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桑德拉:令人切齿的艺术形象
90年代的桑德拉:令人切齿的艺术形象据说,当年观看电影《白毛女》的一名战士,由于完全进入了戏剧情境之中,竟情不自禁地向银幕上的黄世仁开了一枪。很显然,观众愈是痛恨桑德拉,就愈能说明其艺术形象的成功。然而,桑德拉仍未罢手。看到阿莱罕德罗并未摔死而正在抡救时,她竟妄图再次用罪恶的黑手,把那生死攸关的人工呼吸器摘掉……这时,观众对桑德拉简直怒不可遏了。在荧屏前,在茶饭后,多少人在切齿诅咒她,多少人在顿足唾骂她。桑德拉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能激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并不仅仅因为她那一而再、再而三的恶行,而更有赖于她那种瞒骗时虛情假义的动态、得逞后趾高气昂的神情、狡辩中厚颜无耻的语言……
#影视畅聊季#
记得是1986年,墨西哥60集电视连续剧《诽谤》,在我国公映了。才播了不及一半,街头巷尾便可听到人们对剧情及人物的热议。可见经典影视之无穷魅力。
该剧以其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倾倒观众。其艺术魅力之一,是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强烈地撩拨着观众的思想感情。
桑德拉,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为了把维克多拉到自己怀里,居然药死自己称之为“亲姐妹”的阿尔玛,真令观众发指;接着,她又把掌握着自己命运的阿莱罕德罗推下悬崖,观众就更难容忍了。
然而,桑德拉仍未罢手。看到阿莱罕德罗并未摔死而正在抡救时,她竟妄图再次用罪恶的黑手,把那生死攸关的人工呼吸器摘掉……这时,观众对桑德拉简直怒不可遏了。
在荧屏前,在茶饭后,多少人在切齿诅咒她,多少人在顿足唾骂她。
桑德拉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能激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并不仅仅因为她那一而再、再而三的恶行,而更有赖于她那种瞒骗时虛情假义的动态、得逞后趾高气昂的神情、狡辩中厚颜无耻的语言……
很显然,观众愈是痛恨桑德拉,就愈能说明其艺术形象的成功。
据说,当年观看电影《白毛女》的一名战士,由于完全进入了戏剧情境之中,竟情不自禁地向银幕上的黄世仁开了一枪。
又据说,俄国作家果戈理有一次对朋友朗读自己的新剧作,那朋友听着听着却呼呼入睡了。于是果戈理当即把手稿扔进火炉里。
两则轶闻,各自从不同侧面透露出同一个真谛:感人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毋庸置疑,人们对诽谤、陷害等等极端利己主义行为是深恶痛绝的。它作为一种理性认识贮存、保持在人们的脑子里。
如今,人们通过栩栩如生的桑德拉的形象,再认和回忆了它,便再一次强化了这种理性认识。
看了电视剧《诽谤 》,人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道德观念更为明晰了。对前者,人们将更加钦敬而仿效之;对后者,人们会更加鄙夷而剔除之。
这正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正是成功的艺术形象塑造人们心灵的美感作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