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网吧记忆:被00后抛弃的网吧
80后的网吧记忆:被00后抛弃的网吧深圳的网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最原始的网吧,上机打游戏,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内;另一种则是从欧美引进的“网咖”概念,即是“网吧 咖啡厅”。深圳的网吧里,没有00后在当时,“网吧”被视为洪水猛兽,未成年人一旦去了黑网吧,就会被称为“不良青年”;在网吧玩游戏,就会被定义为“网瘾少年”;在网上冲浪就是非主流,在网上QQ交友,就约等于你在网恋......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如今看起来有点遥远且陌生,甚至充满年代感的“网吧”里。想到这,我不由得打开软件搜索发现:深圳还有3000多家网吧仍在坚守。在深圳,你去过“网吧”吗?
这几天,国家接连出台“未成年人在规定时间每日最多玩1小时网游”等规定,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此举引来了70后、80后家长们的一片拍手叫好。没错,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娱乐无处不在的当下,引导未成年人学习进步,防止沉迷游戏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大事。
但看着这群欢呼雀跃的“父母们”,我不禁联想到20年前他们还年轻的时候,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个词:网瘾少年。
在那个家家户户都没装上电脑,人人没有智能手机,上网甚至需要电话拨号的年代,与其称他们叫作“网瘾少年”,还不如称其为“网吧少年”。
在当时,“网吧”被视为洪水猛兽,未成年人一旦去了黑网吧,就会被称为“不良青年”;在网吧玩游戏,就会被定义为“网瘾少年”;在网上冲浪就是非主流,在网上QQ交友,就约等于你在网恋......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如今看起来有点遥远且陌生,甚至充满年代感的“网吧”里。想到这,我不由得打开软件搜索发现:深圳还有3000多家网吧仍在坚守。
在深圳,你去过“网吧”吗?
01深圳的网吧里,没有00后
深圳的网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最原始的网吧,上机打游戏,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内;另一种则是从欧美引进的“网咖”概念,即是“网吧 咖啡厅”。
2017年,周杰伦就投资近千万,在深圳福田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网咖。
不过,原先“网咖”在国外是给商务人士提供轻松舒适的办公上网环境,但引入国内后,网咖就入乡随俗,变成了有售卖咖啡的网吧,仅此而已,主题依然还是打游戏。
变的不止是名字,还有环境。当你在深圳随便走进一家网吧,你会发现:
曾经印象中的网吧,光线昏暗、烟雾缭绕,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桌椅胡乱摆放,各种键盘声和喊叫声此起彼伏.....
而如今的网吧,环境舒适,硬件豪华,服务贴心,以前的小板凳,变成了大沙发;以前喧闹吵杂,如今分了单人间、情侣间,五人间,以及吸烟区;以前饿了就是泡面可乐辣条充饥,现在还能在网吧叫外卖了。
有些大一点的网咖,还会给顾客提供消毒纸巾,以及一次性耳机套,奶茶咖啡柠檬茶,什么都能现场调制。
图源:网络
总之,如今的网咖更像KTV,更像餐厅,更像洗浴中心,就是不像“网吧”了。那些曾经在老网吧留恋过的80、90后,都会感慨:“真没以前内味了”。
不过,网吧最大的变化不是硬件和服务,而是人。
曾经,国家明令禁止网吧向未成年人开放,但在20年前的社会环境下,黑网吧盛行,许许多多穿着校服的学生党,成为了黑网吧的主力军。
一位深二代朋友这样说,十几年前自己读初中时,一到放学,口哨一吹,六七个人立马收拾好书包结伴前往湖贝的黑网吧。
到了网吧,掏钱办开机,肥宅快乐水手中握,打开电脑,熟练地输入密码,登录QQ和游戏,开始对键盘和鼠标疯狂使劲,嘴里时不时飙出粗鄙之语。
那时的黑网吧,就是80/90后的“快乐星球”。
但如今,深圳的网吧都是持证上岗正规营业,未成年人早已和网吧无缘。而更准确的说法是,网吧正在被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所“抛弃”。
还记得当年高考结束的最后一天,我们大多数男生的第一个梦想便是:去网吧通宵上网!
然而时过境迁,相信不管是深圳还是其他城市,如今年轻人的梦想清单里早已没有了“网吧”二字。取而代之的是大多是轰趴、手游、密室、剧本杀。
不是网吧变得不够好,而是00后根本用不着。
0280/90后的青春,都藏在网吧里
被00后“抛弃”的网吧,藏着大多数80/90后的青春与梦想。
不怕大家笑话,20年前很多男生都有一个简单的梦想:以后我要当一个网管!这样既不用霸机,而且还可以每天24小时上网打游戏,不仅上网免费,而且还能打工赚钱。
我想,这就是最初的“把爱好变成职业”吧。
回想当年的光景,“去网吧”犹如一场大型谍战,斗智斗勇,处处充满“惊险”。
那时候,为了能去网吧,学生们逃课、翻墙的事情估计没少干。我读初中那会,身边就曾有人半夜翻过围墙,去网吧打了几个小时游戏,回来翻墙时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结果被老师逮个正着,直接通报批评写检讨书。
不过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去网吧被发现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网吧打得正起劲时,有人在后台拍打肩膀,回头发现老师与爸妈的脸部特写,那要比看鬼片还要恐怖几分。
那时的网吧,就是最年轻的战场。
游戏固然吸引人,但更重要的是和朋友一起打游戏的热血。彼时的年轻人们,通常会编造各种理由,悄悄地踏入那个贴着“不准未成年人进入”的黑屋子。然后登录游戏,带上耳机,对着键盘和鼠标就是一顿输出。
脚丫子与汗臭味弥漫全场,骂娘声与烟头头顶乱飞。输了骂队友坑货,赢了高呼自己牛逼,然后继续下一把,反正耳机一戴,根本不会去在意周遭的目光。
那时每分每秒都很珍贵,想上厕所至少得憋到游戏打完。从网吧出来后,几个人总会互相整理好彼此被耳机压出坑的头发,然后在外面溜达走上几圈,等味道散尽了再回家。
有人说,那是80/90后活得最有血肉的日子,叛逆期对自由和成长的渴望,只有在网吧才没有人会去要求你做什么,而你可以决定自己是什么形状的自己。
不过,去网吧的不止是“坏坏的男生”,还有很多“乖巧的女生”。而男生女生去网吧的目的,却是大相径庭。
男生的游戏,女生的QQ空间。那时候偷偷来上网的女生们,基本不会打游戏,有也只是泡泡堂、QQ炫舞这些简单的游戏,她们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QQ空间。她们喜欢改签名,喜欢互踩,喜欢写火星文,还有“悲痛文学”——
ヾ我可以忍住悲伤,假装生命里没有你〆、 __ _能 给 的 不 是 緈 偩 ╮ 给 不 了 緈 偩。烟婲爱dē兲国' o..|童话般美丽的结局。
图源:网络
如果你还能读懂上面这段文字,说明你已经老了。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文学素养,如今却成了不忍直视的黑历史,不信的话去打开自己尘封的QQ空间,估计都能尴尬到用脚趾抠出一套深圳湾的三室一厅。
但这些80/90后驾轻就熟的火星文,跟如今00后的“YYDS、绝绝子、u1s1”,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大家都曾年轻过,只是我们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在年轻。
03以前上网凑钱,现在上网凑人
有人说,网吧是时代的产物,它只存在于那个曾经的年代。微博上,就曾有一条关于网吧的热搜—2020年全国超过12000家网吧倒闭,引起不少人唏嘘。
不少人除了感慨爷青结,似乎也不自觉地达成一个共识,未来的世界,没有网吧。
网吧所面临的第一个困境,是社会的进步。
在80、90后读书那时,网吧盛行的一个基础条件,就是家家户户都没有电脑,就算有电脑,以当时的网速和电脑配置来讲,很难给他们带来优质的游戏体验。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我们每个人不仅能轻松拥有一台高配置的电脑,还能随时随地使用高端的智能手机,畅玩手机里层出不穷的游戏,甚至还有PS4/xbox等游戏主机。
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大部分人并不需要像曾经一样,非去网吧不可。
其次,网吧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但如今除了手游和端游,年轻人还有密室逃脱、狼人杀、剧本杀、主题轰趴等新兴娱乐方式可供选择,客观上也挤压了网吧的生存空间。
尽管近些年,国家收管渐趋严格,网吧也在努力尝试转型,印象中脏乱差的网吧逐渐改头换面。
为了吸引顾客,网咖升级软件和硬件,高端机械键鼠、高刷新率屏幕,舒适的座椅成为标配,还增加了水吧、休闲餐饮等服务,从原来的主打游戏转型成为了主打社交体验,让网吧实现更新迭代。
此外,网咖还积极找游戏战队搞游戏活动,采用游戏陪玩的模式来吸引消费者。
但这看上去,更像是潮汐褪去前的奋身一跃。
图源:网络
更重要的是,网吧的主力消费人群的造血不足。
曾经省吃俭用,不吃早餐也要拿钱上网的80/90后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们会欠周杰伦一张专辑,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但他们从不会说:我们欠网吧一个通宵。
以前上网是凑钱,如今上网是凑人。
小时候我们最大的梦想是网吧自由,但长大后在深圳,我们要面对工作的艰辛,有着家庭的压力,还欠着车贷房贷信用卡。即便工资可以实现网吧自由,但我们早已经凑不齐一起去网吧的人了。
打游戏容易,一群人再聚一起难。昔日跟自己一起为了艾泽拉斯,高喊为了联盟为了部落的那波人,如今各自肩上都有家庭和生活的重担,不得不拼命搞钱支撑自己的生活。
如今的小孩,去不了网吧;如今的游戏,各种防沉迷;如今的大人们,没有防沉迷,但再也不会去网吧了。
我们这个社会终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很多人与事物的发展都将从野蛮生长,最后重回正轨。
如今,看着日渐式微且难得一觅的网吧,我想人生如戏莫过于此。十年前熬夜玩游戏,十年后熬夜赚钱,十年前怕游戏角色落后别人,十年后怕生活落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