基督文明等等之后,黄金家族第三代最杰出的领袖忽必烈还是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立了元上都(1263年,此前为忽必烈坐镇的开平府)!

元上都有什么好?除水草丰美之外,就是离农耕文明世界很近。

在忽必烈看来,欧亚大陆上广袤的世界不如燕山以南的大好河山有魅力!

鲜卑契丹匈奴女真蒙古关系:草原小史诗透析鲜卑(14)

忽必烈坐镇上都,向北战胜和林格尔的幼弟阿里不哥和黄金家族保守派;1273年忽必烈在大都办公,改上都为陪都;元实行两都制,相当于上都管理游牧文明的事儿、大都管理农耕文明的事儿。

忽必烈背靠草原、坐镇大都、向南征服南宋(1279年)、从而征服整个农耕文明世界。这是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第一次征服整个农耕文明。

始皇帝完成农耕文明世界的统一,从而创造了秦汉数百年的强势。成吉思汗统一游牧文明世界,从而创造了草原帝国数百年的强势。这就是历史的力量,也是草原史诗。

8

蒙古人虽然征服了农耕文明,但帝国太大且蒙古人太少,治理国家的手段匮乏。

元朝末年,朱元璋崛起于南京,随后徐达统帅明军沿历史轴线(南京到北京)北伐,攻破元大都(1638年)。

末代皇帝逃离大都,沿历史轴线的延长线逃往上都。明军尾随而至,攻破上都(1369年),将其改回开平府,完成一个宿命的轮回。

整个明朝都在和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作战,然而最终却是努尔哈赤的女真人再次从东北崛起,还是重复之前的故事。爱新觉罗家族依赖草原而南下,最终抢占朱家紫禁城,建大清!

这就是草原上的史诗。

这是一部持续数千年的真正意义上的史诗。

咱不论躺在草地上还是在游走,只能思索到庞大史诗的一些章节;姑且为小史诗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