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就在学校准备辞退陈景润的时候,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来到北京开会。听了原来得意门生陈景润的境遇,倍感惋惜,于是安排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先任资料管理员,后在数学系任助教。陈景润第一次来到北京,语言是个大问题。一张嘴的南方腔调,让他非常别扭,讲课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陈景润痛苦极了,心理压力大,身体欠佳,经常生病请假。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句话在陈景润心里生了根。1950年(17岁),高中尚未毕业的陈景润,以同等学力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秋(20岁),依政策安排,50级学生提前毕业,陈景润被分配到北京四中当老师。(厦门大学的陈景润雕塑和他的妻子由昆)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梦里婉歌)

【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小传:证明了“1 2”的数学家,人生突如其来的大逆袭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1)

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的一个贫苦家庭。进入小学后,陈景润尤其喜欢数学。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立初中,一直保持着数学成绩全优。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2)

1948年(15岁),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高中。一次数学老师介绍了一个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即如何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句话在陈景润心里生了根。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3)

1950年(17岁),高中尚未毕业的陈景润,以同等学力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秋(20岁),依政策安排,50级学生提前毕业,陈景润被分配到北京四中当老师。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4)

(厦门大学的陈景润雕塑和他的妻子由昆)

陈景润第一次来到北京,语言是个大问题。一张嘴的南方腔调,让他非常别扭,讲课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陈景润痛苦极了,心理压力大,身体欠佳,经常生病请假。

就在学校准备辞退陈景润的时候,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来到北京开会。听了原来得意门生陈景润的境遇,倍感惋惜,于是安排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先任资料管理员,后在数学系任助教。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5)

当中学老师的时候,陈景润曾经给华罗庚写过一封信,指出华罗庚《堆叠素数论》中的一个错误。华罗庚非常赏识,1957年(24岁),他安排陈景润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来到新的工作环境,陈景润更加努力研究,经常废寝忘食。他开始专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陈景润陆续发表了二十几篇论文。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6)

1966年(33岁),陈景润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 2”)。他的这个成果,使得哥德巴赫猜想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是里程碑式的成就。

然而,文化大革命爆发,陈景润反而因此受到批判。他住在一间不到6平米的小板房里,里面只有一张小床,一张窄长的桌子。房间阴暗潮湿,他患上了肺结核,身体状况极差,仍然坚持研究。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7)

1973年2月(40岁),陈景润完成了“1 2”的详细证明,改进了1966年的数值结果,但是他不敢发表。

恰好有个新华社记者了解了他的情况,写下两篇内参,介绍他的研究情况,并说他病情危险,急需抢救,刊登在专供高层阅读的《国内动态清样》上。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8)

江青读到这两篇内参,非常感动。她向毛泽东请示:“主席,是否先救活陈景润为好?”毛泽东大笔一挥:“请文元同志办。”姚文元又作批示:“陈景润的论文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

随后在江青的刻意关照下,陈景润马上被安排住进了解放军309医院。他的论文,也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国科学》英文版发表了。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9)

恰好这时,英国、德国的两个数学家,合作撰写的《筛法》正在付印。两人看到了陈景润论文的复印件,便增加了新的一章——《陈氏定理》。陈景润顿时享誉国际数学领域。

1974年(41岁),周恩来亲自提议,陈景润出任全国人大代表。主持中科院工作的胡耀邦,亲自为陈景润调整住房。陈景润一时成了风云人物。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10)

(在人大会议上的陈景润)

1977年(44岁),陈景润破格被提升为研究员。这一年,陈景润因病住进309医院,偶遇前来进修的医生由昆(26岁)。尽管两人相差18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11)

1978年,陈景润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邓小平的安排下,作家徐迟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该书一问世,立即引起热烈的反响,全国的报纸、广播纷纷转载。陈景润声名鹊起,妇孺皆知。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12)

(徐迟和陈景润)

1981年(48岁),陈景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51岁),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诱发了帕金森综合症。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13)

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在北京去世,享年63岁,遗体捐献给医院解剖。

一位数学大师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巅上行走。”

关于陈景润的数学故事:陈景润小传证明了(14)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72篇作品,营员“梦里婉歌”的第21篇作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