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h-1000xm3降噪变差:索尼WH-1000XM4体验降噪提升
索尼wh-1000xm3降噪变差:索尼WH-1000XM4体验降噪提升当然,如果你觉得每次换一个就要打开APP更改降噪等级比较麻烦的话,也可以选择“AI智能降噪”。耳机会通过内置的传感器侦测使用者目前的活动状态和活动地点,例如办公室、咖啡厅等等,自动切换预设的环境声或降噪方案。更强的降噪处理器配上耳罩前后的双反馈麦克风系统和每秒可采集约700频次噪音的高性能蓝牙芯片,一方面,官方宣称索尼WH-1000XM4无论是对低频噪音,还是中高频噪音的抑制力对比WH-1000XM3要更加出色;另一方面,用户通过Sony | Headphones Connects App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从多达20种降噪或环境音等级中选择适合的方案。官方数据中,254g的重量对比上一代的255g也仅1g之差,因此我们可以断定WH-1000XM4的升级重点并不在外观方面。降噪效果索尼WH-1000XM4内置的依旧为上一代索尼WH-1000XM3的HD降噪处理器QN1。听到这个消息,可能会有
2020年8月6日,索尼发布了全新的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WH-1000XM4,一经推出便引起了网上用户之间广泛的讨论。经历了三代产品的迭代更新,WH-1000X系列不光是证明了产品实力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更是让该系列奠定了在降噪耳机业界的领头地位。
如今,第四代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的索尼WH-1000XM4的到了又再一次给索粉们一个天大的难题。到底是一步到位选新款的索尼WH-1000XM4?还是考虑性价比去选择价格更便宜的索尼WH-1000XM3?通过笔者这几天对索尼WH-1000XM4的使用体验,以及剖析它的升级点和新功能,相信你能够找到合适的答案。
外观设计
老实说,在WH-1000XM4发布之前,笔者原本期待索尼这次能为新耳机搭载全新的ID设计,毕竟从初代到第三代,外观上的变动幅度其实并不大,而对于购买了前三代之一的用户则渴望新的设计去刺激换机欲。不过很可惜的是,索尼WH-1000XM4几乎完整延续了上一代的设计风格,包括整体的线条轮廓,黑/铂金银两种配色以及耳机上点缀提神的“Sony”标志, 依旧是索粉们熟悉的味道。
官方数据中,254g的重量对比上一代的255g也仅1g之差,因此我们可以断定WH-1000XM4的升级重点并不在外观方面。
降噪效果
索尼WH-1000XM4内置的依旧为上一代索尼WH-1000XM3的HD降噪处理器QN1。听到这个消息,可能会有很多小伙伴下意识认为索尼这次是准确“原地踏步”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虽然搭载的芯片相同,但索尼这次针对处理算法进行了优化,提供根据不同环境提供不同程度的降噪效果。
更强的降噪处理器配上耳罩前后的双反馈麦克风系统和每秒可采集约700频次噪音的高性能蓝牙芯片,一方面,官方宣称索尼WH-1000XM4无论是对低频噪音,还是中高频噪音的抑制力对比WH-1000XM3要更加出色;另一方面,用户通过Sony | Headphones Connects App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从多达20种降噪或环境音等级中选择适合的方案。
当然,如果你觉得每次换一个就要打开APP更改降噪等级比较麻烦的话,也可以选择“AI智能降噪”。耳机会通过内置的传感器侦测使用者目前的活动状态和活动地点,例如办公室、咖啡厅等等,自动切换预设的环境声或降噪方案。
在笔者体验索尼WH-1000XM4的几天时间里更多是选择后者。事先调整“AI智能降噪”选项里不同环境的降噪或环境音预设值,让耳机根据所处环境不同实时切换模式,并且整体体验下来,这个功能的可用度也非常高。不过,个人对于索尼WH-1000XM4降噪提升的感知并不明显,主要还是因为WH-1000XM3的降噪已经相当出色,如果不是仔细对比,真的很难察觉高低。
智能化
本次索尼WH-1000XM4增加了两个新功能,”智能免摘对话“和”佩戴感应“。首先是智能免摘对话,这个功能主要用于用户在佩戴耳机时,如果与他人进行交谈对话,会自动暂停音乐并启用可听到外界声音的环境音模式。
在此功能之前,索尼也为用户提供了其他的方案。通过将手掌捂住右耳罩,即可让耳机进入环境音模式。只不过,这个方案只适用于简短的对话场景,面对内容较长或交流过于频繁的对话时则显得不够人性化,而智能免费对话功能的出现则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索尼WH-1000XM4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准备地识别佩戴者的声音并作出反馈。
耳机默认选择是当聊天对话结束时间30秒,便会自动恢复音乐播放。当然,这个结束恢复时间可以在APP内设置,如果觉得太久可以考虑改成15秒,反之则改成1分钟。
体验下来,笔者认为这个新功能相当实用,甚至可以说是索尼WH-1000XM4的核心卖点。不过,如果你平时听歌习惯顺带哼上两声,个人建议在APP内调整语音检测的灵敏度或者选择关闭这个功能。另外,智能免摘对话功能的开启和关闭也十分简单轻松,只需两根手指在右耳罩上长按即可。
另一个“佩戴感应”功能的实现则是依赖于左耳罩内新加入的传感器。当用户取下耳机时,会自动暂停当前播放的音乐,并且成功率几乎百分之百。你也可以在Sony | Headphones Connects App中设置成当耳机取下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关闭电源,有效节省耳机的电量。
除此以外,索尼WH-1000XM4还支持可以同时与两台设备保持连接。通过轻触耳机的按键,你就能在两个设备中迅速切换。另外,当你在使用某一个连接设备听音乐时,恰巧另一个设备来了电话,耳机也能自动选择来电设备,并且通话结束之后会自行切回原先使用的设备,非常适合拥有2台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双机党玩家。
续航表现
索尼WH-1000XM4的续航与上一代相同,同样是约30小时左右。当然,官方所说的续航时间与实际使用还是会存在差异,并且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不同,续航时长也会有所不同。不过,即便续航没有提升,索尼WH-1000XM4仍足够令绝大多数用户满意。
笔者使用耳机是在上下班出行以及休息时间听歌放松,从拿到手到写完这篇体验为止依然有电,推断轻度使用1至2周应该不成问题。另外,索尼WH-1000XM4也支持快充功能,搭配AC适配器,充电约10分钟就能连续播放约5小时的音乐。
音质
喜欢听音乐的朋友可能会在意这次索尼WH-1000XM4的音质有没有升级。然而,WH-1000XM4驱动单元与WH-1000XM3一样同为40mm的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因此,在声音素质方面,二者并无明显差别。不过,索尼为其加入全新的“DSEE Extreme”功能,也就是此前“DSEE”功能的进阶版,可以将诸如mp3有损音源的音质进一步提升,算得上是另一种的音质升级方式。
除此以外,在Sony | Headphones Connects App中,均衡器设置终于可以兼容Hi-res音源。你可以从多种均衡器预设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风格,也可以自己设计专属的均衡器设置。在众多预设当中,笔者更偏爱“原声”模式下的声音,听感讨好的同时,耐听度也相当不错。
总结
虽然索尼官方宣称降噪效果更好了,但笔者认为WH-1000XM4的价值更多是体现在“智能化”的部分。特别是“智能免摘对话”功能的加入,很大程度上会驱使更多的新用户去尝试和体验降噪耳机带来的美好。
这其实是件好事,尤其是国内降噪耳机市场的竞争压力逐年提升,索尼需要更多独特且实用的亮点来保持WH-1000系列的竞争力。至于索尼WH-1000XM4和WH-1000XM3之间摇摆不定的小伙伴们,又或者手持前三代产品想更新换代的老索粉们,抉择的重点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认为生活中对新功能的依赖程度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