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娱乐至死的时代有意义吗?娱乐至死在说什么

娱乐至死的时代有意义吗?娱乐至死在说什么1983年美国电视制作的讨论节目,最后不过证明了上面这句话。电视节目需要的是表演艺术,但思考不是表演艺术。奇葩说的马东说,他在制作奇葩说的时候,曾反复看过《娱乐至死》。书中作者描述过一段讨论性的节目,或许能隐约看出马东的疑虑。1983年美国在电视上做过一期严肃的讨论节目。节目根据当时播放的电影《浩劫后》播放之后进行的一次80分钟的讨论节目。这个节目当时做了一些娱乐属性的挑战的设置。首先,这个节目被定义为一档讨论节目,围绕的话题是核灾难的可能性。另外整个节目没有使用任何背景音乐。因为不借助音乐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其实是放弃利用电视的视听优势。节目中设置6位嘉宾,每人都有5分钟的发言时间。但是结果证明这是讨论性电视节目的失败案例。因为电视节目需要抓人眼球,嘉宾的发言时间有限,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自己的观点,就没办法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点评,并且电视节目具有表演性质,每个在电视上的人是不允许出现

最近认真细读了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我们生活在多媒体的时代,过载的信息围绕着我们,人们一边享受着娱乐带来的快乐,一边又不堪忍受娱乐后带来的空虚感。就像尼采说的,人是一个钟摆,在痛苦和快乐间摆渡。

人的这种困惑带来对多媒体时代娱乐的反思。这也是波兹曼1984年的《娱乐至死》这本书,在2022年的现在也还是有很多读者的原因。

但是人们对于娱乐至死的理解,似乎有极端的成分在里面。对娱乐至死理解为娱乐致死,但波兹曼在书中却并非在指责电视娱乐对人们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是在说“媒介偏好某些特殊内容,从而最后能控制文化。”

娱乐至死的时代有意义吗?娱乐至死在说什么(1)

比如电视媒介相比印刷媒介,电视媒介是一种娱乐属性的媒体,这种娱乐的属性有好处但也对文化有破坏性的作用 。好处在于,给人们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娱乐,但是这种娱乐性覆盖了全部的文化,包括政治、宗教和严肃思考的方式。那么,对于人的独立思考就带来了破坏性的作用。

奇葩说的马东说,他在制作奇葩说的时候,曾反复看过《娱乐至死》。书中作者描述过一段讨论性的节目,或许能隐约看出马东的疑虑。

1983年美国在电视上做过一期严肃的讨论节目。节目根据当时播放的电影《浩劫后》播放之后进行的一次80分钟的讨论节目。这个节目当时做了一些娱乐属性的挑战的设置。

首先,这个节目被定义为一档讨论节目,围绕的话题是核灾难的可能性。另外整个节目没有使用任何背景音乐。因为不借助音乐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其实是放弃利用电视的视听优势。节目中设置6位嘉宾,每人都有5分钟的发言时间。但是结果证明这是讨论性电视节目的失败案例。因为电视节目需要抓人眼球,嘉宾的发言时间有限,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自己的观点,就没办法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点评,并且电视节目具有表演性质,每个在电视上的人是不允许出现类似“让我想一想”或“我不知道”这些词。原本设定为讨论性的节目,最后显得支离破碎。

娱乐至死的时代有意义吗?娱乐至死在说什么(2)

电视节目需要的是表演艺术,但思考不是表演艺术。

1983年美国电视制作的讨论节目,最后不过证明了上面这句话。

而内容的泛娱乐化,也正是波兹曼真正批判的。讨论、思考的属性会有很多空白的时间,不具有表演性质的时间。这些时间无法展示在电视中,时间沉淀是印刷机时代的特点。

在印刷机时代,对接收知识的环境要求是严格的。比如你必须学会注意书本上的文字形状。同时对于书本中提到的论点,你需要记住问题,同时看穿作者的意图,发现论点的论据,还要结合自身经验去辨别论点的对错。

在印刷机时代,聪敏意味着我们不借助图画就可以从容应对一个充满概念和归纳的领域。印刷机时代是一个公众话语严肃、明确的时代。人们更善于思考。

但是电视媒介改变了这种情况,电视提供大量的没有逻辑关系的信息给人,人的思维习惯跳跃和无逻辑性。同时电视媒介为了抓住人的注意力,在内容的处理上,习惯用娱乐的方式把所有信息单向度地向着便于理解的方向处理,时间久了人的思维也会变的懒惰。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电视媒介的问题是它的娱乐属性,导致它追求的所有内容的娱乐化。所有内容的娱乐化才是问题的所在。比如上文提到的讨论类、思考类的节目。类似的还有教育,电视节目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提到也曾经红极一时。比如美国当时的《芝麻街》,用娱乐的方式教孩子。但是这种教育的方式有一个问题,也是现在很多K12线上教育问题。就是他在教会你做某事,而不是教会做事的方式。

娱乐至死的时代有意义吗?娱乐至死在说什么(3)

来到现在的多媒体时代,内容的泛娱乐化更加严重。之前看电视剧《我们的婚姻》里面有这样一个剧情,蒋欣饰演的角色的丈夫,是一位历史研究者,历史知识渊博。出来找到新媒体方面的工作,以为可以一展宏图,没想到公众号对于历史知识的需求仅仅停留在宫闱秘史。

历史变成了娱乐的附庸,不仅历史还有新闻。

现在的新闻报道大多都是以娱乐报道为主,并 夸 大 娱 乐 化的功能。比如在对于标题的制作时会频繁出现标题 党来吸引人的眼球,而标题党往往与正文的出入较大, 从而这样的内容并不具备可读性。

在 综 合 新 闻 的 报道版面中,娱乐新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现 在 的 网络环境大多都是娱乐明星占据着各大网站的头版头 条。例如在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等日活率较大的社交 媒体,每天霸占热搜榜单的都是明星的八卦新闻,而 关 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却鲜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这 种 情 况 使得新闻的严肃性被消解。

历史的厚重感、新闻的严肃性统统被娱乐性质的多媒体消解,这才是娱乐至死。而这也是波兹曼真正批判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