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哪位院士去世了:1993年7旬中科院院士开会前失踪
09年哪位院士去世了:1993年7旬中科院院士开会前失踪1923年11月23日,是他在北京出生的日子,但其实他的祖籍是在福建神州。而造成这场局面的人却再也找不出来了,但提起他的名字,中国整个科研界的人都知道他,他叫陈彪。但就当他那天早上出了门后,南京城一下子就变得喧闹、变得惊慌、甚至变得阴沉。在那个有关天文学术的重大会议上,无数的大佬云集,会议原定在9点钟开始,但不知怎么回事,先推迟了30分钟,再推迟了1小时……周围的工作人员在大厅惊慌失措,甚至还有一些秘书跑得满头大汗,总之原本是个庄重的会议,但却一下子变得恐惧起来。
1993年11月10日,南京城内,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正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地说些什么,然后互相叹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那一天,一名女子的电话响了起来,她随手接了后,竟得到了轰动整个南京城的消息,甚至至今还在网络上流传着无数的传说。
这是九十年代的中国南京,在一个神秘的地方住着一位七十岁高龄的老人。
在他所住的方圆十里外,没有人不认识他,因为他不仅名望高,还为国家做了重大的贡献。
但就当他那天早上出了门后,南京城一下子就变得喧闹、变得惊慌、甚至变得阴沉。
在那个有关天文学术的重大会议上,无数的大佬云集,会议原定在9点钟开始,但不知怎么回事,先推迟了30分钟,再推迟了1小时……
周围的工作人员在大厅惊慌失措,甚至还有一些秘书跑得满头大汗,总之原本是个庄重的会议,但却一下子变得恐惧起来。
而造成这场局面的人却再也找不出来了,但提起他的名字,中国整个科研界的人都知道他,他叫陈彪。
1923年11月23日,是他在北京出生的日子,但其实他的祖籍是在福建神州。
每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北京话说得这么不地道时,他便笑着回应:“待得不久。”
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他经常辗转几个城市,到哪都没有固定的居所,甚至还几度把学业中断过。
但这些也不能阻挡他变成科研界的天才。
1933年,刚满10岁的他正好从杭州的一个小学毕业,按理来说,升学初中对他来说是一件大事,但他在毕业后就不见了踪影。
直到福建福州的某个中学开学后,他的名字才赫然地出现在了学校的档案里。
当时的各地都还用着方言,对于是一个外地人口的他来说,连听懂对方的语言都很困难,更别说学习了。
但他一直在拼命地认字,只要书本拿到他的面前,哪怕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他也在拼命地自学。
于是在安静钻研的这条道路上,他早就打下了基础。
从小学来说是这样,初中也是这样,他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十分的优异,甚至还被无数家长当做是楷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1938年,他在刚待了三年的福州毕了业,马上就要开启自己的高中生活。
“老爸,你希望我读哪一所高中呢,福州这里的学校都挺好的,我不知道选哪一所。”陈彪认真地说。
“快收拾东西吧,我们得赶在明早之前出发。”陈父匆匆地说完便又出了门。
此时的陈彪一脸愕然,但他已经习惯了老爸的神神秘秘,赶紧跑回自己的屋里把同学们送的毕业礼物统统打包起来。
这些都被他当作宝贝,他可一个都舍不得落下。
同年,他在成都一个叫做蜀华中学的地方开启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和以前一样,这一次,依旧是听不懂的方言,还有吃不习惯的菜。
但不变的是,他依旧对一件事情保持着高度的热爱,那就是研读书本。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高中的知识极度地难学。
除了几门基础的课程,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的符号多得都数不过来了,更别说还要面对老师陌生的方言教学。
但他依旧拿到了好名次,并在1941年顺利地结束了高中的生活。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他需要经历一场对人生有着重大影响的考试——高考。
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无数学子蹲守在学校的门口,等着正式入场后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命运。
但陈彪却胸有成竹地踩点到了学校。
哪怕是氛围再紧张,他在考场上都坐得端正,丝毫不受影响。
两个月过去了,当成绩公布的时候,他不觉得意外。
那一年,他考上了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并就读于土木工程系。
但这一次的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到哪都有父亲的陪伴。
当他刚把大学课程读了几个月后,他的父亲竟然突然地病故了,才十几岁的陈彪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能靠自己走南闯北了。
他没有停留在昆明,而是转学去到了重庆交通大学,但读的是电机系。
在这一段新的旅途中,他还没有想好应该怎么走,就早早地结束了交通大学的生活。
他在刚来重庆的不到半年便生了一场大病,不得已只能休学回到了成都的故土。
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生涯,第二年,他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了金陵大学物理系的二年级。
自从选择物理的这条道路后,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似的。
1946年,他从金陵大学毕业后,前往台湾大学物理系担任了半年的助教,直到1947年2月才转回了金陵大学任教物理系。
由于他习惯在各方面积累知识,已经学富五车的他在半年后直接去到了中央研究院的天文研究所工作。
一开始,只是担任助理的他原本工作量就不多,但他把业余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继续展开对物理学科的研究。
6年后,已经小有成就的他继续投身于研究,但此时的他选择方向却变成了天文物理其中的一个分支——太阳物理研究,这时候的他,仅仅才30岁。
三年后,他前往苏联学习,并意外接触了苏联制作的色球望远镜,激动的他立刻花下重金把望远镜买回了中国。
从此,北京的天文台多了一个贡献重大的物品。
转眼时间已经过去了24年,他在这些岗位上不断地超越自我,一跃成为无数人所景仰的前辈。
1980年,他当选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57岁的他马上就成为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仅有的3名中科院院士的其中一位。
这简直就是陈家全家人的骄傲。
两年后,他又担任了云南天文台的台长,为各个地方斩获了新的研究成果。
同年,他参加了空间科学委员会渥太华会议,这也是著名的世界科学联合会,并被评选为了这个组织的专业代表。
1983年,他倡议和组织了知名的国际太阳物理和日地空间传播现象的学术讨论会,举办地在昆明。
后期,他还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的太阳物理部分。
并于1985年,担任云南天台名誉台长。
在他工作的那些年里,他为国家做了众多的贡献。
其中包括在天体物理、哲学、宇宙学等方面的高水平科学成果,还包括在太阳物理领域的仪器设计制作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研究。
就这样,日子慢慢地过去了几年,他坚守在岗位上用热血挥洒着汗水。
1993年11月10日当天,他的家人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当对方告知了陈彪还没有到达会议的地点的这一消息后。
他的家属一下子警觉起来,并告知了电话的那头——他从今天早上的6:30分就已经出发了。
原来,会议的时间是在9时正式召开,但由于大家先后等了1个多小时都不见他的踪影,便拨通了他家里的电话。
作为天文学界的泰斗,陈彪院士向来都注重时间的管理,更不可能出现迟到或者早退的情况,对于这一个多小时内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大家无从所知。
当工作人员急忙地把这一消息汇报给了领导后,这时候在南京大学开展的天文学学术会议被匆忙取消,留下一部分人前往陈彪院士曾经往返的路线上四处寻找。
但这条行走仅仅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路,大家把里里外外都找遍了还是不见他的踪影。
这些举动惊动了附近的居民,大家也积极地参与了进来。
直到两小时后,大家在着急地“搜寻”中迟迟没有结果,便及时地报了警。
由于当时的陈彪院士已经70岁了,大家急切地关注着他的安危。
警方动用所有的搜救力量,甚至连各大旅馆、小地窖都找了几遍,还是没有痕迹。
由于事发突然,相关部门紧急地召开了相关的会议,经研究决定,迅速把搜索范围扩大为整个南京城。
当时的南京还不是很发达,四处都是河道和弯曲的破败泥泞路。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地方总会出现一些搜救队的身影,泥泞的小道变得更加泥泞,天气也渐渐进入了寒冬。
但大家为了确认有无漏找的地方,连河道都挨个地打捞了几天几夜,包括南京著名的玄武河。
可惜陈彪院士就像突然蒸发的一样,没有给人们留下一丝的线索。
那一段时间,整个南京的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纷纷地关注着陈彪院士的行踪。
时不时就有人上门到他家里拜访,看一下能不能收到好的消息。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手机普及率低下的年代,越过长路的探访已经是亲戚和朋友之间最大的诚意。
由于那时候并没有监控,已经想不到任何办法的他们只好做着某种猜测,在广为流传的所有说法中,以下的几种可能便是大家传播次数最多的。
1.由于当时陈彪院士是不到七点出的门,那时候的天还没有完全的亮,光线不足。
在他走过的道路上或许有车辆的出现撞到了他。
当时的他身体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硬朗,可能在遭受了重大的冲击后当即就失去了生命的特征。
为了不被别人察觉,加上那个时间段人流量稀少,司机为了免受入狱的刑罚便选择了抛尸。
2.由于当时的陈彪院士非常出名,可能他的行动早已经被不法分子摸索得一清二楚。
为了进行绑架和勒索,他们早已经在陈老家的门口附近布好了局,毕竟那是陈彪院士最为熟悉和安心的家属院,他们这才有了下手的机会。
当他们成功后,企图把陈老绑到事先商量好的地方,但在这个计划进行的过程中,由于陈老的身体欠佳,便意外地丧了命。
3.陈彪院士进入了国家机密的研究院,进行了秘密的工作。
为了保证消息不被透露,他一个人匆匆地踏上了研究科学的路程,连和家人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但这一说法一出来便遭到了无数人的反对,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后期陈老肯定会回家,可惜从那一天早晨离开后,便再也没有人看见过他。
4.在中国找不到陈彪院士的痕迹,很有可能他是秘密地去到了国外居住。
毕竟在那个年龄,养老已经成为了他所考虑的范围,为了不受大众干扰,为了避免大家怀疑的嫌疑,他才自行地选择把此消息封闭起来。
但这一说法也被无数的人驳回。
毕竟纵观陈老的前半生,他对科学的热爱是有目共睹的,甚至他还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专心研究和积极贡献上。
在那些年里,他用自己的知识为中国教授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5.既然已经找遍了南京所有的地方,很有可能他是遇到了类似外星现象的那种情况。
毕竟他常常研究科学,对各种奇闻怪事的敏感度都高于常人。
正是由于那天发现了什么,想要探索的时候便被吸入了某个时空隧道,甚至还被外星人绑架了。
但无数人基本都把这一说法驳回,毕竟在中国已经探索复杂外星的这些年里,除了电视剧中有这种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种机会的可能几乎为零。
除了以上的说法,这个大众所关注的疑点至今并未解开——由于从陈老家走到南京大学只需要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甚至骑车都只需要十几分钟。为什么他会选择早晨的六点半出门。
关于这一场失踪,无数的人都为之感叹。
毕竟在那个年代里,这种为科学献身或者学识渊博的人是大众心中神话一般的存在。
那些年,无数的人只要提到物理,提到太阳系,都会想起这个伟大的战士。
时间已经过去了29年,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科学界的遗憾,也成为了大家的遗憾。
至今,大家对他的寻找仍在持续,希望早一点能看到真相的出现。
-完-
文丨大欢
编辑|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