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有日本血统吗?日本人眼中的郑成功
郑成功有日本血统吗?日本人眼中的郑成功郑芝龙在日本做生意时,暂住在一位华侨"田川昱皇"家中,他家里有一个20岁的养女田川松,当时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郑芝龙当时很喜欢田川松,田川松也中意这位青年富商,于是两人结为夫妻,当地的藩主还赐了一块地给郑芝龙修房子。郑芝龙小名"郑一官",明万历三十二年出生在福建泉州。他早年混迹在福建沿海在东南亚,学会了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后来跟着日本华侨商人"李旦"走私货物去日本,受到德川幕府优待。国姓爷郑成功在明清两朝都备受尊重,他死后康熙皇帝还亲自写了挽联致敬。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郑成功在岛国日本也是个大名人,日本人很是崇拜他,还为他建寺庙,写戏本。郑成功为什么在日本如此受欢迎呢?日本人为什么要纪念他呢?郑成功和日本的渊源,要追溯到他的父亲郑芝龙。郑芝龙是明末时期东南一带有名的海盗,曾打败西方海盗,垄断海上贸易,还在台湾地区建立威望,为儿子郑成功夺回台湾打
文/商学野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后,中国大江南北活跃着不同的军事力量,有大顺军、大西军、明军、还有清军。自明末乱成一锅粥的中国,在清军入关后迅速被平定,大顺军基本被灭,大西军退守西南,而长江流域的明军更是不堪一击,北方和江南基本被清朝统御。
在南京陷落后,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反清势力一直坚持斗争,以云南和福建为中心,大西军和明朝水师还在继续抗清。在西南的永历帝背靠大西军领袖李定国,而福建沿海的抗清英雄则是"国姓爷"郑成功。
郑成功,福建人,生于日本长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他在弘光朝廷灭亡后辅佐隆武帝抗清,隆武帝死后坚持斗争,并在顺治十八年渡海攻台,第二年收复台湾。
国姓爷郑成功在明清两朝都备受尊重,他死后康熙皇帝还亲自写了挽联致敬。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郑成功在岛国日本也是个大名人,日本人很是崇拜他,还为他建寺庙,写戏本。郑成功为什么在日本如此受欢迎呢?日本人为什么要纪念他呢?
郑成功和日本的渊源,要追溯到他的父亲郑芝龙。
郑芝龙是明末时期东南一带有名的海盗,曾打败西方海盗,垄断海上贸易,还在台湾地区建立威望,为儿子郑成功夺回台湾打下基础。
郑芝龙小名"郑一官",明万历三十二年出生在福建泉州。他早年混迹在福建沿海在东南亚,学会了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后来跟着日本华侨商人"李旦"走私货物去日本,受到德川幕府优待。
郑芝龙在日本做生意时,暂住在一位华侨"田川昱皇"家中,他家里有一个20岁的养女田川松,当时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郑芝龙当时很喜欢田川松,田川松也中意这位青年富商,于是两人结为夫妻,当地的藩主还赐了一块地给郑芝龙修房子。
郑芝龙在第二年得了一个孩子,取名郑森,也就是后来的郑成功。据说当时他母亲是在海边捡贝壳的时候突然生下他,日本现在还在原地修建有"郑成功儿诞石"石碑。
郑成功在日本生活了7年,后来跟父亲郑芝龙回了中国,他长大后父子俩一起当海盗,在中日之间做"跨国贸易"。郑氏父子在日本也很有威望,是藩主的座上客,他还有个弟弟叫田川七左卫门,一辈子生活在日本。
郑成功7岁就离开了日本,后来也再没有回去过,他的下半生都在中国战斗,坚持反清复明。国姓爷的父亲郑芝龙是个政治上的骑墙派,在明朝大势已去的时候选择降清,但是清廷却将他处斩。郑成功则带领郑家的水师在福建厦门、泉州一代抗清,最后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功成名就。
作为中国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清朝都被满人尊重,而在东南亚地区、甚至邻国日本,郑成功的故事也被文人墨客传颂。
日本有郑成功庙、郑成功母子雕像等等纪念遗迹,而且日本文坛还有"国姓爷文化",经久不衰。
从18世纪开始,日本民间出现了很多以"国姓爷"为主题的小说和戏剧,这些故事以郑氏父子为主角,描写了两位"日本英雄"在中国征战的故事。
这些文艺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写的《国姓爷合战》,此人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写下的戏剧在日本评价很高。《国姓爷合战》中的主角"和藤内",就是以郑成功为原型的流浪英雄。
在这部戏中,郑芝龙是大明的忠臣,被贪官陷害而流放到了日本。郑芝龙在日本娶妻生子,儿子取名为"和藤内",其中"和"代表日本,"藤"代表"唐"也就是中国,"内"在日语读音里有"不是"的意思。暗示这是一位既非日本人、也非中国人的双血统英雄。
和藤内穿着日本武士的袍子,剃着"月代头",活脱脱就是个日本人。他在中国带兵打仗,跟"鞑靼人"血战,一路北上,最后收复南京。
这出《国姓爷合战》是18世纪日本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在1715年于日本大阪登台表演,轰动一时。直到现在,《国姓爷合战》依然是日本净琉璃戏剧的剧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日本长崎县的平户市有郑成功庙,每年的7月14日国姓爷诞辰,都有来自日本、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的郑氏后人前来祭拜。
国姓爷郑成功一生都在中国战斗,他在日本却成为名人,不仅树碑立传还享受供奉,这个地位很不一般。一般人容易以为这是国姓爷的英雄气概感动了日本人,但其实仔细分析和郑成功相关的文化产品,就能从其中找到日本人的内心戏。
就拿《国姓爷合战》之中的主角"和藤内"为例子分析吧。
这位国姓爷无论从出身还是事迹来看,就是郑成功无疑,但是在戏剧中的情节安排上,我们会发现他的"日本性"远高于"中国性"。甚至可以这样说,和藤内其实就是一个日本武士,整本书就是日本武士的传奇故事。
在这部剧中,形容和藤内都用"日本的和藤内"来形容,和藤内自称也是"我们日本人"或者"我们日本武士"。他在战斗中英勇无敌,因为有日本的神符加持,以及日本的天神保佑。
在原文中和藤内曾在竹林打虎,震惊了中国人,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喂!纵然你们人多势众,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生国是大日本。"和藤内还摸着老虎的脊背说:"你们污蔑日本是小国,可是你们看看日本人的本领!连老虎都害怕我们,看到了吗?"
这位张口闭口"我们日本人"的和藤内,其实已经是日本武士精神的代表了。
由此再看整部《国姓爷合战》,里面的味道就有点奇怪。在本剧中和藤内多次强调自己的"日本人"身份,不仅在跟满清的战斗中请日本天神下凡助阵,而且还让手下的中国士兵换上日本服装,剃了日本的月代头,拿上日本的武士刀。
就是这群日本装束的中国军队,最后成功反清复明,打下了南京城,光复大明江山。但是在全剧结尾,站在城头上的那支军队,已经没有一点中国人的样子,完全是一帮日本的武士浪人。
这样的"大明江山",其实已经成了日本人的天下。
18世纪是日本的民族意识觉醒的时候,也是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成为一位日本的民族英雄。这个看似很奇怪的现象背后,其实蕴涵着日本人的"大陆野心"。
日本人从明朝开始就曾定下"进取大陆"的计划,丰臣秀吉在一统日本之后就渡海侵略朝鲜,妄图征服朝鲜和明朝。虽然日本侵略者在朝鲜被明军击败,但是日本人进取大陆的野心不死。
明末清初,十几万满族人就能征服大明朝,满族人的成功也刺激了日本人的野心。
那位"和藤内"就是日本人做的一个梦,有朝一日会有日本人赶走满清,占领中国。这位被日本人扭曲的"日本民族英雄",早已不是中国的郑成功,而是日本侵略的急先锋。了解了这一重内涵,日本的"国姓爷文化"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好在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已经淡化了这种侵略文化,"国姓爷"作为东亚的文化名人,也一定程度上起着文化交流的作用,现在的国姓爷可能只是一个传奇形象而已吧。
参考资料:
1、《日本"郑成功文学"的形成、流变及其研究态势》,寇舒婷、岛村辉
2、《日本人眼中的郑成功》,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