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清晨六点,她的小车驶过了公司大门。黄蓉芬抵达藤桥食品有限公司的时间,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准确。数字的累进,同样超乎了预期。2019年1月,正逢天猫年货节,鸭舌需求量极大。黄蓉芬主动将工作时间调成了每日15小时,并取消了本就稀少的月休。机器轰鸣作响,鸭舌迅捷流转。跃然而出的,是一款食物、一个女工和一座城的故事。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1)

新年已至,她亲手包装的鸭赚也早已备好,就待团圆日。

天下网商记者 徐艺婷

这是一笔很容易算完的账。十年共3652天,扣除每月一日的例行休息和大年初一的特别休息,共3522天:平均每天工作13个小时,共45786个小时,2747160分钟:每分钟稳定包装41根鸭舌,共112633560根。

当这个上了亿的九位数从计算器上猛然跳出时,黄蓉芬有些错愕:原来自己已经包了那么多鸭舌!

数字的累进,同样超乎了预期。

2019年1月,正逢天猫年货节,鸭舌需求量极大。黄蓉芬主动将工作时间调成了每日15小时,并取消了本就稀少的月休。

机器轰鸣作响,鸭舌迅捷流转。跃然而出的,是一款食物、一个女工和一座城的故事。

拼命三娘,1.5秒装一个鸭舌

黄蓉芬抵达藤桥食品有限公司的时间,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准确。

清晨六点,她的小车驶过了公司大门。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2)

此后的一天,以秒来计算。

她急急地跑进更衣室。很快,她从一个装扮入时的中年女人,变成了一个专业女工:白色的帽子装上了网,用以罩住一头秀发;工装上衣和裤子,纤尘不染;一双到裹了小腿肚的雨靴,踩出了嘎嘎声。

双手擦完消毒液,双脚踏出消毒池,黄蓉芬带着磨刀霍霍的架势,走进了车间。

从现在开始,才是她的主场。

每一条鸭舌,都从山东运抵温州。后经预解冻、解冻、清洗、沥水、真空滚揉腌制、铺摆、烘烤、包装、水检、高温杀菌、清洗、烘干、快速冷却等近二十道工序,方才完成。

黄蓉芬负责的,就是其中的包装。

她站上半米高的台子。眼前上半部分是一摞摞的鸭舌,下半部分是盛放鸭舌的量杯,一个接一个地转着。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3)

盛放鸭舌的量杯

她抓起一根鸭舌,一看是否有杂物,二要捋直弯鸭须,三要垂直入量杯。整个过程,不过1.5秒钟。

尽管如此,老手黄蓉芬还是不满意。因为是计件工资,她便想着法子跟自己较劲儿。

她希望还能再快点;如果手速已到极致,那就节约一切时间。譬如,按规定两小时要出去重新洗一次手消一次毒,她小跑着来去;譬如,她坚决不喝水不上洗手间,实在耐不住,就抿一小口。

一天过后,腰酸手麻。但这些其实都称不上难。难的是,偶尔鸭须骨刺进了手指,鲜血立时沁出。因为毫无防备,那痛显得格外钻心。

遇到这样的情况,黄蓉芬也不休息。止了血,洗了手,该干啥还干啥。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4)

藤桥食品公司

第一任主管评价她,能做常人不及之事。这确有依据。在他人一天包装80公斤鸭舌时,她已能达90公斤,甚至100公斤。在他人借助机器,一天能包装200多公斤鸭舌时,她已经能达300公斤。

鸭舌包装是个累活,谁都知道。新来的工人,通常在那台子上站上一天,就辞职走人,头也不回。但黄蓉芬倒是坚持住了。

十年下来,这位“死磕派”女士,成了藤桥镇上包装鸭舌一等一的好手。

一亿鸭舌,承载她的小小梦想

生命中最好的年华,看似被鸭舌填满了。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消耗了一切乐趣。

但黄蓉芬不。

每天早晨,在起床后出发前那有限的20分钟里,她会化个小妆。皮肤原本就很光洁,不需粉黛。但睫毛膏是要涂的,眉毛也是要画的。十几年前纹的眉毛,略微一画,就有了神采。

每天晚上,在归家后睡觉前那有限的2个小时里,累得只想躺着的她,会逛逛淘宝。绝大部分时间只是看看,但真下起单来,也不吝啬。那些漂亮的衣服,似乎能给她两点一线的生活织上华彩。

整日在车间,其实无人看她妆,无人赏她衣。但这些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一切,都只是出于对自己生活的尊重。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5)

小包鸭舌

除了装鸭舌,她生活中的另一样主心骨,是11岁的儿子。

他已经放寒假,但因无暇照料,黄蓉芬便将让姐姐代为照顾。

她给儿子买了智能手表,连在自己的手机上。儿子去哪儿,自己都能知道。

“小主,你来到公园啦。”黄蓉芬最喜欢的,就是从这样的信息中,去体会儿子一天的生活。

它会带走什么,自然也会留下什么。时间作价,这位熟练的鸭舌女工,得到了回馈。

平均月薪5000元,旺季时可以拿到8000元。并无其他技能傍身的黄蓉芬,对此颇感欣慰。

现在,她已经成了包装组的班组长。除了收入的增加,她还扛起了鸭舌包装传帮带的责任。她将一一告诉他们,如何练就眼疾手快——当手还在把鸭舌放入框时,眼睛已经选好了下一条要拣起来的鸭舌,脑海里已经出现了拿、挑、捋这三步。

“性格有点急,脾气有点躁,干活没得说。”关于这位“死磕派”大姐,工友们的印象出奇一致。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6)

黄蓉芬与包装好的鸭舌

因为要做全组的工作报表,黄蓉芬每天回家的时间更晚了。但迎着月色的她,倒像是更幸福了一些。毕竟,她有着自己的终极梦想。

那个梦想,关乎自己,也关乎家人。

那是一套电梯房。住进房里,年迈的父母可以不用爬楼梯,调皮的儿子可以有个温馨的小房间。

她知道,鸭舌在,梦想就在。鸭舌越来越俏,梦想也就越来越近。

她的故乡,就是“鸭舌之乡”

黄蓉芬的故乡,在温州。其就职的藤桥公司,也在温州。

藤桥原本做熏鸡,2003年开始做鸭舌。2016年,其在天猫开设了藤桥官方旗舰店。两年间,鸭舌销售呈3倍增长之势,占公司全品类总成交额近半。

鸭舌精贵,售价是鸭肉的十倍。由此也得了一个称号,“舌尖上的黄金”。放在三十年前,它却是鸡肋一般的存在。

它成为餐桌美食的源起,正是生意头脑极为发达的温州人。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7)

鸭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名叫吴初旭的人,接手了父母在瓦市殿巷的卤菜店。他灵机一动,卖起了卤鸭舌。

没想到原本食之无味的食物,经过这样的制作,还挺畅销。长年累月,店门口都排起了买鸭舌的队。初旭公司发迹于此。

此后,温州品牌藤桥、修文、萨拉咪相继进入行业。

在温州方言中,“舌”同“亏”。十有七八做生意的温州人,便将此改成了“赚”,称其为“鸭赚”。酒桌冷菜,总要摆上一盘;逢年过节,总要带上一盒。

这是我住过最好的房子:十年包一亿根鸭舌(8)

酒席上的鸭舌

近年来,休闲品类的开发,更是让鸭舌开辟了新的疆土。

如今,国人每年都要消费20亿根鸭舌,其中近半数都来自于温州。

几年间,这些鸭舌品牌又相继登陆天猫。今年年货节期间,鸭舌合计成交1356万,其中温企品牌的成交额占到了60%以上。

“吃鸭赚,你赚我也赚。”

黄蓉芬爱说这句盛行多年的温州话。

新年已至,她亲手包装的鸭赚也早已备好,就待团圆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