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启东发展规划:建设北上海
南通启东发展规划:建设北上海百余年前,先贤张謇南通沿海地区“废灶兴垦”、煮海为盐,让万亩荒滩变成广袤良田,垦殖而成的棉朵,共海天白云一色,成为一幅美丽风景。如今,由100多年前由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在原址进行了复原重建,原汁原味地还原了通海垦牧公司的建筑规制、房屋设施,并应用现代雕塑、广场、博物馆理念,展现了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的通海垦牧公司。重现当年张謇创办的艰辛、公司发展变化的历程,将这里打造成张謇垦牧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和启东开拓创新城市精神的展示窗口。1901年,通海垦牧公司的成立,拉开盐垦事业的序幕。以通海垦牧公司为范例,在江苏沿海约1.2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滩涂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盐垦大潮,先后涌现了大小近百家盐垦公司。张謇创造性地将近代股份制公司和中国传统农户生产相结合,从本国国情出发进行了农业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盐垦区初步实现了“新世界雏形”的理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启
近日,由南通市委网信办组织的建设“北上海”“新苏南”网络主题采风活动沿着南通海岸线一路穿行,见证沿海地区拥抱蔚蓝的深刻变化。其中,启东市打造的“缤纷百里”成为蓝色经济蓬勃兴起,江海风情和文化特色浓郁的一段岸线。
走进吕四起步港区“2 2”码头,两艘外籍货轮正停靠岸边装载货物,红色岸桥和塔吊忙碌装卸,堆场上堆满风电模块、工程机械等散货,不远处还堆放着大量集装箱,不久后,这里将迎来更为繁忙的集装箱“开港季”。
作为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重点建设工程,吕四“2+2”码头通用泊位主要从事风电叶片和塔筒、机械设备、钢材、钢结构等件杂货港口货物装卸搬运及仓储服务等业务。该码头从2021年12月底第1艘外轮到港至今第60艘,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
目前,通州湾吕四起步港区正按照“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要求,推进内河转运区、内河航道、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等配套工程建设,届时将实现“公铁水、江海河”无缝衔接。随着通州湾新出海口进入国家规划,2020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整合在南通206公里海岸线上的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和吕四港组建“大通州湾”,并与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群形成长三角港口群“一体两翼”新格局,成为江苏沿海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启东的“缤纷百里”起讫点为圆陀角景区-吕四渔港,长约65公里。启东提出打造一条彰显垦牧精神的历史文化线路、一条展现江海风情的蓝绿景观线路和5个特色风貌区。
在启东海复镇,复建的通海垦牧公司门前,伫立的一座张謇雕像,昂首阔步,凝视远方,似乎见证着南通沿海地区“沧海桑田”般的变化。
启东也是中国民族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爱国企业家典范、著名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垦牧文化发源地,是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实业救国”理念的践行之地。
1901年,通海垦牧公司的成立,拉开盐垦事业的序幕。以通海垦牧公司为范例,在江苏沿海约1.2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滩涂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盐垦大潮,先后涌现了大小近百家盐垦公司。张謇创造性地将近代股份制公司和中国传统农户生产相结合,从本国国情出发进行了农业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盐垦区初步实现了“新世界雏形”的理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百余年前,先贤张謇南通沿海地区“废灶兴垦”、煮海为盐,让万亩荒滩变成广袤良田,垦殖而成的棉朵,共海天白云一色,成为一幅美丽风景。如今,由100多年前由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在原址进行了复原重建,原汁原味地还原了通海垦牧公司的建筑规制、房屋设施,并应用现代雕塑、广场、博物馆理念,展现了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的通海垦牧公司。重现当年张謇创办的艰辛、公司发展变化的历程,将这里打造成张謇垦牧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和启东开拓创新城市精神的展示窗口。
近年来,启东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启动178公里最美江海岸线建设,打造了黄金海滩、碧海银沙、长泰海滨、绿地长岛等一颗颗江海岸线上的“明珠”,“面朝大海,看花谢花开”的梦想,在启东照进了现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