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oud 安全性:苹果向FBI低头iCloud安全性降低
icloud 安全性:苹果向FBI低头iCloud安全性降低去年12月份以来, 除了疫情外,最近苹果与美国政府的是非纠缠,其背后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哈喽黑粉们,欢迎来到黑马公社,
疫情还在继续,
黑马也再次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除了疫情外,
最近苹果与美国政府的是非纠缠,
其背后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1
去年12月份以来,
美国政府一直要求
苹果解锁佛罗里达州枪击案的凶手的iPhone,
这期间,
苹果一直在拒绝其请求。
这一举动为苹果赢得了无数声望:
苹果对于用户的隐私及其看重。
当然,也有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出现:
这是苹果与美国政府唱的双簧戏。
这种声音的出现丝毫不奇怪,
类似的事件也曾出现过。
2016年,
美国南加州恐怖袭击案中,
FBI就曾要求苹果解锁与嫌犯有关的iPhone,
苹果的选择是拒绝,
最后FBI是通过了第三方解锁了手机。
事后,质疑声也就扑面而来,
通过第三方就可以解锁的事情,
美国政府为何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和苹果周旋?
不免让人怀疑,
这是美国政府给苹果打的一个高级的广告?
有这样的怀疑,也不能怪民众。
因为苹果在隐私方面,也并非完美,
例如斯诺登事件、艳照门事件,
这些都引发了公众对于苹果隐私上的质疑。
还有几个月前发生的隐私事件:
Siri把用户录音发送给第三方;
iPhone 11在关闭定位后仍会记录地理位置。
最近一件事情让大家更是对苹果的隐私保护产生怀疑:
据路透社报道,
苹果由于FBI的压力,
最终对美国政府妥协,
宣布放弃了计划未来推出的iCloud备份端到端加密功能。
放弃了加密功能,
意思就是:
我们手机里的数据不经过加密,
直接发送到苹果的iCloud服务器。
要知道,
这个动作其实就像是发一封没有加密的电报,
只要对方获取了频道就能获取电报内容。
(这个频道就相当于程序系统中的数据接口)
当然,黑马相信以苹果的技术实力和觉悟,
不太可能轻易的让别人拿到数据接口,
但取消加密这个动作,
却大大降低了黑客获取用户信息的难度和成本。
种种迹象都在说明,
苹果对于隐私的承诺并非如官网所标示的那样。
2虽说如此,但不可否认,
苹果对于隐私的重视程度,
其实还是很偏执的。
iOS 原生输入法没有任何云预测和云备份功能,
用户输入的任何内容不会被上传到网络;
iOS 没有自带的短信骚扰拦截功能,
短信内容不会外传给第三方;
iOS 的通话和通话记录不对任何第三方应用开放接口
……
甚至这种偏执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时至今日,
iPhone设备上依旧没有通话录音,
没有自带短信拦截功能。
便利与隐私,苹果选择了隐私。
在南加州枪击案中,
美国政府通过第三方解锁了嫌犯的手机,
为此,苹果在更新中增加Lightning接口的限制,
对iPhone与USB的连接做了一系列的要求,
输入密码或者没有锁屏才能实现连接,
一周后还需要重新验证。
种种迹象也在表明,
苹果对于隐私的重视程度是领先众多同行的。
3
那苹果多次与美国政府的争执,是否只是一场戏?
这事恐怕也只有苹果和美国政府清楚。
有无关系,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
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苹果关于隐私上的设计,
值得各大厂商去学习。
比如浏览器,
Safari浏览器可以只向网站提供简化的系统信息
降低广告商追踪辨识你的可能性。
地图,
苹果方面承诺不会保存到访地点、路线规划等敏感信息。
语音助手,
在被曝出Siri录音事件后,
从iOS 13.2开始,
可以选择不分享Siri录音,
甚至还可以把历史录音删除。
账号登陆,
最常见的账号登陆,
比如使用微博/微信/QQ登陆,
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可能会被共享。
苹果承诺,
通过Apple登陆,不会共享用户信息,
并且还能隐藏自己的真实邮箱。
虽然不知道苹果的这些承诺,
是否能够完全做到,
但是能够把自己对待隐私的态度和做法告知大众,
最起码没有那么多不清不楚。
在这方面,国内的应用就差许多了,
各类APP随意获取用户数据、过度获取权限。
2019年12月,
41款应用程序过度获取权限被工信部点名批评,
其中不乏一些我们常用的APP。
把时间往前推,
工信部也点名批评过许多应用程序随意获取权限。
点名过后,
应用过度获取权限的现象却屡禁不止。
隐私频繁泄密的背后,
除了技术原因,
对于应用等任何一方来说,
大概也是缺乏限制,自由惯了。
那,这个时候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隐私和应用设计规范,
或许是个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