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不能再让孩子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将自家超市白酒货架改为书架由超市的经营者李翠利一手创办 △面对面丨李翠利:微光书苑

穿过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

在河南内黄县李石村金叶便利超市的一角

“藏”着小小的微光书苑

这家中国最小的图书馆

由超市的经营者李翠利一手创办

△面对面丨李翠利:微光书苑

将自家超市白酒货架改为书架

“不能再让孩子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


在人口不到1000人的李石村,李翠利经营一家小超市,过着平淡的日子。

12年前,来村里演出的歌舞团,打破了这种平静。对于当时的李石村来说,歌舞团演出是值得期待的活动。当天,李翠利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小女儿早早就过去占位置,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当晚的演出。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1)

李翠利:大集装箱一打开,灯光绚丽,舞蹈演员穿着裙子呼一下从你身边扫过去,觉得特别美好。但是后来就开始说一些黄段子,跳脱衣舞,舞台边上围的都是小孩儿,当时就觉得要是孩子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真是,我当时就说不能再看了。

然而,更让李翠利难受的是,第二天,村里的孩子们竞相模仿起歌舞团的表演,这让她担忧不已。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李翠利想到了苏格拉底给学生讲过的故事《除草》,“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在上面种好庄稼。”李翠利想种的,是文化。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2)

李翠利成长在一个文化氛围相对浓厚的家庭,爷爷是村里的文化人,闲时常写对联,父亲年轻时常到邮政所读报,还给李翠利三姐妹订了报刊。阅读是李翠利能想到的改变现状的唯一方式。她拿出家里的200多本藏书,又自费到县城买了300多本旧书,把超市最显眼、也是营收最高的白酒货架清空,把书摆上,供乡亲们免费借阅。每次乡亲们来买东西,李翠利都会说,“拿本书回去看吧,不要钱。”

自掏腰包奖励小朋友

“多个小孩儿借书,比多挣一百块钱都高兴”

因为乡亲们没有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当时,不仅借阅者寥寥无几,柴米油盐和琴棋书画的微妙组合,也在乡间生出不少闲言碎语。为了打破僵局,李翠利开始从孩子入手,在孩子们中间开展借阅赠礼品活动,凡借书者均可得到铅笔、糖块儿等奖励,凡是写下读后感的还可得到笔记本等奖励。“今天多一个小孩儿来借书,比我多挣一百块钱都高兴。”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3)

李翠利“以物质促阅读”的方法很快在孩子们中起到效果。慢慢地,光顾书架的人多了起来,有时甚至排起长队。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4)

随着借阅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图书已经不能满足乡亲们的阅读需求,很多孩子不得不重复借阅,李翠利计划着将书苑扩大。

坚决抵制盗版书抛家舍业进城找书

为乡亲讨书被骂“神经病”


为了节省开支,李翠利开始到废品站淘旧书,去书摊购买低价书籍,然而,这些“便宜书”有的却是盗版,破绽百出。

为了募集更多的图书,旧书摊、废品站、沿街收买、街头求赠、网络募捐、当面请要,只要能想到的办法,李翠利都一一尝试。一段时间里,内黄县城出现了一位骑三轮车的女子,车上绑着“微光书苑”的喷绘简介,穿行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逢人便问,“你有书吗?”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5)

李翠利:神经病,他们就这样说我。我当时可能太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了,现在想想,当时的表达可能是语无伦次的。大家觉得,你一乡村妇女,看着不像读书人,开口闭口说读书。

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并没有让李翠利退缩。她让爸爸妈妈帮忙看店,照顾小孩儿,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进城找书。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6)

李翠利:我要不干,一开始就别干。现在不干了,那以前的努力都白废了。有的孩子已经养成阅读习惯了,就问我,“有没有新书?”,我就说,“快有了”。

那以后,李翠利开始转变思路,找县里的文化名人要书,找妇联求帮助。

李翠利:妇联主席说,还有这样的人?我们没书,但是想法给你弄点书吧。妇联的同志带着我去学校,你看人家这个农村妇女在推广阅读,能不能给人家捐点书?他们说那有淘汰的书给她吧,当时就拉了人家一三轮书,可高兴了。

从“微光书苑”到“第二课堂”

“种子都不种,你盼啥?”


李翠利的执着慢慢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一些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纷纷给她捐书送书。

2013年,村里的农家书屋与微光书苑合并搬进了李翠利的超市,使微光书苑的书籍保有量在5000册左右。李翠利将超市扩建,为微光书苑专门腾出一间屋,放置书柜、图书和桌椅。合并和改建后,微光书苑在借阅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有了改善和规范。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7)

李翠利:突然就改变了,从一个“神经病”突然变成了正能量的代表。但内心里,我一直都是我,我一直都是很真实的。只要我力所能及能做的,我就一定去做。

近年来,除了图书借阅,李翠利把阅读分享、游戏等活动与周末下午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相结合。如今,小小演讲家、旧物改造、科学小实验、民俗传承等活动,已成为微光书苑的固定项目,这里已经成了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潜移默化中,微光书苑影响着村里的一代人,不少从这里走出去的少年以志愿者的身份回到这里,志愿帮扶家乡。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8)

李翠利:驻村工作队的人说,咱村孩子确实不一样。我说咋了?他们说,有礼貌,说话不伤害人。听他们一说,我表面谦虚,但心里觉得高兴。老话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我就想着我要坚持做一百年,会不会我们这里也出个大家?我爹经常跟我说,你种下种子才能长苗,你才有盼头,你如果种都不种,你盼啥呢?哪儿来的希望?

微光也能燎原

“孩子们带给我更多,让我内心丰盈

为了让更多的乡亲受益,李翠利把“微光书苑”的零门槛借阅模式推广出去,走进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发展微光合作店,最多的时候有近50个合作伙伴。“微光”汇聚,受众达30多万人次。

乡村阅读季读书分享会:面对面这束微光(9)

随着微光书苑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李翠利获得的认可也越来越多。2017年,她受全国人大邀请,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立法审议座谈。

李翠利:这些荣誉是大家对我的肯定和认可,更多的认可是来自大家的信任。孩子们很信任我,很多话愿意跟我说,还鼓励我学习普通话。这么多年,他们说我给孩子带去很多,其实孩子也带给我更多。他们带给我温暖跟光亮,让我内心丰盈 让我觉得自己是内心很有希望的一个人。

制片人丨张士峰

记者丨古兵

策划丨张宏飞

编导丨丁芳

编辑丨张宏飞

摄像丨王忠仁 王扬

(编辑 王丹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