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的原因:什么叫不作不死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的原因:什么叫不作不死面对杨秀清要篡位的节奏,逐渐被架空的洪秀全就动了杀机,密令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回天京收拾杨秀清,令韦昌辉和石达开等王爷回部对付杨秀清。1856年8月,清军江南大营被天平军打垮之后,杨秀清更是飞扬跋扈,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父子万岁,并要求世代万岁。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洪秀全也要听从东王命令。由于东王权大,众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西征战场上,太平军拿下了武昌,将湘军统帅曾国藩围困在南昌,而后又连下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按正常的情况,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应该坐在一起,商量如何趁着形势大好,
眼下有句网络热门话叫作“不作不死”,什么叫“不作不死”?历史上有没有典型的案例?
163年前的今天(1856年9月2日)发生的“天京事变”就是典型的“不作不死”案例。这个事变直接导致气势如虹的太平天国走向衰退,直至死亡。
不怕外敌,就怕内乱
“天京事变”就是典型的“不作不死”的内乱!
(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国气势如虹)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洪秀全也要听从东王命令。由于东王权大,众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西征战场上,太平军拿下了武昌,将湘军统帅曾国藩围困在南昌,而后又连下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按正常的情况,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应该坐在一起,商量如何趁着形势大好,将胜利再进一步,或者说怎么样打败清政府。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忙着窝里反。
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和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的矛盾。
1856年8月,清军江南大营被天平军打垮之后,杨秀清更是飞扬跋扈,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父子万岁,并要求世代万岁。
面对杨秀清要篡位的节奏,逐渐被架空的洪秀全就动了杀机,密令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回天京收拾杨秀清,令韦昌辉和石达开等王爷回部对付杨秀清。
一场血腥的屠杀即将上演。
洪秀全密令人选有讲究
洪秀全在写信让谁回天京收拾杨秀清也是很有选择性的,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都是和杨秀清有过节的人,我们现在来看看他们之间的矛盾。
韦昌辉和杨秀清的矛盾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的地主,为太平天国事业“毁家纾难”,自然想自己坐上高位,而前面却有杨秀清。杨秀清似乎预见了韦昌辉的野心,定都天京之后基本不让韦昌辉出去带兵,就在天京受杨秀清节制,但是,因为什么事都要过了韦昌辉的手再交给杨秀清,韦昌辉也慢慢大权在握,这个时候杨秀清就看不下去,尤其是水营士兵兵变,韦昌辉有管理不严的罪,直接被杨秀清以天父的名义狠狠揍了一顿,这是韦昌辉对杨秀清最大的恨。
秦日纲和杨秀清的矛盾
秦日纲本来和杨秀清没有太大的矛盾,甚至一度将秦日纲视为自己人。石达开主政安庆的时候,杨秀清觉得不放心,就让秦日纲去接管了安庆,秦日纲到安庆之后,扩增兵员三千余人,军容甚盛,引起杨秀清猜疑。后来秦日纲府中的牧马人遇见杨秀清的一个老同叔(结拜兄弟的叔叔)没有行礼,这个老同叔就把事情捅到了杨秀清那里。杨秀清直接将牧马人狠狠打了二百下,有意打压一下秦日纲,秦日纲自然觉得杨秀清太过了。
石达开与杨秀清的矛盾
秦日纲的牧马人被打之后,杨秀清觉得不过瘾,便把人交给石达开的老丈人黄玉昆,黄玉昆觉得杨秀清对燕王秦日纲手下违法之事处理太过,便仗义执言,要求秉公处理,结果直接引来杨秀清的盛怒,于是下令将黄玉昆“重杖三百,革去侯爵,降为伍卒”,给石达开老丈人难堪,就等于是给石达开难堪,加上之前杨秀清将石达开主政的安庆拿走,两下相加,石达开亦是对杨秀清非常的不满。
“天京事变”演变成连环血腥屠杀
1856年9月2日,北王韦昌辉接令后立即率兵回天京,包围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实行恐怖统治,并杀死杨秀清全家老小。
其后北王韦昌辉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随后血洗南京城,约2万余人被屠杀。
翼王石达开十余日后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因翼王亦有部曲在乱中被杀,责备滥杀之事,不欢而散。因怕被北王韦昌辉杀害,石达开连夜匆忙缒城逃到城外。
北王未能捉拿到翼王,却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
逃走后的翼王石达开从安庆起兵讨伐北王韦昌辉,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
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终败于效忠天王的将士及东王余众,最终北王韦昌辉及200多心腹于11月2日被杀,其首级被函送安徽石达开营中验收。燕王秦日纲不久亦被处死,天京事变告一段落。但自此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11月底,石达开回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务,但是对其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为王,处处牵制石达开。1857年6月石达开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军包围,全部被剿灭。
在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天京事变”因此也成为“不作不死”“内乱亡国”的典型案例,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
(壹点号《节日研究》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参考资料:“天京事变”始末、太平天国年谱、杨秀清年谱等。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