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色氨酸生产企业:世界液体蛋氨酸最大单体工厂诞生
我国色氨酸生产企业:世界液体蛋氨酸最大单体工厂诞生南开大学朱守非获科学探索奖近日,全球首套醋酸甲醛法制丙烯酸中试装置在山能化工鲁南化工公司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实现168小时连续稳定运行,标志着该中试项目流程全线贯通。在该技术未成功之前,国内丙烯酸企业均采用引进的丙烯氧化法工艺,该路线以丙烯为原料,对石油依赖度高,成本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较大。该技术的研发成功,是我国煤化工产业链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打破了原单一石油化工路线生产丙烯酸的束缚,极大地丰富以煤基甲醛和醋酸为原料的下游产业链,同时,该技术较石油路线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安全绿色低碳等特点,契合我国产业政策和“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格局,大大提升我国丙烯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万吨级以上工业装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化学助力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9月15日,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签署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
国内要闻世界液体蛋氨酸最大单体工厂诞生
9月15日,安迪苏南京工厂二期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项目正式投产,安迪苏液体蛋氨酸产能将扩至35万吨/年,产能实现翻番。标志着安迪苏南京工厂成为世界上液体蛋氨酸产能最大的单体工厂。依托南京工厂产能扩充,将有效帮助蓝星安迪苏立足中国市场,深化全球协同发展观念,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巩固其在蛋氨酸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默克张家港半导体一体化基地开工奠基
9月15日,默克宣布其张家港半导体一体化基地正式开工奠基,新建半导体薄膜材料和电子特种气体的量产工厂、化学品仓储和物流分销中心。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65吨半导体前驱材料、150万升电子特气(乙硼烷)及16余种危险化学品的仓储经营。默克电子科技业务在中国大陆负责生产和营销各类显示和半导体材料,以及电子特种气体和高纯化学品的安全交付系统。据悉,2022年初,默克电子科技公布了“向上进击” 中国投资倍增计划,计划于2025年前向其电子科技业务新增在华投资至少10亿元人民币,新增投资将聚焦半导体领域。默克先进半导体一体化基地占地面积约69亩。项目一期固定资产投入约为5.5亿元人民币,其物流分销中心与生产工厂将分别于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建成并投入运营。
中国化学助力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
9月15日,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签署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紧密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为基地早日建成携手努力,为双方在未来开展进一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此次签署的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是在双方前期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通过“统签统谈”模式确定的,同时也是巴斯夫集团历史上首个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据悉,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到2030年),是巴斯夫集团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项目建成后,广东湛江将成为巴斯夫集团在全球的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
醋酸甲醛法制丙烯酸中试装置开车成功
近日,全球首套醋酸甲醛法制丙烯酸中试装置在山能化工鲁南化工公司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实现168小时连续稳定运行,标志着该中试项目流程全线贯通。在该技术未成功之前,国内丙烯酸企业均采用引进的丙烯氧化法工艺,该路线以丙烯为原料,对石油依赖度高,成本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较大。该技术的研发成功,是我国煤化工产业链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打破了原单一石油化工路线生产丙烯酸的束缚,极大地丰富以煤基甲醛和醋酸为原料的下游产业链,同时,该技术较石油路线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安全绿色低碳等特点,契合我国产业政策和“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格局,大大提升我国丙烯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万吨级以上工业装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南开大学朱守非获科学探索奖
9月15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发布,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朱守非入选。朱守非此次获奖领域为化学新材料。他长期从事催化有机合成化学研究,重点研究了三类以氢转移为关键步骤的重要催化有机合成反应,提出了“手性质子梭”概念,发现了催化卡宾对硼氢键的插入反应,发展了多种铁催化氢转移反应,实现了多种重要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合成。在谈到未来研究计划时,朱守非表示,将在科学探索奖的资助下开展开壳层铁催化剂研究,围绕开壳层铁催化剂的自旋态效应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以催化剂分子设计为牵引,将传统反应研究与数学物理前沿成果结合,实现开壳层铁催化剂理性设计,在不饱和烃氢转移反应中实现对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和超越,为功能分子高效合成提供更为绿色和可持续的方案。
陶氏与Mura计划在德国建设塑料回收工厂
9月15日,陶氏公司和Mura技术公司宣布,Mura将在陶氏位于德国博伦(Böhlen)的制造基地新建一座塑料回收设施,项目的最终投资将于2023年底前决定。Mura在德国博伦的新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运营,满负荷运营时,先进回收的年产能将达到约12万吨。到2030年,该工厂以及未来将在欧洲和美国新建的其他设施,先进回收总计产能预期将达到60万吨。据悉,计划中的新工厂项目基于陶氏公司与Mura正在进行的长期合作。双方于2021年宣布了第一个合作项目,新建全球第一家采用Mura公司工艺的工厂,该工厂位于英国提赛德(Teesside),预计于2023年投入运营,首条生产线产能为2万吨。计划中的德国博伦工厂将与陶氏公司的制造设施同处一地,这将大大提高塑料废弃物的处理能力。
阿联酋向德国交付首批低碳氨
近日,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bu Dhabi National Oil Company ,以下简称“ADNOC”) 向德国运输首批低碳氨,标志着国际"氨-氢”贸易取得突破。这批低碳氨从阿联酋运往德国汉堡,交付有色金属供应商、全球最大的铜回收商Aurubis,抵达汉堡后将由物流公司 Hamburger Hafen und Logistik (HHLA) 处理和运输。这批低碳氨将作为线材厂的原料使用,同时也将用作工业低碳能源。
美国启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
近日,白宫举办“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峰会”,宣布提供20多亿美元的资金,以推进拜登总统的行政命令。该行政令将加速生物技术创新,并在多个领域发展美国的生物经济,包括制药业、农业、塑料和能源等一系列行业。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