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的句子说说心情:说说那些颠来倒去的文字和那些颠来倒去的事情
颠沛流离的句子说说心情:说说那些颠来倒去的文字和那些颠来倒去的事情比如,曾经有这么一个对联的上联,要征一个下联。 这歌谣的趣味在于把自然界的某些规律,或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颠倒过来,内容上看起来很荒诞,但充满了想象的张力,所以也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面这个颠倒歌是规律或现象的颠倒,而有些则只是文字的颠倒,就给人带来很多趣味。由此,我想到了读过的一些“回文”。
那天,为了帮助儿子准备课堂上的精彩两分钟,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听来的一首歌谣,因为颇有趣味,所以至今还记得。
吃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这歌谣的趣味在于把自然界的某些规律,或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颠倒过来,内容上看起来很荒诞,但充满了想象的张力,所以也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面这个颠倒歌是规律或现象的颠倒,而有些则只是文字的颠倒,就给人带来很多趣味。由此,我想到了读过的一些“回文”。
比如,曾经有这么一个对联的上联,要征一个下联。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有这么几个下联我觉得对得比较有意思。
京北输油管油输北京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海南护卫舰卫护南海
还读到这么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鉴于有人在办公区随地小便,就信手写下了一条劝诫性标语“不可随处小便”,让秘书贴出去。谁料,因为于右任是书法大家,其字风神潇洒,是不可多得的墨宝。
有人把这告示从墙上揭下来,动用剪刀、浆糊,拼接整合成了如下全新的六字箴言:
小处不可随便
“不可随处小便”只是一个告示,一个提醒,而文字稍稍一颠倒,变成“小处不可随便”,则读出了新的意思,简直可以当作为人生格言来品味了。
可以与此相媲美的是印在茶杯或者茶壶上的五个字:
可以清心也
把这五个字等距离印在茶杯上,无论从哪个字读起来,都有值得揣摩的意思,一边品茶,一边转动茶杯,内心中慢慢吟诵,实在是妙不可言。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可
清心也可以
心也可以清
也可以清心
不只是对联或者一句话可以颠倒着文字来玩,也有很多诗歌可以颠倒着来读,有很多各种形式的回文诗。
比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样一首传说是苏轼所作的赏花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只有十四个字,却因为回环往复的原因,组成了一首28个字的诗。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回文诗,但读起来不如这一首那么顺畅,有更多的文字游戏的意味在里面了。
某日,读到一篇《御制戒石铭》。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所谓御制,当然是皇帝的手笔,据考证,这16个字是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为了整饬吏治所作的《颁令箴》中节选出来的。
宋灭蜀后,宋太宗鉴于前后蜀政治腐败、不战而败的历史教训,将《颁令箴》缩写为4句16字。
这16个字就是《戒石铭》,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颁示天下,至南宋绍兴二年(1132)高宗又把诗人黄庭坚书写的这一祖训,颁于各府州县刻石立于大堂前。
明太祖朱元璋进一步明令立于甬道中,并建亭保护,故有“戒石亭”之称。清人后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称为“戒石坊”,以进出熟规,铭记不忘。
这16个字的意思是:为官者的薪俸是人民的血汗钱,对下要欺负百姓容易,但想欺骗上天是很难的。
封建帝王把这16个字刻在石头上,昭告天下,目的是想要提醒各级官吏要秉公办事,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
这十六个字刻在石头上是这样的:
古书上的文字应该从上到下,从右往左来读,石碑上的文字当然也应该如此。但那日,我忽然按照现代的习惯,从右往左读了一下这16个字,忽然读出了一些新的意味。
上天难欺,下民易虐,民膏民脂,尔俸尔禄。
什么新的意味?不可说!不可说!
能说的只有一句,有一些东西还是不要颠倒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