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这样,上林苑便不仅仅再是君主的专属猎场,也是皇帝徜徉宫殿高墙之外,赏花亲水,游戏娱乐,消夏处暑的“夏宫”。汉武帝扩建了秦始皇创立于长安南郊、背靠终南山的上林苑,整修水流、放养野兽,规制林园;创造了地跨五县,八水穿流,纵横300里(今124公里)的豪华园林。除了游猎休憩的林地河泽、天子暂居的建章宫、宜春苑之外;上林苑里还设立了供天子观赏赛马、鱼鸟的犬台宫,观赏大象和白鹿的观象观,还有专门用于赏月晚水的影娥池、琳池等等。汉武帝:流连于究极奢华的夏日别苑早在商周时期,天子就圈划山泽,与民田隔绝,以便游猎娱乐。到了秦汉时代,这些山泽便成为了君王暂离京城,消夏解暑的地儿。后世画家借助想象描绘出的上林苑气派景象

蝉鸣阵阵,烈日炎炎,避暑几乎是每个现代人夏季生活的刚需。海滨游泳,山林远足......如今的我们有太多消除暑热的选择。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避暑旅居并不是大众化的夏季之选。

中国古代的避暑文化,基本上都始于帝王家中。避暑之地有极尽奢华的、有朴素简约的,而看似平平无奇的“避暑”一事,居然跟政治文化扯上了关系,更衍生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文化遗产”。

为什么都想当帝王?咱先看看人家避暑的排场!

01

汉武帝:流连于究极奢华的夏日别苑

早在商周时期,天子就圈划山泽,与民田隔绝,以便游猎娱乐。到了秦汉时代,这些山泽便成为了君王暂离京城,消夏解暑的地儿。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1)

后世画家借助想象描绘出的上林苑气派景象

汉武帝扩建了秦始皇创立于长安南郊、背靠终南山的上林苑,整修水流、放养野兽,规制林园;创造了地跨五县,八水穿流,纵横300里(今124公里)的豪华园林。除了游猎休憩的林地河泽、天子暂居的建章宫、宜春苑之外;上林苑里还设立了供天子观赏赛马、鱼鸟的犬台宫,观赏大象和白鹿的观象观,还有专门用于赏月晚水的影娥池、琳池等等。

这样,上林苑便不仅仅再是君主的专属猎场,也是皇帝徜徉宫殿高墙之外,赏花亲水,游戏娱乐,消夏处暑的“夏宫”。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2)

《上林图》(局部),明代画家仇英笔下

汉武帝在上林苑中娱乐消夏的场景

汉武帝沉醉在如此究极奢华的夏日别苑中,绝对是中国古代数一数二的避暑达人了。司马相如历代传颂的大赋《上林赋》如此描绘到:“于是乘舆弭节徘徊,翱翔往来…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历骇猋,乘虚无,与神俱。”汉武帝出城休假,吹着凉风,飙车打猎,简直是“与神同款”的神仙日子。

02

隋文帝:暴毙于避暑消夏的仁寿宫中

当年汉武帝能为了对抗暑热,大作排场;是因为他处在了西汉国力的鼎盛时期,这和他北抗匈奴,西开葱岭,内收诸王的大手笔相匹配。但倘若没有汉武帝这样的历史机遇和条件,避暑还太讲排场的话,小心诱发王朝的危机!

隋文帝杨坚就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公元590年杨坚一鼓作气消灭南陈,一统天下。四年后,即在长安以西建造了专用于避暑的仁寿宫。整个工程声势浩大、极为繁复,造成民怨沸腾。但隋文帝将这一问题抛之脑后,前后六次来此避暑。而这里发生的两次 “家庭纠纷”,更是将隋朝推上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3)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某次在仁寿宫避暑时,临幸了曾经的手下败将,北周权臣尉迟迥的孙女(此时已沦为宫女)。此事传到了一向以“善妒”出名的独孤皇后耳中。恼火的皇后遂趁隋文帝上朝理政,将此宫女处死。皇帝对此无可奈何,又极为恼怒,单骑冲出仁寿宫,在山谷里狂奔了二十多里才被大臣劝回。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4)

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的仁寿宫遗址

隋朝的气运就像这座宫殿一样化作云烟

而另一次家庭纠纷,把隋文帝传奇的一生终结在了仁寿宫中。那时隋文帝始终无法确定皇位的继承人:太子杨勇个性宽厚率真,但生活奢华,不受皇后喜爱;四子杨广富有文采却为人不实,善于伪装。隋文帝在公元600年改立杨广为太子。但在隋文帝于仁寿宫避暑养病时,杨广竟非礼父亲的妃嫔。隋文帝考虑重新立杨勇为太子,结果被杨广所知。旋即隋文帝就在仁寿宫暴死,历代多相传是杨广杀死了父亲以篡夺大位。而杨广登基后最终将隋朝江山断送。隋文帝可能到死都没想到,本想在凉宫悠闲养生度夏,却暴毙于此。甚至还间接造成了江山覆灭的悲剧。想想确实令人唏嘘。

03

唐太宗:礼佛于简朴清凉的茅草宫殿

相比前朝奢华浪费的隋文帝、隋炀帝父子;中国另一位极为著名的君主——文武双全的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古代帝王中的“穷游”避暑代表。

从汉末三国,到南北朝、隋末的数百年动荡,唐初天下凋敝,休养生息。亲手打天下的唐太宗自然也没有意愿和财力,像前朝代表君主一样铺张奢靡,在避暑消夏方面,他走的是“破产版”路线。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5)

今日玉华宫周边的山林景色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将父亲高祖在铜川修建的仁智宫扩建完成以后,改名“玉华宫”,作为自己的夏季专属度假地。玉华宫的特别之处,在于与一般宫殿相比格格不入的“极简风”装修。据《册府元龟》记载:“太宗建玉华宫既成…殿覆瓦,外皆葺之以茅,帝之意在清凉,务从俭约。”一方面为了更清凉,一方面为了节俭,唐太宗用最朴素的茅草修葺宫殿,简直是唐代版的“轻资产避暑”。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6)

玉华宫肃成院遗址,玄奘翻译经文与圆寂之地

让玉华宫出名的,不仅是太宗的清凉茅草宫殿,还有取经归来的高僧玄奘。贞观二十二年六至八月,在玉华宫消夏避暑的唐太宗召见取经归来的玄奘,询问玄奘翻译佛经的工作情况,令人宣读《大唐三藏圣教序》,褒扬玄奘取经弘法之功德,以此弘扬佛教。数年后玄奘本人最终也是在玉华宫中圆寂。身居草屋之中,听讼佛教要义,唐太宗的避暑之法,颇有历代隐士修者之风,与奢华印象的帝王生活形成了有趣的反差。

04

辽代皇帝:我不是一直都在玩

这叫四时捺钵

“捺钵”这个词,来自契丹语,本义是行宫和行帐,也就是“四时各有行在之所”,具体指的是契丹四时捺钵制度下的皇帝四季营地。

作为游牧民族,建立辽代的契丹皇帝并不喜欢生活在固定的城市宫殿之中,而是喜欢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更换居住地,一边享受自然风光,一边处理政务。辽金元三朝皇帝每年都例行的驻夏活动,称为“夏捺钵”,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7)

《卓歇图》:出猎的契丹贵族。

正所谓上行下效,辽代的狩猎题材美术十分发达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8)

夏秋捺钵大致位置图(黄圈所示)

每年五月下旬到七月中旬,也就是关外塞北盛夏的时候,辽帝带领群臣到固定的地点避暑办公。“夏捺钵”的地点并不固定,吐儿山是常去的,还有一个地方叫炭山(今河北省沽源县境内)。抵达之后,辽帝召集官员,处理南北面(即契丹与汉地)各自的政务,会后皇帝打猎放鹰,展现武艺,尽情驰骋在山林草原之间,远离人烟中的燥热。如《辽史》所记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游牧民族豪放自由的特性在捺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9)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10)

春捺钵和冬捺钵大致位置图(黄圈所示)

四时捺钵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制度,对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延续至元代,这一制度被固定下来形成两都巡幸制。

时至今日,昔日辽国境内的内蒙古草原也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相比现代人的每日忙碌,辽代皇帝流动在原野之中,一年仅有两个月留驻城市;每个夏季更是在山林与草原间尽情游猎。这样快活而自然的生活,怎能不令人羡慕向往。

05

清朝皇帝:传世以世界遗产避暑山庄

唐宋以后,中国的皇家园林艺术愈加发达精致。相比仅有西苑、南苑等区区几分园林,深居紫禁城中、习惯了东北气候的清帝,亟需更加舒适,远离关内酷热夏季的避暑行宫。康熙四十年,在从木兰围场回京的途中,康熙皇帝相中了喀喇河屯行宫附近的一处宁静河谷,避暑山庄的传奇故事也就此开始了。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11)

鼎盛时期的避暑山庄,堪称中国古代皇帝

为避暑而建设的登峰造极之作

避暑行宫的修建贯穿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这座园林宫殿综合体总面积达到了564万平方米,拥有120余组建筑群。它将宫殿、楼阁、林苑、寺院与湖泊河流相结合,风格也糅合了江南水乡和塞北草原的特色。清帝顺势将这座园林命名为“避暑山庄”。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12)

今日避暑山庄,仍然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

顾名思义,修建这座巨无霸园林的本质诉求还是为了躲避华北的夏季。康熙帝曾写诗如此描述避暑山庄的清凉美景:“山庄频避暑,静默少喧哗。北控远烟息,南临近壑嘉。春归鱼出浪,秋敛雁横沙。触目毕仙草,迎窗遍药花。”皇帝本人对于山庄的满意可见一斑。每年六到八月,清帝带领后宫嫔妃、满朝大臣,浩浩荡荡,从京城奔赴山庄,工作娱乐两不误。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13)

乾隆帝于避暑山庄宴请蒙古杜尔伯特部首领

1994年12月,作为清代皇家古典园林和寺庙建筑群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承德由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清时期一度与市井乡民隔绝的皇家园林和寺庙终成为人们共享的文化财富。

06

三山五园

昔日清帝避暑圣地 今时文化遗产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14)

风雨前的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纵观古今,皇家那一场场“说走就走的避暑之旅”,造就了后世多少宏伟瑰丽的历史遗迹。而这其中,清帝就留下了著名的“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 ” 是清代皇帝为避暑休闲营造的环北京城的园林与离宫群。三山是指香山 、玉泉山和万寿山;而静宜园(今香山公园)、静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以及畅春园和圆明园,称为五园。 “ 三山五园 ” 的建成历经康雍乾三朝 ,前后150多年 ,园林总面积有1500多公顷。三山五园汇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形式 ,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峰 。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15)

远眺今日颐和园,古代皇家避暑文化的最后余晖

清漪园(颐和园)是乾隆为母亲钮牯禄氏皇太后庆祝六十寿辰而修建的 。 建成后的清漪园水面面积达210公顷 ,占全园四分之三 , 围绕昆明湖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山水长卷 。 园中建筑的修建,以游赏为主要功能,这是因为乾隆皇帝游园“过辰而往 ,逮午而返 ,未尝度宵”,这也反映出清漪园作为一般行宫园林的特点 。不得不说,皇帝真是会享受啊!随随便便一个避暑游赏的园子,就恢宏盛大如此,甚至于成为了现时的“世界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名鼎鼎颐和园以外,明清皇帝还拥有更加“原生态”的京师避暑之选。这就是低调的昔日皇家御苑,供元明清三代君王打猎消暑的南海子。如今这里仍然有大雁翱翔,麋鹿奔跑,使游人在北京城熙熙攘攘的人海之外,有机会享受与皇帝同款的清凉避暑之地。

火焰冰霜与极光交织的世外秘境,与神同款的帝王日子(16)

南海子公园:曾经的皇家避暑林苑

如今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麋鹿观赏地

今日的我们,徜徉在曾经的皇家园林中赏景泛舟,是否会有那么一个瞬间,穿越到他们曾经的繁华盛境,感叹一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呢?!

Tips

玉华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

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

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

圆明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