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佳木斯印刷总厂:黑龙江虎林最早的印刷厂叫什么
80年代佳木斯印刷总厂:黑龙江虎林最早的印刷厂叫什么虎林“文友”印刷局在1934年8月份正式开张营业,主营业务是印刷表册、账簿、学生本、布告等。在“文友”印刷局刚开张时,来印刷的人数量不多,主要还是以刻字为主。赵洪经的字刻得又快又好,现拿都赶趟,真、草、隶、篆样样都会。当时很多人都在赵洪经那刻过名章。而且赵氏父子俩有来少量印刷的,也不嫌活少,讲究质量,收费便宜,还主动登门揽活,没几个月,生意自然就多了起来。生意兴旺起来以后,赵洪经爷俩肯定是忙不过来,于是又雇了两个徒弟,还从哈尔滨请来印刷技工,一名姓王的师傅,王师傅每月领薪俸30元伪满国币。商会被解散,自然赵洪经父子二人失业,生活也就没了出路。当时有朋友们见赵洪经爷俩写的一手好字,为人又精明,就劝他们办印刷局。在当时虎林根本没有一家印刷厂,老百姓或者公家要印个账簿、表册之类的,都得远赴哈尔滨,同时虎林当时也没有会刻印章的。赵洪经从小曾经学过刻字,经过父子二人商议,决定在虎林办印刷厂。当年他们
说起黑龙江虎林最早的印刷行业,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赵洪经,这是我目前查阅史料能够证实虎林印刷业最早的创办人。他当年创办的“文友”印刷局,以产品质量好、种类多在虎林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受到市场的认可与欢迎,有许多鸡、密、饶、宝地区的小商贩都来虎林“文友”印刷局进货,生意十分兴隆。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虎林印刷行业的创始人及背后的故事。
说起来这位虎林印刷业的创始人赵洪经的原籍并不是虎林,他的老家在关里的山东黄县。在他16岁时,随他的父亲赵鼎才来到虎林县城(现虎头镇)谋生。赵鼎才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写得一手好字。这父子二人来到虎林后,经人介绍到了高玉山(著名抗日将领,抗日救国军司令)的自卫团当文牍(文书)。赵洪经跟着他的父亲在团部协助做些文书工作,二人的生活也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
虎林老照片,图片来自于网络
1933年6月高玉山率部队攻克虎林重镇黑嘴子(现虎林镇)后, 当年秋天日本鬼子带着伪军反扑回虎林。由于敌我实力悬殊,高玉山率部被迫撤到独木河,但当时驻在虎林县城(现虎头镇)高玉山部队的文职官员还没来得及撤退,小鬼子的汽车就开进了街。
乌苏里江老照片,图片来自于网络
赵洪经跟其父赵鼎才还有一个通讯员潘凤祥一起,顺着乌苏里江江岸往下水涝方向转移,跑到一个姓刘的家里躲藏起来。赵鼎才两次差潘凤祥找商务会长张云延(张丕基)了解情况。张云延复信叫赵鼎才、赵洪经回虎林县城。赵鼎才被安排在商会当坐办(清朝时对于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管理人员的称呼),赵洪经给其父当助手,二人暗地里继续给高玉山做情报工作。1934年1月份,高玉山率部攻打县城未果,带领余部过江去往苏联。没过多久,日本鬼子逮捕了张云延,并说:“商会没有好人,统统改组。”商务会长张云延被敌人拉到虎头江边枪毙杀害了。
老式手摇印刷机,图片来自于网络
商会被解散,自然赵洪经父子二人失业,生活也就没了出路。当时有朋友们见赵洪经爷俩写的一手好字,为人又精明,就劝他们办印刷局。在当时虎林根本没有一家印刷厂,老百姓或者公家要印个账簿、表册之类的,都得远赴哈尔滨,同时虎林当时也没有会刻印章的。赵洪经从小曾经学过刻字,经过父子二人商议,决定在虎林办印刷厂。当年他们筹资1000元伪满国币,租了三间房,办起了虎林第一家印刷厂,地点在虎林县城(现虎头镇),父子二人为印刷厂起名“文友”印刷局。随后赵洪经去哈尔滨买回来一台旧石印机,一台日本四开印刷机和一台手搬印片机,还有一些常用铅字。
虎林“文友”印刷局在1934年8月份正式开张营业,主营业务是印刷表册、账簿、学生本、布告等。在“文友”印刷局刚开张时,来印刷的人数量不多,主要还是以刻字为主。赵洪经的字刻得又快又好,现拿都赶趟,真、草、隶、篆样样都会。当时很多人都在赵洪经那刻过名章。而且赵氏父子俩有来少量印刷的,也不嫌活少,讲究质量,收费便宜,还主动登门揽活,没几个月,生意自然就多了起来。生意兴旺起来以后,赵洪经爷俩肯定是忙不过来,于是又雇了两个徒弟,还从哈尔滨请来印刷技工,一名姓王的师傅,王师傅每月领薪俸30元伪满国币。
老式印刷机,图片来自于网络
由于生意红火,顾客盈门,自然招的一些伪警察也来“文友”印刷局进进出出,一个个贼目鼠眼的,谁也不知道他们打着什么主意。因为老赵家爷俩参加过高玉山的救国军抗过日,所以这爷俩一见到伪警察,心里就别扭,特别不踏实,害怕不知啥时候就被狗警察和特务抓走。特别是赵鼎才当过高玉山的文牍官,当年在虎林县城这是人人皆知的,老先生怕暴露身份,白天不敢出门,整天就蹲在车间里干活,忧心忡忡,感觉生命时刻受到威胁。
在这种心理压力下,赵鼎才老先生于1938年春病逝,年仅52岁。因为父亲的去逝,赵洪经十分悲痛,也大病一场,这年赵洪经只27岁。因赵洪经无力经营,不能管理印刷厂,导致生意冷落,也只好关闭“文友”印刷局。王姓师傅回了山东家,两个徒弟自谋生路。赵洪经病愈后站在院子里,时常默默流泪。原来印刷的机器声没有了,伙计们热闹的欢笑声也没了,一片沉寂。此时赵洪经便更加怀念父亲,如果没有日伪的统治,他的父亲也就不会这么早去世。赵洪经思来想去,决心还得重整父子曾经营的印刷业。
伪虎林县公署老照片,图片来自于网络
1938年7月,伪县公署从县城(现虎头镇)迁至安乐镇(现虎林镇),许多企业、机关、学校也从县城迁走。赵洪经决定将印刷局也迁到安乐镇。1939年春,赵洪经在虎林租了三间房,将设备全运过来。刚搬到虎林时,赵洪经在经济上十分困难,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只能到买卖家赊面包吃。虽然硬挺着强开业了,但还是没有活,他只能靠刻字勉强维持生活,那时一枚印章要三、四块钱,可以维持全家人一天的生活。
当时在虎林县城,加上赵洪经的“文友”印刷局共有3家印刷厂,一个是意顺勇(也有资料写成“怡顺永”)印刷厂,厂主姓丁,还有一个是一名朝鲜族群众开办的印刷厂。做生意就是这样,同行多了自然就面临竞争的问题,这3家印刷厂当时在虎林就是抢夺市场的竞争对手。赵洪经因为初来乍到的,也没个顾客,一天天的也挺犯愁。
有一天赵洪经以顾客的身份走访了意顺勇和朝鲜族印刷厂,对这两家印刷厂的管理情况做了调查,同时对顾客的反馈也做了了解。赵洪经回来后经过一番研究,决定取长补短,制定一套经营方法:“质量第一,薄利多销。登门揽活,讲究信誉。”赵洪经发挥能写会画的特长,自己设计图案,印出的产品美观大方,实用且价廉。比如印学生本的封面,赵洪经特意研究了学生的喜好,设计出几种符合学生需求的图案印刷,任其选购,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老虎林照片,图片来自于网络
文友印刷局翻印的教科书也干净利索,插图新颖贴切,排印帐簿、表格一丝不苟,装订美观讲究。特别是赵洪经刻的一手好字,更是受到顾客的称赞。这样没几个月的时间,赵洪经就打开了局面,顾客应接不暇。他又雇了两个徒弟,专搞印刷,以便及时付货。这些在当时赵洪经并没有看成是竞争的手段,不久后导致意顺勇没生意关了门。在意顺勇刻字的王师傅来到文友印刷局工作,他觉得刻字水平不如赵洪经,于是改行做裁纸和装订的活。
1945年小日本鬼子投降的那年的冬天,牡丹江、哈尔滨的货物一时进不来。老百姓对于吃穿都可以将就,没有阳历牌(日历)就得过糊涂日子了。赵洪经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抓住了这一商机,就用万年历推算出1946、1947年的日历牌,印刷后投放市场,广为人民欢迎。当时就连密、鸡、宝、饶的商贩都来虎林进货,“文友”印刷局在虎林周围一时也有了名气。没多久虎林那家朝鲜族群众开办的印刷厂也黄了,印刷用的机器卖给了文友印刷局,从此在虎林地区的印刷业便由文友印刷局独家经营。
虎林独立团老照片,图片来自于作者收藏的资料
在虎林三八支队(后改为虎林独立团)成立后,部队官兵唱着八路军歌曲,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文友印刷局。文友印刷局印快报宣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解放东北及虎林的一些消息。赵洪经和工人们也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中,他们上街散发快报。赵洪经和工人的关系也很融治,5个工人在厂吃饭不收费,一天三餐有熟菜,有鱼、肉,一顿细粮,年、节还有酒。赵洪经全家也和工人们一起吃饭,处的跟一家人似的,工人们的工资都是按照当时《东北日报》每月公布的工分值核算。
《东北日报》老照片,图片来自于网络
1948年,虎林全县实行土改,赵洪经的成份被定为手工业者。1949年元月的一天,时任中共虎林县委宣传部部长柳莹同志找到了赵洪经谈话,柳部长对赵洪经说:“咱要印《虎林报》,老赵,印刷任务由你们厂承担,为满足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虎林开办书店也由你们兼营,你看有啥困难吗?”。赵洪经说:“目前房子不够用,缺资金,还须增加一些铅字”。柳部长当即表示:房子可占用德盛楼,没有钱政府拨给你2500元(当时流通的东北币)无息贷款,铅字可以向老百姓手中收购。柳部长简短的谈话,深深感动了这位民族手工业者,赵洪经觉得党和政府是信赖和支持他的。赵洪经向柳部长表示:一定努力工作。
赵洪经很快组织人收购3000斤铅,赵洪经的爱人也把积攒多年的3个金镏子(戒指)拿出来做为投资。赵洪经带着铅、贷款和3个金镏子去哈尔滨购买铅字、纸张和书刊。那时虎林的火车已中断通行,县委派汽车把赵洪经送到密山,然后转乘火车去哈尔滨。到了哈尔滨后,赵洪经找到朋友帮助买东西,又带着虎林县委开的介绍信到东北新华书店采购图书。书店的负责人一看是虎林县委开的介绍信,很热情地接待了赵洪经。让虎林书店代销杂志、教科书及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提货按八五折。
铅字,图片来自于网络
赵洪经回到虎林后,首先保证八开(相当于两张A4纸)刊的《虎林报》按时出版,同时书店也开张营业,顾客盈门,读者络绎不绝,人们就像久旱逢甘雨,所进图书抢购一空,东北新华书店继续发货,满足读者的需求。赵洪经即负责经营,同时也负责技术工作,印刷、书店、刻学,忙里忙外,像有使不完的劲。虎林县委对赵洪经的实干精神给予了表扬,评价他说:“赵洪经是实干家。”
1956年文友印刷局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厂名为虎林印刷厂。当时赵洪经共投资19999元,其中公债券4000元,现款5000元,其余全是机器设备。合营的当年印刷厂由5人增加到42人。赵洪经任厂长,虎林县委县政府为印刷厂配了一名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随着合营人员的增加,分工更细了,刻字、排版、印刷、绘画都有专人负责。赵洪经主要抓业务,工艺设计,培养技术人员,抓印刷质量,抓经济效益。这时赵洪经想,怎样把厂子继续搞活,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增加收入。1959年,虎林印刷厂改名为农垦局印刷厂虎林分厂,人员97人,1962年又恢复回虎林印刷厂,员工减至44人。
1963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面临货源短缺的局面。为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印刷厂在赵洪经的带领下,设计了学生本、丝印植绒奖状、美术信笺、笔记本等。印刷投放市场后,由于产品新颖别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牡丹江专署三办工业产品展销会上,还受到了好评,客户纷纷订货。
在“文革”期间,印刷厂面临印活少、开不出工资的困局。赵洪经每天想着能干点什么,怎么能赚钱。这个时期街上的扑克很缺,谁要能买到一副扑克那简直都视为珍宝。赵洪经就想,扑克是印出来的,咱们就是干印刷工作的,为啥不印扑克呢!说干就干,赵洪经想到这儿就向党支部提出来印扑克的设想,党支部很支持赵洪经的意见,便叫他设计图案。赵洪经首先想到的是大小王的图案怎么设计,这时社会上流行毛主席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的诗句。于是他设计一副猴王牌扑克,投放市场后,很受顾客欢迎,大家都以为是进口货呢。工人们看到自己印刷的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都感到高兴,生产积极性也随之高涨起来。
赵洪经说:“争生存,保活路,必须抓好产品质量这一关”。这种思想扎根于印刷厂工人的心里。由于虎林印刷厂印刷质量保持优质,在1981年牡丹江全地区60万册日历,均由虎林印刷厂生产,同时还承揽学生本150万册。当年年底,虎林印刷厂在省印刷行业评比中,算草本、方格本、拼音本等学生本,被评为省内最佳产品,获得产品奖金4000元。1982年虎林县印刷厂在全省印刷业获得5个优质产品奖。
新式印刷机,图片来自于网络
赵洪经同志曾说过:“印刷厂是我的连心肉,每当看到厂子有了发展我就高兴”,当年虎林县印刷厂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不但能印表格、账簿,也能承印大部头的书籍、报纸。县政府铅印室、市装潢厂、东方红铅印室、税务印刷所等都是由县印刷厂派生的。1979年3月6日,虎林县工业科为安置待业青年,在印刷厂、橡胶厂支援下组建纸箱厂。1979年12月,虎林印刷厂成立青年综合厂,后改为虎林印刷分厂。
赵洪经同志1981年退休,老人家于1988年病逝。赵洪经同志作为虎林印刷业的创立者,对虎林印刷事业的创办及其后面的发展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