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水滴筹有何商业逻辑:从团购代驾外卖
轻松筹水滴筹有何商业逻辑:从团购代驾外卖地推“变形计”当各家公司的管理层还保持着体面的礼节,甚至在饭局上把酒言欢的时候,处在最基层的线下人员反而首先挥起了拳头。过去两个月中,水滴筹和轻松筹至少爆发了4次线下冲突——4月14日,双方员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演了一出打架“罗生门”;一个月后,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爆发了第二次冲突。水滴筹方面还主动爆出,4月1日和12日,轻松筹员工分别在山西运城福建厦门破坏水滴筹物料,甚至大打出手。线下冲突似乎是互联网竞争由来已久的副产品。从早些年的美团与大众点评、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到滴滴与e代驾,再到最近的水滴筹与轻松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爆出类似的打架或冲突事件。“暴力竞争”几乎成了线下人员的另一个标签。
文|Eric
编辑|杨舒芳
原创|科技考拉
6月1日,360大病筹“大病儿童陪伴计划”发布会上,用一页写着“打架无意义,向善是王道”的PPT,直接内涵了两家友商。
过去两个月中,水滴筹和轻松筹至少爆发了4次线下冲突——4月14日,双方员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演了一出打架“罗生门”;一个月后,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爆发了第二次冲突。水滴筹方面还主动爆出,4月1日和12日,轻松筹员工分别在山西运城福建厦门破坏水滴筹物料,甚至大打出手。
线下冲突似乎是互联网竞争由来已久的副产品。
从早些年的美团与大众点评、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到滴滴与e代驾,再到最近的水滴筹与轻松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爆出类似的打架或冲突事件。“暴力竞争”几乎成了线下人员的另一个标签。
当各家公司的管理层还保持着体面的礼节,甚至在饭局上把酒言欢的时候,处在最基层的线下人员反而首先挥起了拳头。
地推“变形计”
频繁爆发冲突的岗位,叫“线下筹款顾问”。当然,外界更熟悉的一个名称,叫地推。
线下筹款顾问的薪酬制度也与地推非常接近。《新京报》的报道提到,水滴筹基层筹款顾问的工资是底薪加提成或绩效奖金的模式,提成或绩效奖金主要考核的是上线单数。筹款顾问完成每个月的最低任务量后,超出任务量的部分可以拿到更高的提成,每单有100元至200元不等的额外奖励。
事实上,2019年底的“扫楼筹款”风波后,水滴筹已经对线下筹款顾问进行过一次调整。据《中国企业家》报道,筹款顾问要经过流程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绩效考核也开始强调服务导向,考核标准包括筹款者和捐款者的评价。
把地推这个方式引入到大病众筹行业的,是水滴筹。
2016年,离开美团的沈鹏创办水滴筹,并将在美团发展早期立下汗马功劳的地推模式带入水滴筹,跑马圈地、迅速融资。压力之下,成立3年的轻松筹在2017年也开始走向线下,双方的筹款顾问在医院和病房前正式交锋。
地推能产生多大的能量,沈鹏非常清楚。当年5000多家团购公司“千团大战”,在拉手网、窝窝团等重金猛打广告时,美团选择了走出去,靠着近两万人的地推大军,美团成了笑到最后的玩家。
包括美团在去年正式发力生鲜市场后,我们仍然能在很多小区的门口看到美团买菜的地推人员,在拉着来来往往的路人扫码注册。
流水的企业,铁打的冲突
日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向前复盘的话,你会发现类似水滴筹和轻松筹线下员工间爆发冲突的事情,在互联网行业向来并不少见。
2015年6月,当时还是竞争对手的美团和大众点评之间,就发生过员工拳脚相向的事件。
先有网友爆料称,大众点评的地推员工遭到多名美团销售殴打。但事情很快反转,美团镇江很快发表微博声明称,是美团网镇江站的两名员工被大众点评的男员工无理由围殴,美团城市经理带同事赶到现场后,再度被殴打。
类似的故事情节在2015年8月再度上演,只是换了主角。e代驾和滴滴代驾的地推团队在北京簋街产生肢体冲突,引发一场街头互殴的闹剧。据说冲突原因仍然是争夺推广资源,一方的地推人员撤换了另一方的推广物料。
2016年7月,有媒体称美团与饿了么员工在中关村银科大厦附近发生斗殴事件。不过后来据相关部门调查,是双方车辆擦碰导致的冲突,实际并未真正发生斗殴。
在此之前,美团和饿了么的线下员工之间就已经多次爆发冲突。
比如,2014年6月7日,饿了么员工在西安殴打美团外卖员工;2014年9月25日,美团外卖员工在某大学校区里发放传单时,被两名饿了么员工殴打致头部受伤。
线下人员为什么“喜欢”打架?
很多时候,一些竞对企业的老板们在商学院里是共上一堂课的同学、在饭桌上是把酒言欢的朋友;写字楼里的员工也在处理工作甚至是看起来硝烟弥漫的公关战,但大多数员工都可以把工作中的竞争和情绪留在工作中。
线下人员之间却往往剑拔弩张。
比如轻松筹和水滴筹的冲突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双方线下团队之间的紧张气氛。比如轻松筹方面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某位水滴筹员工在言语中不断挑衅;微博上的一张图片则显示,轻松筹某线下团队直接喊出了“只要干不死水滴,就……”的口号,背景里还有印着轻松筹董事长杨胤的海报。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的线下人员这么“喜欢”冲突和打架?“业绩压力”和“情绪积累”或许是两个关键词。
首先,大多数企业密集发生线下员工冲突事件的时间,都是公司快速扩张、跑马圈地的阶段。这种扩张压力会直接传导至线下员工的业绩考核上。这时候,往往要求地推人员足够“狼性”。
坊间谈及“千团大战”时期美团地推的表现时,往往热衷于讲一个段子:其他团购平台的销售或地推看到一个商铺门前已经贴了别家公司的宣传物料时,往往会直接走开;美团地推的反应则通常是将门前的物料撕下来,把自己手里的贴上去。
同时,我们在前面提到,地推的薪资模式很像是流水线工厂的“计件制”。员工完成每个月的最低任务量后,每单都可以拿到相应的提成或奖励,完成单量更多的人则可以触发“阶梯奖励”,每达到新的单量标准时,就可以拿到更高的提成或奖励。
为了赚钱,当然要拼尽全力。
另一方面的现实是,尽管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换了几次,地推的工作内容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比如,最近在北京疯狂做地推的叮当买菜,采取的形式仍然是地推人员在小区门口拉用户注册、通过邀请码发送优惠券。本质上,这和2015年O2O爆发时的地推形式没有任何区别。
业绩的压力、赚钱的渴望,都是推动线下人员向前冲的原因。高压之下,情绪积累是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没有合适的宣泄方式,一旦企业忽略了线下员工的培训和约束,就很容易引发问题。
沈鹏在《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中也提到,他经常和筹款顾问们聊天,并表示“真的很不容易,他们精神上的压力可能比我们大”。
我们期待着地推行业在未来讲出的故事里,能够没有“损毁对方宣传物料”、“双方员工互殴”这样的桥段。互联网的线下江湖可能会一直残酷下去,但野蛮生长的时代毕竟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