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为啥聪明:司马光学识渊博
司马光为啥聪明:司马光学识渊博看了《清平乐》后,大家对司马光的印象也不太好了,觉得他太固执己见了。为什么饱读诗书的司马光是这种性格呢?这是因为他受到父亲以及庞籍的影响。司马光说李玮母子分离,家道中落,难道陛下不顾念李家了吗?驸马被贬,公主也是有错的。宋仁宗无奈,将公主由兖国公主降为了沂国公主,对李家加恩。 虽然历史与电视剧有区别,但是司马光的耿直表现却是如出一辙。像这样直言进谏的事,司马光也没少干,比如劝谏宋仁宗立宗室之子为太子等。
《清平乐》中最后一集,司马光弹劾福康公主和梁怀吉时,表现得十分激进,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势,当宋仁宗说出梁怀吉的身世后,他才罢休了。
而历史上司马光也弹劾过福康公主。因为公主与驸马李玮不和,宋仁宗就下诏,把李玮调到卫州,让李玮的哥哥照顾李玮的母亲,然后将公主接回了宫中居住。
司马光说李玮母子分离,家道中落,难道陛下不顾念李家了吗?驸马被贬,公主也是有错的。宋仁宗无奈,将公主由兖国公主降为了沂国公主,对李家加恩。
虽然历史与电视剧有区别,但是司马光的耿直表现却是如出一辙。像这样直言进谏的事,司马光也没少干,比如劝谏宋仁宗立宗室之子为太子等。
看了《清平乐》后,大家对司马光的印象也不太好了,觉得他太固执己见了。为什么饱读诗书的司马光是这种性格呢?这是因为他受到父亲以及庞籍的影响。
1、司马光的父亲
司马光的性格养成,首先来自他父亲从小对他的影响。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在光州任县令,因此给他起名为光。
司马池在司马光六岁时,就教司马光读书写字,七岁时,司马光就能背诵《左氏春秋》,并能讲解书中的内容,“司马光砸缸救友”的事也是发生在那个时候。其聪明机智备受邻里赞扬。
司马光十二岁时随父亲去四川广元,路上遇到了一条巨蟒,他沉着冷静,手持利剑刺向巨蟒,使巨蟒滚下了栈道。
司马光就是在父亲的教导下,接受了儒家思想,形成果敢,坚毅的性格。并且他不惧艰险,不怕困难,敢作敢为。这也让他以后敢于在宋仁宗面前直言进谏,打下了基础。
仅有胆量,成不了大器,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司马光爱学习,有知识,也是靠的他父亲。司马池每次出游都会带着司马光,因此司马光接触了不少饱学之士。
司马光也积累了不少社会知识,学问及见识迅速增长。当时不少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尚书张存还将女儿嫁给了司马光。
因为父亲的精心培养,司马光才能胆识,学识和见识俱全。故而,胆识过人的司马光,才敢那么自信地向皇帝进谏。
司马光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为北宋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大臣,是一个明智的人。
2、庞籍
司马光虽然有了社会知识,但缺乏仕途经验。这时候有一个人帮助了他,这个人就是庞籍。
庞籍是电视剧《包青天》中庞太师的原型。但历史上的庞籍,和影视剧中的庞籍却大相径庭。
庞籍在司马池去世后,把司马光当自己的儿子一样教养。庞籍担任过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枢密使、太子太保等职务,并且与韩琦,范仲淹关系很好,这为司马光进入朝堂搭了一座桥梁。
从庞籍担任的官职来看,他对法律很精通,擅长吏事,而且执法严格,对百姓爱护有加。庞籍的言传身教,使得司马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也成为一个刚直的人。
大家就不难理解,司马光为什么对皇亲国戚和臣子,违法乱纪的行为嫉恶如仇。庞籍可以说是司马光在仕途上的引路人,并且影响了司马光的一生。
司马光一生受到父亲和庞籍的影响,成为了一代名臣,可以说他们两是司马光的恩人。没有他们,司马光不可能成为一个学识渊博,能力超群的栋梁之才,受到皇帝的重用。
从司马光身上,我们可以总结一点:一个人想有所成就,必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开始为日后的发展打基础。
如果不是司马光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也不会成为一个饱学之士,朝廷栋梁。
所以一个人要有所作为,绝不是放任自流就能实现的。这也给现代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如果想要望子成龙,那做父母的就要从小重视品德及文化的培养。
但这也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父母自己,也应该有良好的品行,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当然人无完人,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全才的,总有不足的地方。
但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就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方法。也有一些家长说,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这个观念太落后了。
由于科技越来越发达,社会进步的也越来越快,依赖学校教育孩子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要知道,孩子没有进入学校之前,已经能够接触到很多社会信息,等到养成了坏习惯,将来改起来就很困难。
所以,启蒙教育的任务,还是落在了家长身上,切记不可推脱责任和依赖他人。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司马光的成功让我们知道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必须引起我们现代人的高度重视,否则将遗憾终生。
参考文献:
《宋史·列传九十五》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俗话说“眼见为实”,范仲淹却凭“空”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