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陷落原因,改变西方文明的一件大事
君士坦丁堡陷落原因,改变西方文明的一件大事我们的课本上也告诉我们,1453年是罗马帝国的灭亡时间。因为476年灭亡的罗马帝国只是当时整个罗马世界的西半部,代表着古典时期的结束。而罗马世界的东半部却成功延续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一个全新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另一种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灭亡,才是罗马帝国灭亡的真正时间。圣索菲亚大教堂对土耳其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见证了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对于罗马帝国的灭亡,世界上有两种看法。比较极端的看法是认为,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早已灭亡,以西罗马帝国罗慕路斯二世,被日耳曼蛮族国王奥多亚克逼迫退位为时间节点。
7月初,土耳其政府发起诉讼,要求将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历史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重新划为清真寺。几天后,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作出裁决:取消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博物馆地位,将其改为宗教性质的清真寺。
圣索菲亚大教堂虽被认为是东正教圣地之一,但如今土耳其作出改为清真寺的决定,也并不会令人惊讶。毕竟从15至20世纪初,圣索菲亚大教堂都是作为阿亚索菲亚清真寺而存在的。
1935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认为该教堂已失去了其宗教意义,于是将其改为展示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博物馆,以博物馆的身份对世人开放,而不是宗教场所。
土耳其作为一个回教国家,纠正凯末尔的“错误决定”好像没什么大问题。只是这让土耳其国内外的基督徒感到一些担忧,他们担心土耳其正从一个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变成一个“纯正”的伊斯兰国家。而这意味着,“在某些方面”土耳其将变得越来越激进……
圣索菲亚大教堂对土耳其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见证了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对于罗马帝国的灭亡,世界上有两种看法。
比较极端的看法是认为,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早已灭亡,以西罗马帝国罗慕路斯二世,被日耳曼蛮族国王奥多亚克逼迫退位为时间节点。
另一种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灭亡,才是罗马帝国灭亡的真正时间。
我们的课本上也告诉我们,1453年是罗马帝国的灭亡时间。因为476年灭亡的罗马帝国只是当时整个罗马世界的西半部,代表着古典时期的结束。而罗马世界的东半部却成功延续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一个全新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延续了千年,强大了千年,也终有衰落的时候。
起源于中亚突厥游牧部落的奥斯曼人,约在公元十世纪皈依伊斯兰教。他们窥视着安纳托利亚高原的物产丰富、水草丰美,渴望西进在那里放羊。
时间来到了公元1453年。年仅21岁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正在实现他的宏大目标,那是他的祖先们一次次都无法成功的事——攻占固若金汤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被认为是无法攻破的(在一千年的历史里,君士坦丁堡曾被围攻二十三次,却只失陷了一次,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1480年布面油画《穆罕默德二世肖像》
奥斯曼大军已经包围了君士坦丁堡,他们在城堡四周安扎了许多军营,只等穆罕默德二世的一声令下。此时的气氛就像《魔戒》中半兽人军团围攻人类王国刚铎首都米那斯提力斯一样。
48岁的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拜占庭末代皇帝),就像明朝崇祯皇帝一样,空有一腔热血和抱负,可是他无力回天。此时他只有6000余名士兵可以调动,而奥斯曼大军兵力超过其10倍。
穆罕默德二世希望不动兵戈,和平拿下君士坦丁堡。他给君士坦丁十一世下了最后通牒:选择投降,可以保住其性命,并给他一个小城统治,愉快地安度晚年。
君士坦丁十一世宁死不降,他背负着罗马帝国祖先的荣耀,投降是懦夫行为,唯有死在战场上——“宁愿以自由之身战死,也不愿为苟且偷生而出卖荣耀。”
既然谈不拢,只有开打了。1453年4月6日,穆罕默德二世发动了第一次攻击。君士坦丁堡果然固若金汤,奥斯曼大军发达了几轮进攻,伤亡惨重,仍然无法拿下。
如今拜占庭帝国的现状是奥斯曼人占领了帝国大部分领土,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变成了一座10万人口的孤城。尽管暂时奥斯曼大军无法拿下君士坦丁堡,但人们都知道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曾做过努力,试图力挽狂澜。就在大战的前一年,他向罗马教廷请求援军,苦口婆心说明,君士坦丁堡是通往欧洲的十字路口,君士坦丁堡陷落会对欧洲造成极大灾难,唇亡齿寒啊。
当时罗马教廷答应了,条件是君士坦丁十一世必须同意,分裂了数百年的东正教会和罗马天主教会合并。君士坦丁十一世也答应了,他不得不答应,以换取罗马教廷的海上舰队驰援君士坦丁堡。
当大战真的来临时,罗马教廷的海上舰队却从未出现过——再坚固的协议也抵不过“形势比人强”。
面对君士坦丁堡厚厚的城墙该怎么办呢?穆罕默德二世早有准备。
有个从匈牙利王国来的工程师叫乌尔班,此人擅于设计大炮(是的,此时西方世界已经出现大炮了)。
乌尔班本是君士坦丁十一世邀请来到君士坦丁堡,设计和建造新型武器以作防卫之用的。可是没落的拜占庭帝国竟然发生了拖欠工资的情况,付不出乌尔班的薪水。乌尔班一气之下投奔了穆罕默德二世。
乌尔班说他可以造出能摧毁厚厚城墙的大炮,穆罕默德二世大喜过望,立马给乌尔班提供了丰厚的酬金和制造大炮所需的材料。
乌尔班花了三个月,造出了一批当时世界上最大型的大炮。这种大炮重17吨,炮长5米多,可将一块重达680公斤的花岗岩炮弹射到1.6公里之外!后世称为“乌尔班大炮”。
乌尔班大炮实在太大太重了,奥斯曼军队出动400人以及60头牛,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才运送到君士坦丁堡前线。
在第一次进攻失利后,穆罕默德二世就决定动用必杀技了。奥斯曼大军搬出乌尔班大炮,一字排开,阵仗十分吓人。随着一声令下,十几门大炮齐射,石弹发出致命呼啸,重重地砸在君士坦丁堡的石墙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方圆三公里都能感觉到强烈的震动。
乌尔班大炮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并未对君士坦丁堡造成重大伤害。由于花岗岩炮弹太重,速度不快,砸在石墙上声音够响,能对君士坦丁堡守城军民造成心理上的震撼,却难以砸开缺口。石炮这种东西不会自己爆炸,需要速度很快,威力才大。
再说,乌尔班大炮还有致命缺陷——装弹太慢,需要三小时才能重新装填炮弹。而在这段时间内,君士坦丁堡守城军民可以紧急修复城墙。此前,从热那亚共和国赶来助阵的围攻战专家乔瓦尼·朱斯蒂尼亚尼,还带了来了一支700人的援军,他们对修复城墙很在行,对守卫君士坦丁堡起了很大作用。
乔瓦尼·朱斯蒂尼亚尼早料到奥斯曼人会动用石炮,他已命人加班加点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抹了一层泥土,并用动物皮毛覆盖住。这相当于给城墙增加了弹性,石炮打过来一部分冲击力就被消解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没,乌尔班大炮的发明者乌尔班在一次点火进攻中,可能是出了故障,大炮爆炸了,乌尔班当场殒命,附近的炮兵也遭到了重大伤亡。
奥斯曼人连续围攻了两周,仍然无法拿下君士坦丁堡,战争变得有些胶着。
相比于围攻的奥斯曼人,被围攻的君士坦丁堡内情况更加糟糕。君士坦丁堡的补给所剩无几了,而海上的补给已被奥斯曼人切断。
奥斯曼人在君士坦丁堡的海上必经之路金角湾建了一座军事堡垒,堡垒里设有多座大炮,运输补给的船只一进来统统都被打沉了。
目前这种情况,只要奥斯曼人一直围城,君士坦丁堡里没了食物,就不攻自破了。但这需要时间,而穆罕默德二世有些等不急,他害怕夜长梦多,万一欧洲那些基督徒想通了前来救援呢?
通过打烂城墙硬攻进去一时行不通,奥斯曼人想到了挖地道的方式,从外墙挖地道进去内墙,绕过厚厚的城墙。
这一招很快又被君士坦丁堡守城军民发现。然后他们用了一个简单的预警系统,在内墙周围放满水桶,只要水桶里的水出现涟漪,说明地下正有人在挖地道。
又一个多月过去了,到了五月底。
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被奥斯曼人不断的炮轰,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而守城军民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没有足够人手来修补城墙了。
破城之日就在眼前,指日可待了。
穆罕默德二世并不希望得到一个残破的君士坦丁堡,他要完整保留这座城市的风貌,未来将奥斯曼帝国首都搬到这里来。所以穆罕默德二世严禁士兵攻入君士坦丁堡后烧杀抢掠破坏城市。
奥斯曼大军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很快,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市被攻破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里聚集了一大批东正教徒,他们在做最后的祈祷,心里都很清楚末日来了。奥斯曼人冲进教堂杀光在里面祈祷的人……
君士坦丁十一世脱下了象征皇权的红袍和饰物,换上战士的战甲,他对身边人说:“这座城市已经陷落,但我还活着。”他决定与君士坦丁堡共存亡,耗尽最后一口气。
君士坦丁十一世带着少量战士冲入敌阵……毫无疑问,最终他应该是战死了。后世东正教徒以及一些基督教徒都将君士坦丁十一世世视为英雄,虽然他没能保住君士坦丁堡,但他的精神令人赞叹。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伊斯兰文明染指欧洲,为欧洲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甚至一度使基督教文明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史学界将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定义为中世纪的结束。许多拜占庭帝国的学者逃到欧洲,对后来的文艺复兴产生了影响深远。
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小侄女索菲娅(也有说是侄孙女)在家人带领下流落罗马,寻求罗马教廷庇护。教宗保罗二世收她为养女。
索菲娅长大成年后,教廷将她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这一场婚姻对俄罗斯历史有重要影响。娶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伊凡三世就立刻宣称他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并将其称号改为沙皇(拉丁语caesar),其源自罗马帝国的伟大奠基者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