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课时笔记:阅读是一场庖丁解牛的游戏
庖丁解牛课时笔记:阅读是一场庖丁解牛的游戏● 作者描写什么景物?记叙文适用的思考模式,我们可以使用提问策略来掌握文本大意,写景型的〈我在台东,心情,晴〉一文,林老师建议使用以下问题进行思考:林老师在书中解释阅读策略之于文本的重要性:文本像是一块块不同部位的美味牛排,不同的文本表示方式,犹如各种牛排具有不同的纹理;六大策略就像是不同用途的刀叉,只要用对刀叉,再从对的地方下刀,便能细细品尝牛排的美好滋味(即文本中蕴藏的道理、寓意或情感)。而阅读策略更是大考长文考题中必备的工具,在考试时间有限,而文章加长、难度加深的情况下,阅读时越能迅速提纲挈领,降低理解与思考时间,就越有思考题目、判断作答的余裕--亦是使用阅读策略增强后设认知的重要之处。林老师用以下四种步骤贯穿整本阅读策略书籍:文本阅读、思考模式、问题反思、问题解答。首先进行文本阅读,导入相应的思考模式,运用一连串问题模块来思考文本内涵,接着进行问题的反思,最后导入阅读策略,得出解答
后设认知(Metacognition)是一种人对于自我认知过程的思考,可以适用于学习策略上。后设认知的概念对于现场教学相当重要-当一个人明白自己是如何获取知识的,他才能将此知识传递给下一个人;当教师明白将用什么方法教授知识时,才能带领学生进入自身的学习思维之中。而当学生了解在面对不同知识的学习思维时,藉由控制自我的思维模式,便能有效地学习。
在新课纲中强调十二年一贯的系统性课程设计,学习上也应当有其系统性策略可依循,从对知识的单点学习提升至策略性层次。其策略通常由老师先一步归纳出来,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范畴,设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藉以拉高学生对知识的视野与思考层次。
三文本 × 六策略 × 五思考模式
新北市立福和中学林雯淑老师在预计于2021年出版的新书《素养解剖学-阅读三六五》中提出「三六五」的概念,对初中阶段常遇到的三大白话文本类型(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时,林老师带着同学利用六种阅读策略,包含析词释义、语境判断、句型掌握、摘要运用、结构整理与技巧分析等,建立五种对文本内涵的思考模式(记叙文、议论文与说明文,其中记叙文主要分为写景、记事、写人三种,共为五种)。
林老师在书中解释阅读策略之于文本的重要性:文本像是一块块不同部位的美味牛排,不同的文本表示方式,犹如各种牛排具有不同的纹理;六大策略就像是不同用途的刀叉,只要用对刀叉,再从对的地方下刀,便能细细品尝牛排的美好滋味(即文本中蕴藏的道理、寓意或情感)。而阅读策略更是大考长文考题中必备的工具,在考试时间有限,而文章加长、难度加深的情况下,阅读时越能迅速提纲挈领,降低理解与思考时间,就越有思考题目、判断作答的余裕--亦是使用阅读策略增强后设认知的重要之处。
林老师用以下四种步骤贯穿整本阅读策略书籍:文本阅读、思考模式、问题反思、问题解答。首先进行文本阅读,导入相应的思考模式,运用一连串问题模块来思考文本内涵,接着进行问题的反思,最后导入阅读策略,得出解答。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特色是以人、事、时、地、物为叙写对象,我们常遇到写景、记事和写人三种文本,例如:作家温士凯〈我在台东,心情,晴〉一文,提到与同行友人到台东池上、鹿野、加路兰与小野柳等地游玩所见令人屏息之景色,就是记叙写景类型的文本。
记叙文适用的思考模式,我们可以使用提问策略来掌握文本大意,写景型的〈我在台东,心情,晴〉一文,林老师建议使用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 作者描写什么景物?
● 作者如何形容这些景物?
● 作者把这些景物想象成什么?
● 作者对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同学若试着拿这四项题目以反思文本中显现的种种线索,掌握线索再导入阅读策略,不仅对文本留下重点印象(掌握重点,便于记忆),更可在考试时顺利找出重点印象,迅速完成相关题目。
只要用对方法 人人皆能成庖丁
庖丁解牛一文出自《庄子·养生主》,主要在说庖丁为魏文惠王杀牛的故事,庖丁杀起牛来技术高超,手起刀落之声犹如美妙旋律。至于庖丁为何如此?原是他喜爱摸索事物的规律,总依照牛体的天然结构解剖,能找到各部位间的空隙,从不对牛体的筋腱、骨节蛮横劈击,所以十九年来不曾换过刀刃,而刀刃仍像刚磨完一般锋利无比。
《庄子》中的庖丁摸索出「事物的规律」,纵观各类文本,也有属于其文本运行的常见规律;林老师所提出的「阅读三六五」概念,藉由分析不同文本、带领同学攀绳而上,只要用对方法(即阅读策略)、建立文本阅读的后设认知,相信人人都可以成为庖丁。
访谈对象:新北市立福和中学林雯淑老师
版权所有:中华未来学校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