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理解产权概念:每周一本书018加州淘金热的产权研究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理解产权概念:每周一本书018加州淘金热的产权研究正如作者昂伯克在引言中提及,选择加州淘金热这个论文题材是我的建议,而当年他跑到加州去找寻资料的费用是由我拿得的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分一点给他。昂伯克不负众望,他的“淘金热”论文,解释产权怎样界定与促成,是高于德姆塞茨等人的解释的。高多了,因为昂伯克是基于实地考察与多份真实的合约版本。坐在办公室内猜测真实世界发生着些什么事不是经济学应走的路。本书作者约翰·昂伯克是我当年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教书生涯三十八年,我在五所层面很不相同的大学教过。纯从天赋的高下衡量,昂伯克是我教过的不出一掌之数的优质学生了。当年名满天下的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大师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与贝克尔(Gary S. Becker)曾邀请昂伯克到芝大的经济系任教职,但他婉拒了。可见昂伯克的天赋当年是行内公认的,而本书作为他的博士论文,很有说服力。当年在华大我有另一位天赋不亚于昂伯克的学生,荷尔(Ch
领读者:陈达飞 博士
推荐语:
《加州淘金热的产权研究》是一本新制度经济学经典著作,作者是美国普渡大学昂伯克(Umbeck)教授,他曾是张五常先生在华盛顿大学的学生。译者应俊耀和蔚怡是笔者好友,一对神仙眷侣。我们相识已有5年。二人,一位是对新制度经济学颇有研究的奥数老师,另一位是英语老师。两人合译,颇有“双剑合璧”的感觉。
说来惭愧,虽然笔者的导师韦森教授是国内较早从事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但我却是这个领域的门外汉,从事的是货币金融方面的研究。师门里,志华师兄和方钦师兄是最熟悉老师思想体系的。
下文有张五常教授的推荐序和译者的自述。笔者不便多言。
还是老规矩,为回馈读者,赠送3本签名书(译者二人)。您只需留言,获点赞数最多的3位即可获赠。时间截止:8月18日20:00.序 从淘金热看华盛顿经济学派
张五常
本书作者约翰·昂伯克是我当年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教书生涯三十八年,我在五所层面很不相同的大学教过。纯从天赋的高下衡量,昂伯克是我教过的不出一掌之数的优质学生了。当年名满天下的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大师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与贝克尔(Gary S. Becker)曾邀请昂伯克到芝大的经济系任教职,但他婉拒了。可见昂伯克的天赋当年是行内公认的,而本书作为他的博士论文,很有说服力。当年在华大我有另一位天赋不亚于昂伯克的学生,荷尔(Chris Hall),也推却了芝大的邀请。施蒂格勒写信来骂我不鼓励他们去。今天回顾,上世纪七十年代华大的经济学实力不弱于芝大—从验证假说这方面衡量,华大当年是超越芝大的,超相当多。
正如作者昂伯克在引言中提及,选择加州淘金热这个论文题材是我的建议,而当年他跑到加州去找寻资料的费用是由我拿得的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分一点给他。昂伯克不负众望,他的“淘金热”论文,解释产权怎样界定与促成,是高于德姆塞茨等人的解释的。高多了,因为昂伯克是基于实地考察与多份真实的合约版本。坐在办公室内猜测真实世界发生着些什么事不是经济学应走的路。
美国加州当年出现的淘金热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关于私产怎样形成的实例,因为当时的加州墨西哥不再管,美国当局主要在东部,也管不着,近于无法无天,但价值不菲的黄金一八四八年在加州中部被发现了。无数美国东部的流民涌到加州去,牛仔枪手与捞女赌徒闻风而至,三教九流,龙蛇混杂,看来是一个竞争淘金导致租值大幅消散的好实例。然而,淘金的权利还是通过合约的安排与约束而界定了!淘金的租值因而消散得少。这是经济制度的运作会在局限下减低交易或制度费用的思维,由我在一九七四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首先提出,后来华大的同事巴泽尔认为是整个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发展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昂伯克在书中可没有指出,当时跑到加州去作为劳役掘金的不少是买出生纸远渡重洋而去的炎黄子孙。主要是台山一带的人。他们没有分得什么金,但在加州修桥补路,替人家煮食洗衣,不懂英语,聚居而成“唐人街”,而“旧金山”这个令人向往的经典名字是他们起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离开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约十年后,经济学行内出现了“华盛顿经济学派”一词,可能是源于诺奖得主诺斯在一本名著中提出。诺斯直言我是该学派的首要人物,也即是“始作俑者”了。
不少人问以我为首的“华盛顿经济学派”是搞什么的。我回应说你们读我写下的文章就知道。有点强词夺理,有理说不清。昂伯克这本书可以协助澄清。要知道什么是华盛顿经济学派吗?昂伯克这本书就是该学派的其中一件代表作。
重视真实世界的事实或史实,通透地掌握着简单的经济概念与原则,然后推出可以验证的假说,频频验证。这是我认为经济学的发展唯一应该走的路,可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经济学走上了歧途:术语多多,方程式与回归统计频频,装模作样,有威有势,但说到有用途的解释世事,拆开了西洋镜,却是空空如也。我希望昂伯克这本书的中译能给神州大地对世事有兴趣的同学一点重要的启示:经济学要这样处理才对。
译者自述:
有一些读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会去翻译《加州淘金热的产权研究》这样一本经济学的著作?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下文也许算是一部分解释吧!
已故诺奖获得者、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曾在他的一本代表作中提到:“关于交易费用的研究方法,最适合被称为‘华盛顿大学研究法’,此方法最早由张五常所创立,并经华盛顿大学其他一些学者提升、改进并得到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经济学行内便出现了“华盛顿经济学派”一词。
那么,“华盛顿经济学派”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学者萧满章说该学派的独特之处是注意件工合约,产权大师巴泽尔说主要是产权的分析,诺斯说是交易费用,而该学派的“始作俑者”张五常教授却说该学派的独特之处是对租值消散的重视。可谓是众说纷纭。是的,这本书的翻译出版就是译者研究“华盛顿经济学派”的一个副产品。
“淘金热”是美国西进运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历史的分水岭。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这是一个充满贪婪、疯狂、暴力和混乱的时期,然而,有趣的是,虽然加利福尼亚金矿区最初没有土地产权,也没有实施法律并维持秩序的政府,但真正发生在金矿区的暴力事件少得惊人。这显然与常理相悖。为什么无主的矿地在竞争下却没有发生严重的租值消散呢?本书作者昂伯克用上交易费用的方法,通过对当年美国加州淘金热时期各种合约的研究,为淘金热构建了一个产权分析的理论框架。昂伯克的研究发现,在加州淘金热时期,淘金者们以相对较低的执行费用,建立了一套稳定的私有产权制度,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自由使用、混乱和过度暴利的问题。他得出一个结论:为了减少共有产权下的租值消散,各个金矿区都通过私人合约的签订界定了私有产权。同时也证明:所有类型的权利都可能受到私人合约签订的约束。
另外,这项研究耐人寻味之处还在于,它表明,在应用科斯定理时,关于私有财产的假设并非是必要的。如果存在私有财产,而且交易费用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资源的使用情况是可推测的,而无需具体说明这些权利的分派,因为有这些权利就足够了。然而,即使在产权缺失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所得的收益超过了交易所产生的费用,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资源的相同使用情况。或者说,只要交易费用相对于交易的潜在收益较低时,产权就会形成。
这本书不仅有理论,也有实证研究。特别是本书的后半部分,对各种假说的验证尤为精彩,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了。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的元老巴泽尔教授在悼念道格拉斯· 诺思的文章中曾提到:“诺思对经济系中的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他在职期间使得经济系变得非常有趣。在当时的经济系里,专业方面有两个受到广泛认可的最强派别,分别是研究产权的与研究经济史的。这两个派别都是人多势众,都致力于持续不断地热烈讨论,出版了一系列的作品。两个派别之间频繁的互动,主要还是归功于诺思自己的兴趣与说教。而昂伯克关于加州淘金热的研究,就是基于这种互动而产生的一项重要成果。”正如张五常教授在本书的代序中所说的那样:“要知道什么是华盛顿经济学派吗?昂伯克这本书就是该学派的其中一件代表作。”
值得一提的是,昂伯克曾为美国参众两院、联邦贸易委员会、环境保护署、能源部与国际贸易委员会等联邦级别的机构以及数量庞大的州参议院提供专业的经济咨询。同时,他还是七十多个法律诉讼案件的经济顾问,其中大多数与反垄断相关。他还获得过二十多个杰出教学奖。毫无疑问,无论是作为一名学者,还是作为一名经济学理论的实践者,昂伯克都是成功的。
约翰·昂伯克
(John Umbeck)
根据昂伯克为他的老师张五常教授八十岁生日时所写的回忆文章所述:作者从张五常教授那里所受的经济学训练使得他在行内变得有些独特,这些独特的方面在学术圈外同样具有价值。关于私人合约的知识与对产权经济学的解释能力使得其无论对私人企业、律师或是政府都极具价值。因此,昂伯克还在学术圈外做了多年的私人研究,这些研究对立法和判案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昂伯克还成功地募集到资金,创立了一个研究政府管制及其对私人合约影响的研究中心。他希望能用科斯、阿尔钦和张五常的方法论来培养和训练年轻的研究生。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张五常教授为本书所写的序《从淘金热看华盛顿经济学派》,为这本书的中译本增色不少。也正是五常教授,让译者迷上了经济学这门课,并受益良多。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中山大学的周燕老师,她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诸多帮助;同时,感谢英国牛津大学的华人艺术家何为民老师,他精心创作的版画给读者们展现了加州淘金热时期的历史画面,让这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有了艺术气息;感谢著名经济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教授尼古莱·福斯(Nicolai Foss)为本书写的推荐语。另外,我们还要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本书的翻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编辑李佳楠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且有责任心的青年才俊,没有他的努力付出,这本书也许很难顺利出版。这里,我还要感谢助理赵静女士,她为本书的图表重制提供了帮助。
牛津大学何为民老师的创作
因为译者自身教学任务繁重,加上其他各种外因,所以这本书从作者昂伯克同意中文版的翻译开始到如今正式出版面市,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的时间。作为一项研究工作的副产品,翻译工作是一个深入学习知识的过程和体验。但受译者能力所限,书中译文的纰漏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朋友们指正,以期在本书再版时进一步修订完善。
译者
二○二一年三月
于宁波
原书封面
本书获得1981年美国西部经济学会最佳论文奖
作/译者简介
约翰·昂伯克(John Umbeck),美国普渡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华盛顿大学博士。教学兴趣包括微观经济学、法和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与私人合约;研究兴趣是犯罪经济学与合约执行。获得过20多个杰出教学奖;为美国参众两院、联邦贸易委员会、环保局、能源部等政府机构以及大量企业提供经济咨询;作为经济顾问,参与过70多个法律诉讼案。
John Umbeck
应俊耀,一位游走在经济学和数学之间的教书匠,曾在高校讲授“生活中的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导论”等课程,参与翻译《经济学的著名寓言》,中小学数学竞赛教练,自由撰稿人,国际注册会计师。
蔚怡,英语教育工作者,曾任英国苏格兰市民咨询署(CAS)咨询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私有产权起源与演变的经济学研究,分理论与实证两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了“暴力分配产权”理论,据此可推测和解释各种产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它试图回答三个问题:一、人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确立和分配对资源的私有权;二、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权利,哪些权利将受到限制;三、如何分配这些权利。
第二部分通过1848—1866年加州授予个人矿地产权的演变过程,验证第一部分的理论假说。当时的加利福尼亚,墨西哥不再管辖,美国介入又较少,没有法律或执法部门来管制矿产的使用,因此形成了弱肉强食、力强者胜的情况,似乎是一个暴力频发、租值大幅消散(即资源的价值大幅下降)的例子。而实际上,淘金权利还是通过合约迅速得到界定,租值并未有大幅消散。
目 录
序 从淘金热看华盛顿经济学派 / 张五常
中文版自序
序
第一部分 产权的出现:理论研究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暴力与产权合约
第三章 签约费用与产权的出现
第四章 经济学中产权概念的演化
第二部分 加州淘金热:实证研究
第五章 法律和技术的局限条件:1848—1866
第六章 早期淘金与原始合约:1848—1849
第七章 矿地私有产权的出现:1849—1850
第八章 暴力与产权初始分配
第九章 暴力与产权限制
注释
参考文献
跋 从淘金热寄望中国经济史学派/周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