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本以为同学们会叫苦不迭,毕竟这届孩子太幸福了,根本没吃过劳动的苦。一学期要修完两个学分,每周一次实践课。实践课就是身体力行,同学们纷纷拿着扫把、簸箕走进校园,将垃圾一扫而光,拖地、整理各种工具,身影遍布宿舍楼、教学楼、操场等各个角落。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1)

作者:木人(爸妈进化论主笔)


最近广州某高校开设的劳动课火了。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2)

一学期要修完两个学分,每周一次实践课。


实践课就是身体力行,同学们纷纷拿着扫把、簸箕走进校园,将垃圾一扫而光,拖地、整理各种工具,身影遍布宿舍楼、教学楼、操场等各个角落。


本以为同学们会叫苦不迭,毕竟这届孩子太幸福了,根本没吃过劳动的苦。


可结果呢?


完全出乎意料,他们不仅没有叫苦,还纷纷表达起了对“劳动”的好感:


我本来在家里是不怎么劳动的,但是现在感觉这种感觉还不错。


我觉得这个课开的很有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对自己也算是一种锻炼。


许多人才发现劳动的可爱,因为一直以来很多人不喜欢劳动。

《半月谈》里,有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仅劳动12分钟。


也许劳动十分不讨人喜欢,可是劳动的好处毋庸置疑。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3)

01习惯劳动是优秀的开始

大伯家有两个儿子,都40多岁,各有一儿一女。


二个孙子都18岁,大孙女25,小孙女20岁。


老大家比老二家离老妈家远,老大去老妈家比老二勤。


缘由就是老大家经常不做饭,老二家经常自力更生。


老大家孩子在家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去。现在,孩子18了,依然如此。


吃完,孩子奶奶抢着洗碗,他们拍拍屁股走人。


老二家有个习惯,儿女轮流洗碗,约定俗成。


很多人夸,大哥家那俩孩子都18了,啥也不干,啥也不会。


“老二家那俩孩子洗衣服做饭啥都做,真懂事。”


同样的家庭,两种不同对待劳动的方式,折射出两种孩子不同的人生。


哈佛大学曾对456名孩子跟踪研究20年,这些孩子被分为两类: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


20年后,他们失业人数是1:15,犯罪是1:10,收入也是爱做家务的比不爱做家务的高20%。而且,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离婚率低,心理健康。

劳动是积极的象征,表面是一种行动,背后是一片荣光。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爱劳动的孩子即使不十分优秀,也总不会太差。

而拒绝劳动的人,注定属于低配的人生。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4)

02拒绝劳动是弱者的人生


斯坦福大学招生主任在《如何养育成人》一书中说:“家务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自治力和毅力,这些都是成长为成年人的必需能力。”


从小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日本综艺《跟你去你家可以吗》,曾采访了骨灰级啃老族——69岁的前田良久。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5)

一生工作两年半,之后靠着父亲遗产过活至今。


要去我家可以,不过先说好,我家可不一般”节目组登门之前老人友情提醒。


纵容做好了心理准备,在见到他家之后,依然十分震惊。


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到处是纳豆盒子和各种各样的垃圾,连个下脚的地都没有。


他说:自从父亲去世,再也没打扫过,已经20年了。


被问到为什么不扔垃圾?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6)

他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扔垃圾很麻烦。


面对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记者问他如果你身边的人都离去了你还有活下去

的意义吗?


“肯定是不想活着了吧”他回答。


懒到极致,拒绝劳动的人,“意义”也不会乐意光临他的人生吧。


米尔·勒纳尔说: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7)

03爱劳动的孩子人生更精彩


徐州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被保送北大读博,弟弟被保送中科院硕博连读。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8)

暑假期间,两人心疼母亲,主动去母亲在的钢管站打工。


隔着屏幕都忍不住为他们鼓掌,精彩人生华丽开启。


穷会使物质一时受限,却阻挡不了爱劳动的孩子变得更优秀。


陕西西安,双手截肢的米师傅,以面塑为生,月收入4000元。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9)

无论如何,自己的人生也要靠劳动扛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精彩。


无论身体是否残缺,自力更生的这根筋,谁也打不断。

“2015年时代杂志全球最具有影响力100人”大名单中,入选的除了政坛领袖、商业巨子,还有家喻户晓的一线明星。


但是有一个女孩的上榜理由是:特别会做家务。


姑娘名叫近藤麻理惠,29岁的她,小时候就痴迷收拾东西,在不断重复的收拾过程中,发现和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因为家务,这个姑娘靠双手整理出了自己的世界。


曾国藩说,看一个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其中一点就是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


美国豪门洛克菲勒家族传了七代,依然保留巨额财富,就因为承袭了从小让孩子记账和做家务的家规。


爱劳动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10)

04与劳动为伍,未来款款而来

欧洲有句谚语:人好像一只表,以行动来定价值。


劳动是行动的最佳体现,行动在路上,一种积极正能量油然而生,人也消极不了。


优秀的你触手可及。


1、爸妈先做


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闺蜜的男友变成她老公,正因为一点:做家务。


老公爱干净,家里总是一尘不染。


煮着粥,三下五除二灶台、油烟机干净利落。


饭吃完,洗碗、擦桌子一气呵成。


结婚前,去他家,终于明白这优点从何而来。


她妈妈收拾家务的样子跟他一个样。


要想孩子爱劳动,大人可以“做”给孩子看,孩子受到熏陶,一定跃跃欲试。


2、从小做起


应采儿曾在微博晒出儿子做的面包,她自嘲一个连馒头都蒸不熟的人,却养出一个会做面包的儿子。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11)

言语间,是满满的骄傲。


赵薇也曾晒出女儿小四月洗筷子的图。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12)

“皇后娘娘”蔡少芬,在家里也要求女儿擦地。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13)

不让娃输在起跑线上,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劳动。


毕竟,学会了洗衣做饭生活之道,才能更好地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想成就伟业,先洗三天碗;想征服世界,先定个小目标,拖一个月的地。


3、坚持习惯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开始。


当初奥巴马入住白宫之后,对女儿,依然坚持家规:


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帮父母分担家务。


小孩子做家务,适宜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习惯成自然,劳动得快乐就是你的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父母:


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


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


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

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劳动这个好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爱劳动的孩子,运气一定不会差。

关于学校扫地的问题:高校将扫地设成必修课(14)

作者简介:木人,富书专栏作者;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曾经的律所小助理,如今的家居小主妈。世界很大我很小,看开一点就很好,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