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和田玉中的青白色:高白料外行料和田玉高白缺陷大盘点
如何鉴别和田玉中的青白色:高白料外行料和田玉高白缺陷大盘点而像上图这样过灯不见结构的料子,即使白度稍显不足,却能像钢板一般密不透风,整体玉质感极佳。籽料山料山料的结构大多肉眼可见,玉质内部存在明显间隙,有时还会呈现出点块状的矿物形态。这种疏松的密度结构,即使在白度上优于籽料,但却会在各个维度上被籽料碾压。
同样是玩籽料,有人玩密度,有人玩油性,有人玩脂粉,有人玩老熟。但如果谁说自己玩白度,肯定会迎来众人鄙视的眼神。
籽料为什么就不能玩白?和田玉的白究竟有什么不好?
一、白而松
俗语十白九松,最早说的就是山料。
山料
山料的结构大多肉眼可见,玉质内部存在明显间隙,有时还会呈现出点块状的矿物形态。
这种疏松的密度结构,即使在白度上优于籽料,但却会在各个维度上被籽料碾压。
籽料
而像上图这样过灯不见结构的料子,即使白度稍显不足,却能像钢板一般密不透风,整体玉质感极佳。
二、白而粗
最有代表性的当然要数韩料。
韩料
韩料玉色多数偏黄,但也并不是没有白玉,只是玉质粗糙的问题同样存在。
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颗粒感,在打磨抛光的平面上格外醒目,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非常廉价。
籽料
如果玉质足够细腻,外界射入的光线就会在玉石中反复折射,呈现出上图这样的光感之白,这才是对玉石之美的最好诠释。
三、白而干
说起“干白”肯定绕不开俄料。
俄料
俄料最大的特点就是油性不足,虽然整体白度很高,但是却又白得很“傻”,缺乏玉石应有的灵气。
盘玩一段时间之后,白还是挺白,干却一点都没有改变,自然会让人意兴阑珊。
籽料
和田玉的油性离不开直闪石的参与,而直闪石含量越高玉色就会越青。所谓闪青出羊脂,那才是真的未上手油先有。
四、白而涩
经常发生在鸡骨白或瓷白料上,籽料和俄白皮料中都有出现。
俄白皮料
这种白色极具迷惑性,很多玩家都以为这就是玉的正白。
实际上这是一种依靠抛光打磨,人为创造的瓷白质感。佩戴一段时间之后,表面的光感慢慢消失,润度不足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
籽料
常说的温润如玉,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天然质感。一颗原籽就算只是浅雕,润度的形成也会自然而然。
五、白而水
说料子水第一个就想到青海料,而且主要是青海新坑料。
青海料
青海料的水十分直观,是一种接近透明的质感,这与新坑料较高的方解石成分密切相关。
比起和田玉的油润,这种水头倒是有些类似翡翠的种水,只是放在和田玉上就成了一个致命缺点。
籽料
和田玉讲究脂粉感,要有一种年糕般的糯性。就像上面这只貔貅一样,介乎于透与不透之间,是一种柔和的感觉。
六、白而生
最白的和田玉是什么?
罗甸玉!不但最白,而且最生!
罗甸玉
罗甸玉的白一目了然,而且它的细度与密度也并不算差,为什么玩家对它还是嗤之以鼻呢?
答案就在一个“生”字!罗甸玉的“生”已经不是缺陷,而是大害。这种玉性上的不足,直接将罗甸玉踢出了高端玉种的范畴。
籽料
现在的玉石玩家,已经将老熟度作为考量玉质的首要因素。宁愿玩一块老熟的青坨子,也不会去摸一块生硬的大白砖。
七、白而假
料器、玻璃,所有想得到与想不到的其他。
乳化玻璃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假白很低端,但它却是玉石市场上最具杀伤力的存在。
想想身边的朋友,有几个没有吃过类似的亏,又有多少因为这样的“羊脂白玉”,赌咒发誓再也不买?
原籽
如果连真假都没有保障,还追求哪门子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