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岱庙的文化意义:延岱庙文化之魂
泰安岱庙的文化意义:延岱庙文化之魂然而,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岱庙广场定于今年登山节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不足两个月的工期,面对工期紧、工程量大、施工场地小等问题,这注定了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为了高质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我们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从全局又抽调近20余名精干人员盯靠施工现场,所有工程参与者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的挑战。”近两个月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王明太几乎每天有近20个小时盯在项目一线,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广场土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用他的话说,自己回家就像是回旅馆,晚上到家已是深夜,家人已经睡去,一早家人还未醒来他已经到达项目现场。但是能够成为这个承载着市民期盼工程中的一名建设者,他无比光荣,也将尽己所能为之努力。7月中旬,国家文物局对关于岱庙建设控制地带广场建设项目的意见做出了研究批复,同意项目建设并对设计方案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至此,岱庙广场工程正式拉开了建设序
与过去相同,9月7日,第33届泰山国际登山赛如期开赛;与过去不同,今年的泰山国际登山赛,因岱庙广场而不同。
今年登山赛起点由林校操场调整至岱庙广场,这是岱庙广场的首秀,来自世界各地运动员将此次赛程当做感受泰安风景之美、人文之美旅程的起点。自岱庙北门至泰山之巅,这条历史和视觉连廊重新被打通,这条攀登线路,再次串起了泰山的历史文化、延续的城市记忆、独特的城市地标……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工期紧张项目建设者不断挑战“不可能”
宫廷灯古色古香,景观松层峦叠翠,青石板由岱庙向泰山延伸……很难想象,这样古韵悠长的景象,在几年前还是功能混杂的旧城区。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特色已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泰安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多年来,泰城的核心区岱庙周边区域,长期存在着用地功能混杂,公共设施布局不均衡、公共活动空间缺乏、交通拥堵等问题,不仅给周边百姓生活带来不便,更是给泰城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在岱庙广场启动建设前,该区域的环境完全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这里的青龙街曾经是附近居民、营业者垃圾倾倒的集中地,还有的餐饮场所将污水直接排到路面上,行人走过都要十分注意。”住在傅公街沿线的居民宋绍娥对此前岱北区域的情景记忆犹新,用她的话说,居民居住的周边环境差了,不但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逐渐降低,甚至都羞于邀请亲朋来到家中做客。岱庙广场的兴建,早已是民之所盼。
7月中旬,国家文物局对关于岱庙建设控制地带广场建设项目的意见做出了研究批复,同意项目建设并对设计方案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至此,岱庙广场工程正式拉开了建设序幕,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的历史文化轴建设工程指挥部迅速组织工程实施,建设岱庙广场及配套设施。在此期间,为尽快争取国家文物局对项目作出批复,各相关单位密切协作,精心设计、周密谋划,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调整,并多次到国家文物局对接完善,为项目建设争取到了更多宝贵的时间。
然而,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岱庙广场定于今年登山节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不足两个月的工期,面对工期紧、工程量大、施工场地小等问题,这注定了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为了高质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我们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从全局又抽调近20余名精干人员盯靠施工现场,所有工程参与者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的挑战。”近两个月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王明太几乎每天有近20个小时盯在项目一线,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广场土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用他的话说,自己回家就像是回旅馆,晚上到家已是深夜,家人已经睡去,一早家人还未醒来他已经到达项目现场。但是能够成为这个承载着市民期盼工程中的一名建设者,他无比光荣,也将尽己所能为之努力。
王明太是指挥部中的一员,正是因为有成百上千个和他一样的成员,才能凝练成一股合力,才能共同担起千斤重的担子,才能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展古城特色、续文化脉络
300米景观步道映射历史文化核心区的独特城市地标
众所周知,泰安的历史文化轴线连接了泰山、泰安老城、新区、大汶口,串联起了泰安城市特色的核心内容。因此,对历史文化轴的整体设计和营造则是凸显城市特色,提升泰安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位于历史文化轴上的岱庙广场建设,更是彰显泰安历史价值与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之举。那么,在广场设计上如何高点定位,又如何让广场建设完美融入城市肌理,成了项目建设的关键。
望着泰山的方向,记者踏上岱庙广场景观步行道厚重的青石板路,看古色古香的石材宫廷灯,在层峦叠翠的景观松衬托下格外醒目。
要知道,这条长度约300米的岱庙广场景观步行道,设计融合并延伸岱庙的空间感受,体现厚重、沉稳的泰山文化底蕴。它的铺装设计引用故宫御道铺设形式,道路中央铺设整体仿古石砖,每块长90厘米、宽60厘米、厚30厘米,取自谚语“待要走、三六九”,寄托平安、吉祥、顺利的心愿。同时,步行道中心横铺自然面青石板,突出中心轴线,左右纵铺荔枝面青石板,加强纵向延伸效果。岱庙北门小广场处铺设五岳真形图之东岳泰山图,意为“山泽通气”和“天一生水”,免灾致福之效。道路两旁铺设石腊河道内出产的“鹅卵石”,栽种4排大胸径松树,点缀出优雅雄伟、古朴苍劲历史厚重感。中心道路两侧安装古朴的仿古宫廷灯,全部采用定制的花岗岩石,方形底座宽厚敦实,寓意“稳如泰山”,5米灯柱质朴大气,寓意“处之泰然”,整体风格与岱庙文化广场浑然一体,体现出浓厚的泰山品质。
“岱庙广场是打通泰山与岱庙之间视线通廊的重要项目,岱庙北景观步行道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项‘百年工程’,必须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义说,景观步行道采用混凝土垫层施工以及石材铺装,厚重古朴,南侧与岱庙相接,北侧与红门路、岱宗坊呼应,串起了泰山的景点。置身其中,可以看到青石板清晰的纹理,感受到一块块拼铸起平整宽阔石板的厚重,非常有古城的味道。
总体来看,占地面积约10公顷的岱庙广场规划设计以“延岱庙文化之魂,续泰山生态之境”为总体定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次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设计单位精心设计。项目重点打造一轴三区的景观结构,一轴为封禅文化轴,三区分为广场形象展示区、绿化景观区和公共服务区。记者了解到,广场内的石材铺装以泰山石等地方石材为主,重点突出地域特色,弘扬泰山历史文化,延续城市记忆。而绿化种植则以银杏为骨干树,以求营造疏密相间、季相分明、色彩丰富、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植物多样性景观,广场绿化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50%。广场西侧的公共服务区,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和公共停车场,将为游客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停车等服务。
无疑,规划设计的岱庙广场串联形成了自岱庙到南天门这一历史文化轴线上的开敞空间,将成为历史文化核心区的一道靓丽风景和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独特城市地标。不仅如此,市城市管理局对岱庙广场周边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也同步推进,其中,青年路、傅公街两条道路也分别进行了加宽改造,傅公街向西加宽9米,青年路向东加宽10.5米。与此同时,工程中还将岱西街向北延伸长度260米,宽度为20米。这样一来,岱庙广场在完善城市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为周边区域的道路交通优化做出了贡献。
心里装着山顶的方向
以“挑山”的勇气和魄力树精品工程
在经历了许多个日日夜夜的连续奋战后,备受市民关注的岱庙广场工程已经竣工,并在今年第33届泰山国际登山节上作为比赛起跑场地投入使用。
“整个广场上有过万平方米的石材需要铺装,铺装量达到三万块,这里单块最重的要900斤,最轻的也要140斤。”接到岱庙广场石材铺设的任务,石材项目负责人李波倍感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因此,自从8月初开始铺设第一块石材起,他几乎每天都盯靠在项目现场,与施工人员共同努力,就像是为自己家的客厅铺装地板砖一样为岱庙广场铺装石材。
这只是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为高质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历史文化轴建设工程指挥部全体参建人员斗高温、战酷暑,强化现场施工管理,倒排施工计划,制定了安全施工方案,严格把控好施工“质量关”“进度关”和“安全关”,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期间,因设计方案调整,绿化施工恰逢气候高温炎热,为了全力应对反季节施工绿化苗木成活率低的难题,大家综合考虑反季节施工特点,选择近区域大型乔木苗源、树形优美的苗木,常绿乔木如景松选择假植三年以上苗木,花灌木选择容器苗,落叶乔木如国槐、白蜡等选择截干、发帽五年以上并保证土球十倍。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绿化苗木成活率和绿化施工效率,确保按节点计划推进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受到恶劣天气特别是台风“利奇马”对工程影响巨大,使刚栽植的苗木被刮倒,基槽积水严重,严重影响工期。针对这一系列情况,指挥部组织各施工单位采取强力措施做好应对工作,及时做好补救措施,如施工车辆白天运输渣土、苗木、商品混凝土等材料,采取技术措施做好基层处理,保证了工期不受影响。同时对工程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也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历史文化轴建设工程指挥部及全体参建单位发扬白加黑、“5 2”钉钉子精神,昼夜奋战,施工单位歇人不歇机械,连续二十四小时施工,加班加点,保证工期,同时克服高温、雨天等不利因素,每天组织近千名施工人员昼夜奋战,将工程现场当成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主阵地,在全体参建单位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岱庙广场中心区绿化栽植、园路铺装、石材铺装、停车场及公共管理用房建设陆续高标准完成,确保了岱庙广场在今年泰山国际登山节投入使用。不仅如此,岱庙广场更是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持续发挥出其服务大众、提升城市美誉度、增进市民幸福感的作用。
追溯泰安上千年的历史,庙因山而起,城因庙而兴,庙在城中,城山相依。如今,这条“隔断”的轴线,因为岱庙广场的建成,而再次接续。新启用的岱庙广场,成为展示泰安古城特色,祈福“国泰民安”,服务市民游客的重要场所,成为我市精心打造具有归属感旅游城市的生动实践。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