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制自己的同情心(错把同情心当同理心)
如何克制自己的同情心(错把同情心当同理心)同理心会促进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而同情则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断裂。同理心的特征 老师说,你们千万不能像那个志愿者那样。时隔多年,现在再回头看,那位志愿者实际上是想安慰灾民来着,但却错把同情当了同理。01
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曾经参加过有关心理援助志愿者的培训。当时援助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从灾区回来的老师总结了一些援助工作的禁忌,提到了一位志愿者与灾民的对话。
“我现在家人没了,房子也没了,就剩我一个人,什么都没了。”
志愿者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光脚在路上走,一直抱怨自己没有一双鞋,直到他看到蜷缩在街角失去双脚的乞丐。
然后,灾民就崩溃了,再也不讲话了。
老师说,你们千万不能像那个志愿者那样。
时隔多年,现在再回头看,那位志愿者实际上是想安慰灾民来着,但却错把同情当了同理。
01
同理心的特征
同理心会促进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而同情则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断裂。
Theresa·Wiseman是一个护理学学者,对很多与同理心相关的领域做了专业研究,并提出了同理心的特征:
1.接受观点
具备能够接受别人观点的能力,认同别人与你有不同观点,或者是认同他人的观点就是他人的事实。
当来访者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时候,咨询师要先放下自己的价值观也好、认知背景也好,去相信来访者的经历、认知造就了他以及他的看法和感受,可能和我们不一样,甚至相反。所谓设身处地,我认为就是在说用来访者的“脑袋”去思考来访者的事情。
2.不擅作评论
这并不容易,尤其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喜欢评判人或事。咨询中很忌讳说出“你这么想就不对了;这种想法不要有,是不对的”。
3.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
美国医院处理病人投诉的部门,规定员工有些话一定是不能说的,比如,向病人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和痛苦”,他们认为这样的话非常没有诚意,病人听了会愤怒。
所以,同理心到底是什么?
百度百科的定义是: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同情心(Sympathy)仅一字之差,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面对处在深渊的来访者,同情心会说“哇,那一定很糟糕吧,emmmm,要吃点什么吗?”
02
同理心的三个层次
在我看来同理应该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前边说到的,咨询师应该设身处地的想来访者所想:虽然不一定要完全认同,但是我能够理解,来访者作为另外一个个体,和我不一样的个体,有这样的反应,这样的感觉是正常的,这就是他。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让来访者感受到你真的能理解他。但并不是简单地说,“我理解你,特别理解你”。而是应该在来访者站在深渊中呼喊的时候,你也走进去,拍拍他的肩膀“我也进来了,我懂你的感受了,你不是一个人”。
第三个层次是,当来访者没有表达出,或者无法形容他的感受的时候,咨询师能替来访者说出来,让来访者觉得“对,就是这样的,我就是这种感觉!”。
同理这件事,是一个可能会受伤的选择,因为为了和来访者产生连接,咨询师必须与来访者在内心深处连接。
03
“至少你还......”
但这并不会让来访者更好过
很少有同理心会用“至少......”这种语句开头。这就像当有人分享了一件很悲伤的事,我们似乎总有义务给别人一点希望的光亮,但是分享的人通常是“......这仍然无法弥补我失去的;这并不会让我更好过”。
“我的婚姻可能维持不下去了”
“至少你结过婚”
“我的孩子,TA还那么小,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至少你还有老二,以后还可以有老三”
“我的家人全没了、房子也没了、什么都没有了”
“至少你还活着,还健康,你看他,连健康也没了”
很多人以为,当人们出现困境的时候,需要看到好的一面,甚至会直接告诉他们会变好的“方法”,照着做就是了。
但是当我和你说出了我的伤心事或者让我生气的事,如果你不能和我一起伤心或者和我一起骂人,起码你可以说“我不知道说什么,我没有经历过,但是我很高兴你告诉这些”。因为有时候事实就是,就算说了再多也改变不了什么。
说说你遇到过的做得好的/糟糕的同理者
欢迎留言讨论!
第13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主题:平安中国•健康中国: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目标、路径及模式
时间:2019年8月8-11日(8日晚为开幕式)
地点:中国·上海
第二阶段优惠(4月1-30日)
原价3980元/人
单人参会2590元/人
3人以上团报2190元/人
学生价980元/人(限额100人)
长按识别底部海报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会
本文部分内容源自腾讯视频《同理心&同情心》,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j0170obozpb.html,侵删,若有作者信息请后台联系。
撰文 | 泉铭、不加糖
编辑 | 不加糖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更多大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