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人生就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关你屁事关我屁事父子二人很尴尬,于是让儿子骑着驴,父亲在前面走。走了一会儿,又遇到一个路人,指着骑着驴的儿子说,真是个不孝顺的孩子,这么热的天,竟然自己骑驴,让年迈的父亲走路。父子二人牵着驴走到半途中,有路人指着他们说,看呐!真是一对愚蠢的父子,这么热的天气,明明有驴可以骑,却非要自己走路。小朋友回答说:不,我奶奶从不多管闲事。你或许也看过这样一则漫画:一对父子,决定把家里的驴赶到市集上去卖。
之前网络流行过一个段子:
一个小朋友在冬天吃雪糕,有人问:小朋友,这么冷的天,吃雪糕对身体不好啊。
小朋友说,我奶奶活了104岁。
那人问,是吃雪糕吃的吗?
小朋友回答说:不,我奶奶从不多管闲事。
你或许也看过这样一则漫画:
一对父子,决定把家里的驴赶到市集上去卖。
父子二人牵着驴走到半途中,有路人指着他们说,看呐!真是一对愚蠢的父子,这么热的天气,明明有驴可以骑,却非要自己走路。
父子二人很尴尬,于是让儿子骑着驴,父亲在前面走。走了一会儿,又遇到一个路人,指着骑着驴的儿子说,真是个不孝顺的孩子,这么热的天,竟然自己骑驴,让年迈的父亲走路。
02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它们所发生的语境是在什么情况之下。
假如你现在是一个大龄未婚青年,眼看别人结婚生子,亲戚和朋友都非常着急,时不时对你做思想工作,这时你的第一内心感受是什么?
我想,大部分人的心里都会默默吐槽,关你屁事。
假如你今天买了一件新衣服,别人对你评头论足,这时有一个人说这衣服不好看,而且价格太贵不值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想,大部分人的心里也会默默吐槽,关你屁事。
但碍于情面,或许你不会把这四个字挂在嘴边,只苦笑一下,嘴上敷衍几句,所谓回应也并非是积极正面的沟通,而是想着“你闭嘴吧”和“赶紧进入下一个话题”。
所以,关你屁事这四个字的语境,是感觉自己受到了侵犯之下的感受,在你的私人领域有人刻意想要冒进和谈论是非,还有莫名其妙的道德绑架,让你感觉不被尊重。
再比如,总有人过来和你八卦一些是非,谈论东家长西家短,或者某明星的粉丝总来和你说他家爱豆如何如何,让你烦不胜烦。
我想,大部分人心里都会默默吐槽,关我屁事。
或者,在公司里你一直都是老好人,A来找你帮忙处理工作,B让你去总结会议记录,C不停地使唤你去做一些琐事。
我想,大部分的心里也会默默吐槽,关我屁事。
这个心理也很好理解,某些事与自己无关,但偏偏要耐着性子去听,某些工作不是自己的职权范围,但苦于情面要去帮忙和完成,不由自主变得又忙又慌张。
关我屁事的发生,是出于一种不想闻窗外事的自我语境,你爱谁谁,别人的事情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管好自己就够了。
但你是否发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地方?就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的语境临界点非常微妙,稍有不慎,就会变成自负的代名词。
所以,在网上也有两个很热门的问题:
总说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是不是自私冷漠?
如何回怼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
要想正确使用这八个字,你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知——何为自我领域和他人领域。
自我领域,可以分为这三类:
我绝对的私人领域、我允许别人部分进入的私人领域、我完全开放的自我领域。
绝对私人领域,代表着在该范围之内,你有完全的自主权和隐私权,比如你的外貌、体态、现状等等,别人无关干涉。
允许别人部分进入的私人领域,是指你的部分自我,可以适度给人展现和解读,比如你的日常行为,与他人产生联系,或给别人造成影响的行为。
我完全开放的私人领域,特指你将自己的公共作品或工作结果,展示给所有人,是自我中的公共部分。注意,是所有人,包括你认识和不认识的人。
他人(公共)领域,也有三类:
我无权干涉的他人领域、我可适当进入的他人领域、可以有所作为的公共领域。
无权干涉的他人领域,对应的是绝对私人领域,你没有权利对别人的客观存在加以自我价值的评价,更没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横加干涉。
可适度进入的他人领域,对应的是允许被人进入的私人领域,在集体生活中,你有权利就对自我受到影响的人事,做出自己的评判,但前提是,它影响到你。
公共领域,对应的是别人完全开放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事件、热门话题、天灾人祸等等,你需要社会参与感,并就这些做出反应和应对机制。
明白自我和他人共六类的领域划分,就可以明白:
一个人,如果在面对别人对自己的横加指责,而自我的行为确实没有影响到他人时,就是关你屁事,反之,就略显自我。
同样,你被别人影响,甚至严重到妨碍到自己的生活,就是关我屁事,但你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和见解无动于衷,反而嗤之以鼻,就是冷漠。
学会合理运用这八个字,要比挂在嘴边成为一句傲娇的口头禅,有用得多。
接下来,我要给这八个字,再加四个字:关他屁事。
人都是要求别人很容易,但自我要求却很难。
你或许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特别容易一点既着,自己的坏脾气拦也拦不住,把火气撒在别人头上。
那些无辜者的人,就会连带接收到你当下的负能量,反而辜负了他们的善良。
在你想对别人发脾气时,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
是他让我生气的吗?
-
我生气后对自己有益吗?
-
生气后事情就能解决吗?
既与他无关又对自己无益,为什么要把糟糕的情绪传达给别人呢?自己这点烦恼,关他屁事。
实际上,无论是评价者或转述者,都是一种“领域越界”。
划分自我和他人领域,需要一定的阅历,你无权在非请勿进的地方指手画脚,当然,也不要做领域跨界的搬运工,生搬硬套某些道理给任何人身上。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但我必须要说,人性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很多人不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而是整天在看别人如何生活。
很多人讨论自私,认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活着是自私,但我却认为,那些整天不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却总在别人身上泄愤,看似义愤填膺,却只是单纯宣泄自我不满,这样的行为,也是一种自私。
那到底我们该怎么做呢?
作为自我的身份,我只需做到为自己而活,不要过于顾忌别人的看法,我没有影响别人,没有伤害他人,没有危害社会,那么我的行为,关你屁事。
作为他人的身份,我明白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该发声,我有权利为自己的权益争取,也知道底线和原则在那里,至于人家活得如何,关我屁事。
作为社会人身份,我我守法律己,不传谣不造谣,不折腾不盲目,乐善好施,拒绝听不该听的事,自己的这点情绪,关他屁事。
三关的使用,分时候有讲究,准确把握私人和公共领域的划分,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好奇别人的事情,善于控制和调解自我的情绪。
这种三关,对应着你的三观。
做人呐,三观重要,但三关,同样重要。
—— E N D ——
这么远那么近:广告人,作家,电台主播。新书《我该如何说再见》全国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