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学思路和建议,怎样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教学思路和建议,怎样开展集体备课1.共享资源,效果更好再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多变,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辅助手段更先进,对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集体备课就可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简单地说,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对备课组长规定的备课内容先自己备课,然后备课组的老师一起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再上课的过程。集体备课教师为了上好课,都会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法。但是,个人的思维、教学经验、知识层面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集体备课就可以集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一个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案来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常规工作。个人备课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形式,为提高备课的有效性,还有一种备课形式就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大家很熟悉,而且经常在进行的教学行为。
集体备课
一、先来认识集体备课这个集体的范围是什么?“集体”即教师同伴,可以是同一学校同一学科的全体教师,也可以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一般要求:学校里同年级、同学科3人及以上就可以建立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
分享: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
简单地说,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对备课组长规定的备课内容先自己备课,然后备课组的老师一起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再上课的过程。
二、集体备课有什么作用集体备课
教师为了上好课,都会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法。但是,个人的思维、教学经验、知识层面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集体备课就可以集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一个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案来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多变,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辅助手段更先进,对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集体备课就可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1.共享资源,效果更好
肖伯纳先生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大家交流一下,就能产生无穷的思想与智慧。”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会做足准备,在集体备课时,个人备课的思想教师们的讨论中,得到互换和提升,大家共同完成一个内容,就可以省时省力,达到理想的效果。
2.交流互动,专业成长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集体备课可以在讨论、交流中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可以学到一些优秀教师的独特的备课思路和认真的备课态度;可以在备课中采用大家共同的意见,也可以保留自己好的想法。特别对于新教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集体备课是学校开展以老带新的常见教研活动形式,也是建设团结协作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集体备课要备什么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需要来确定,可以某一册教材、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内容。
分享:集体备课内容一定要做到“七备”,即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备清楚教学目标,做到明确、具体;弄明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的办法;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教材蕴藏的育人理念;确定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最佳教学过程。还有一些比较有争议的知识点,教学空白点要怎么去教,都要在集体备课时讨论清楚。
四、集体备课要注意的问题集体备课
一是要以集中研讨的形式出现,不是自己单打独斗。
二是备课组长学期初要提前做备课计划,每次集体备课都要确定一个主讲教师, 每次集体备课时,要用集体备课记录表进行记录,学期末要有集体备课总结。
分享: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讲人。
三是主讲教师要给所有参加集体备课的老师提供统一的教案,最好提前三天或一周的时间分发给备课组教师。
四是在集体备课时,主备教师以说课的形式展示个人备课的内容。主讲教师可以由骨干教师也可以由新教师担任,也可以轮流承担。
五是集体备课时,还要注意备课后的呈现形式。对于集体备课后撰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格式和要求,上级和学校会有相应的规定。
下面我说说我们当地的要求,以供参考:
- 教学计划的版块要求:对课标的简要分析;对教材的简要分析;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改进措施;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 单元计划的版块要求: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单元重点和难点;课题及课时划分。
- 课时计划(教案)的板块要求:课题;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练习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集体备课
五、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1.个人初次备课
教师对规定的备课内容,自己认真备课,形成规范的教案。这次的教案称为“个案”。
2.集体讨论
主备教师还要将教案写成说课稿,以说课的形式对自己的教学设计逐一说明。然后是备课组各成员对教学各环节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每个教师都要抓准关键,积极发言。
3.修改教案
集体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后的建议,并结合自己的班级情况和教学特点,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修改教案,形成“共案”。
4.上课听课
教师用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流程的上课,备课组成员可以进行听课,发现问题,可以再次进行修正。这次形成的教案一般成为“优化案”或是“提高案”。
5.进行反思
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找到不足,确定以后努力的方向。教学反思要求形成文字,或是写在教案下方,也可以单独成文。
集体备课现场会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可以突破个人备课的局限性,教师们可以群策群力,使备课效果达到最优化。只要学校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