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有诸葛亮功劳吗?赤壁的火是谁放的
赤壁有诸葛亮功劳吗?赤壁的火是谁放的正史中,关于黄盖参与赤壁之战的记载,只有短短的半句话:“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又与吕蒙袭取南郡,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其时,黄盖参加赤壁之战时,还不是中郎将,只是一个郡都尉,赤壁之战后,才因功晋升为武锋中郎将的。黄盖火烧赤壁的故事,载于周瑜传中:“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曹军多为北方人氏,上船就晕
赤壁的火是谁放的?既非孔明也非周瑜,而是位名不见经传的郡都尉!
东汉末年,天下混乱,群雄纷争,建安十三年,才一战而定天下三分。这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以逸代劳的孙、刘联军,以区区5万之众,合力击溃了曹操的20万大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关于赤壁之战,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军战船,这烧乱了曹军的阵脚,以至全军溃败的。其实,诸葛亮“火烧赤壁”只是后人的演绎,正史中“火烧赤壁”的另有其人。
这个人,就是时为周瑜手下中郎将的黄盖。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成为周瑜的部将。
曹军多为北方人氏,上船就晕,为了克服这一先天不足,曹操命人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这样一来,稳定性是有了,但是,灵活性却被扼杀了。黄盖正是看透了这一战,才向周瑜献计说:“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
黄盖既是献计者,又是行动的执行人。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然后选择了一个东南风正急的夜晚,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十艘战船一字排开,行到江心时升起船帆,其余船只依次跟进。
黄盖因为事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所以,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混战中,黄盖也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吴军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黄盖惟有自己大叫呼救,终被韩当发现,才得保留性命。
黄盖火烧赤壁的故事,载于周瑜传中:“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正史中,关于黄盖参与赤壁之战的记载,只有短短的半句话:“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又与吕蒙袭取南郡,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其时,黄盖参加赤壁之战时,还不是中郎将,只是一个郡都尉,赤壁之战后,才因功晋升为武锋中郎将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