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起义邓公眼光敏锐
:百色起义邓公眼光敏锐白崇禧、李宗仁但是,俞作柏、李明瑞和南京蒋氏的矛盾愈演愈烈,大有点火即燃的态势。邓公最终,组织派邓斌、张云逸和叶季壮等到左右江,发动武装起义。邓斌当时的身份是广西省府秘书,和桂系的俞作柏和李明瑞私交不错。李明瑞是北伐名将,曾任桂系钢7军副军长,但在蒋桂战争中临阵倒戈,导致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败逃。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29年底1930年初,广西先后爆发了百色和龙州起义。
起义爆发的背景,是宁汉合流的武汉汪氏,由于不满南京蒋氏独断专行,暗中怂恿湖北张发奎进攻粤军陈济棠,同时派薛岳策反广西军阀俞作柏、李明瑞,给陈济棠的侧背插上一刀。
宁汉内讧,广西组织对如何借势发力出现争议,有的认为应跟随俞作柏、李明瑞一起进攻广东,有的认为应该趁机在军阀内部加大兵运趁机起义。广西省府秘书邓斌(即邓公)则认为,应该到韦拔群经营多年的左右江地区,伺机发动武装起义。
邓公
最终,组织派邓斌、张云逸和叶季壮等到左右江,发动武装起义。
邓斌当时的身份是广西省府秘书,和桂系的俞作柏和李明瑞私交不错。李明瑞是北伐名将,曾任桂系钢7军副军长,但在蒋桂战争中临阵倒戈,导致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败逃。
但是,俞作柏、李明瑞和南京蒋氏的矛盾愈演愈烈,大有点火即燃的态势。
白崇禧、李宗仁
眼光敏锐的邓斌,正是看到军阀之间的矛盾有隙可乘,而同盟会和北伐军的老人张云逸在地方军阀中也有着非常高的威望和深厚的人脉资源,所以广西武装起义“空手套白狼”的设想完全可行。
邓斌、张云逸和叶季壮一行,第一步直奔南宁“火中取栗”。
要想武装起义,单靠韦拔群手里的东兰县游击队几百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邓斌和张云逸一行目的,就是要效法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在桂系军阀防备不很严的警察部队身上打开一个缺口。
关键时刻,年仅25岁的邓斌发挥了自己的口才,在李明瑞的大本营南宁和张云逸一唱一和,很快就让俞作柏、李明瑞坚定了“浑水摸鱼”夹攻陈济棠分一杯羹的念头。
桂军大部队兵发广东,老家南宁可不能唱“空城计”。尚未训练好的警备队留守,还需要一位大将带领,这员信得过的将领,自然非“老朋友”张云逸莫属。于是,张云逸就被任命为南宁警备司令。
邓斌和张云逸“火中取栗”和“调虎离山”的计策取得成功。
百色起义
俞、李二人带领桂军主力去抢地盘,可是一向牛气哄哄的桂系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么强大。桂军一进入广东,俞作柏、李明瑞手下3个师就临阵哗变投靠了粤军。陈济棠趁机反攻,兵锋直指南宁。
此时,上级来信指示,要求邓斌、张云逸坚守大城市南宁、梧州和柳州。
邓斌和张云逸可不是博古那样的书呆子,他们决定放弃大城市,到左右江发动起义。
左右江地区,有广西东兰县韦拔群经营多年的游击根据地。
邓斌和张云逸以“剿匪”为名,打开军械库,用船运往左右江地区。张云逸带领南宁警备队4大队兵发右江,邓斌、陈豪人等则乘船直奔百色。俞作豫带领5大队直奔左江,依托龙州准备起义。
邓斌平、张云逸和警备4大队、教导总队一到右江,就联合韦拔群消灭了熊镐等部。
1929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2周年之际,百色起义爆发,红7军成立,司令部设在粤东会馆。红7军军长张云逸,政委邓斌,参谋长龚鹤村(即龚楚),政治部主任陈豪人,经理处处长叶季壮。
红7军下辖3个纵队共2800人,其中3个纵队的纵队长分别是湖南醴陵人李谦(1931年2月牺牲),海南文昌人胡斌(1932年秋牺牲),以及广西东兰人韦拔群(1932年10月被叛徒杀害)。
百色起义后,邓斌、何世昌又马不停蹄赶赴左江组织龙州起义。
龙州是广西边防重镇,也是左江地区首府。这里山高峡陡、交通不便,加之经济落后、矛盾尖锐、民怨沸腾,非常适宜发动武装起义。白色距离龙州300多公里,一路舟车劳顿格外辛苦。
可是,邓斌、何世昌历尽艰辛到达龙州,却发现俞作豫从南宁带来的广西警备第5大队3个营,已经哗变跑了2个营。警备5大队有1600多人,武器齐全有战斗经验,但成分也非常复杂。
警备队军官有不少出身于地主、土匪和地痞流氓,有的手上还沾满人民的血债。但是俞作豫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没有采取坚决措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很快2营叛变,营长蒙志仁勾结土匪民团共1000多人由凭祥攻陷龙州,大批预备起义人员遭到屠杀。
俞作豫在李明瑞协助下,好不容易把叛军逐出龙州,不听调动的3营又趁乱逃跑了,公开勾结地主豪绅站在革命对立面。警备5大队只剩下一个1营,就在此时,邓斌和何世昌及时赶到了。
邓斌、何世昌介绍了右江白色起义的经验,对1营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坚决撤换旧军队的营、连长,成立士兵委员会,实现官兵平等、经济公开。这些措施,和当年主席的秋收起义异曲同工。
张云逸、李明瑞住所
1930年2月l日,百色起义81天后,龙州起义成立红8军。
李明瑞任红7军、红8军总指挥,邓斌任总政委。俞作豫任红8军军长,何世昌任政治部主任,宛旦平任参谋长。红8军下辖3个纵队2000余人,纵队长分别是何家荣、宛旦平和王飞虎。
何家荣是广西陆川人,早年在粤军、桂军任下级军官,北伐后到了桂军。
龙州起义时何家荣任警备5大队的连长,平定蒙志仁叛乱后,任副团长、团长。龙州起义后,任红8军1纵纵队长。起义失败后,与袁也烈、潘思文等率部转战越南、桂滇黔边,后潜入港岛。
1933年11月,何家荣参加了福建事变。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参事等职。
第3纵队纵队长王飞虎在桂军一个师进攻龙州时,率领第3纵队临阵叛变。
第3纵队很多干部遭到屠杀,幸亏总政委邓斌当时在第一纵队,否则就很危险了。为了掩护红8军军部突围,宛旦平带领以农军为主的第二纵队拼死抵抗,该纵队绝大部分战士阵亡。
第2纵队的纵队长宛旦平是湖南新宁人,黄埔二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平叛夏斗寅和南昌起义。1930年3月20日晚,率部在白沙街、铁桥头与桂军激战,撤出龙州转移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
红8军军长俞作豫
红8军军长俞作豫对旧军队营连长的纵容,导致叛变不断。
左江根据地失陷后,俞作豫潜往港岛,后来被捕英勇就义。红8军政治部主任何世昌准备从左江地区的龙州潜回右江地区的百色,结果在途中被捕,不久遭到桂军的杀害,年仅25岁。
红8军第3纵队叛变、第2纵队几乎全军覆没,何家荣、袁也烈、潘思文和吴西等率领第1纵队700余人向百色突围不成,面对桂军的重兵围堵,他们在200余越南游击队接应下进入越南境内。
袁也烈回忆:当时越南和中国接壤的村子里,都住着一个法国人。一见到游击队就鸣枪报警,很快法军一两个排的边防部队就赶来在山上开枪。但是,面对红8军几百号人他们并不敢正面接触。
红7军、红8军胜利会师
后来,回到国内的袁也烈等人接到军长张云逸、政委邓斌的指示,渡过南盘江,在凌云县和红7军胜利会师。此时,红8军1纵历时7个多月转战7000余里,只剩下不到200人,不久编入红7军。
新中国成立后,红7军走出了20位开国将军,其中1位大将张云逸,2位上将韦国清、李天佑,4位中将韦杰、莫文骅、冼恒汉、覃健,还有包括红8军的袁也烈、吴西等在内的10位开国少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