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抑郁的亲子沟通法则: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
让孩子远离抑郁的亲子沟通法则: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03没有安全感正因为父母对孩子内向性格的不接纳,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自我否定,认为自己这种性格,就是不适合表达,慢慢变成了一个“被动沉默者”。有时候,管教太严、太强势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会恐惧表达,一方面怕被父母骂,另一方面,他们的想法很少真正被父母聆听过。每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要么不理睬,要么总是会否定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就不再开口表达自己了。02性格内向通常来说,一个孩子话多话少,是否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确实跟性格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喜欢安静,不爱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喜欢听着别人的意见悄悄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些孩子属于内向型。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往往会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觉得外向型的孩子更好,总会提醒自己的孩子,“你这个样子将来怎么和人打交道?”。
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他们讲心里话,甚至不怎么和家长谈心聊天,这让父母们内心充满了好奇和焦虑。其实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说话,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
孩子不愿表达有哪些原因?
01心理压力大
孩子不敢表达的状态,实际上来自于他感觉到的、外在环境或成人给他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孩子害怕自己说得不好、说得不对、得不到父母的肯定。
有时候,管教太严、太强势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会恐惧表达,一方面怕被父母骂,另一方面,他们的想法很少真正被父母聆听过。每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要么不理睬,要么总是会否定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就不再开口表达自己了。
02性格内向
通常来说,一个孩子话多话少,是否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确实跟性格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喜欢安静,不爱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喜欢听着别人的意见悄悄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些孩子属于内向型。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往往会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觉得外向型的孩子更好,总会提醒自己的孩子,“你这个样子将来怎么和人打交道?”。
正因为父母对孩子内向性格的不接纳,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自我否定,认为自己这种性格,就是不适合表达,慢慢变成了一个“被动沉默者”。
03没有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是很多孩子不敢开口说话的原因。背后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许多孩子就会因为害怕,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那些处于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中的孩子,父母争吵比较多或者有暴力倾向,动辄就会打骂孩子。孩子为了自我保护,就会自我封闭,保持沉默。
04缺乏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往往表现为不爱说话。孩子的心里压力可能很大,往往表现为害怕,怕自己做不好,怕失败。他们往往没有正确判断自己的能力,看轻了自己,所以缺乏自信心,不敢表达。
05不知如何表达
孩子在没有一定的感官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时,不能清楚的辨别、认识自己的情绪,更不知道如何表达。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只会大喊大叫,而有些家长不明白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结果就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教会孩子情绪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对孩子将来的人格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什么解决办法?
父母只要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自然会增进与孩子的亲密感。
01父母先敢于表达自己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父母说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所以,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自己能大声表达、主动表达,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02引导并倾听孩子表达心声
走进孩子的内心要从倾听和理解孩子的心声开始,尤其是那些让孩子与我们产生距离与隔阂的心声。比如,“宝贝,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家长,很多地方做的也不一定全对,你说说,你觉得妈妈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是有待改善的?”或者说“你觉得爸爸妈妈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做过的最让你伤心和难的事情是什么?”总之,当孩子能够跟我们倾诉心声,那么,我们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就会更近一步。
03为孩子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
礼物会给孩子带来惊喜,因为,礼物代表着父母的爱。当我们愿意为个人准备礼物的时候就代表这个人在我们的心里是重要的,我们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为他付出。所以,礼物是一种很好的表达爱的方式。当然,我们为孩子准备的礼物不一定要多贵,但要很用心,而且是孩子真心喜欢的东西 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手写卡片、一段暖心的视频留言、一套修理工具、一套游乐场的门票一个孩子向往已久的天文望远镜等。
04建立一项共同的亲子爱好
陪伴不只是待在一起,而是要共同完成一件孩子喜欢做的事,并且是非常认真和专注地陪孩子完成。因为在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时,孩子的心是比较容易打开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至少要与孩子建立一项共同的爱好和娱乐活动。
05约定一个亲子肢体互动的方式
因为身体的接触是增进亲子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很多亲子关系的疏远就是因为肢体接触变少了,所以才慢慢变得生疏。而通过与孩子约定一种肢体互动的方式就能很好地化解亲子间的隔阂,如击掌、对拳头、拉钩、拥抱、摸头发、拍肩膀、撞肩等。
06帮助孩子体验到成功
帮助孩子体验一次成功,而这次成功可以是一次预先安排的。比如我们可以和早教班老师协商好,鼓励孩子在遇到老师后问好,接着老师则用夸张的方式回应,表现出极度的赞扬,用超级拥抱或者是抱着孩子旋转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惊喜”,并且悄悄地告诉孩子“如果你下次大声一点儿就更好了”。体验到成功后,孩子就会有更多勇敢表达的行为,父母再逐渐帮助孩子从面对熟悉的人到面对不太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