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育儿游戏怎么训练孩子(美国育儿巨著游戏力)

育儿游戏怎么训练孩子(美国育儿巨著游戏力)这个游戏主要是想让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牢牢扎根。看了书中列举的很多例子,小编以为,大致分为这三种模式:联结游戏、自信力游戏与合作游戏。在这本书里,科恩提出了“游戏力”的概念:“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 ”小编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当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时,他们可能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但是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孩子。在这本书里,科恩列举了几百种游戏的方法,涵盖了生活的很多方面,但事实上,我们不必“读死书”,拘泥于书中的玩法,而是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创造一些贴合自己的新鲜玩法。

育儿游戏怎么训练孩子(美国育儿巨著游戏力)(1)

“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

仅这一句话,就强烈的吸引了我。

为了给读者提供优质的内容,最近小编搜罗了很多关于育儿、教育的书籍,刚看了一本美国作家劳伦斯·科恩的《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一书,觉着不错。

但是还没有看完,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各位分享。

育儿游戏怎么训练孩子(美国育儿巨著游戏力)(2)

在这本书里,科恩提出了“游戏力”的概念:“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

小编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当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时,他们可能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但是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孩子。

在这本书里,科恩列举了几百种游戏的方法,涵盖了生活的很多方面,但事实上,我们不必“读死书”,拘泥于书中的玩法,而是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创造一些贴合自己的新鲜玩法。

看了书中列举的很多例子,小编以为,大致分为这三种模式:联结游戏、自信力游戏与合作游戏。

一、联结游戏

这个游戏主要是想让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牢牢扎根。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叫“联结”。指的是父母和孩子的依恋关系,联结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在孩子的生命里牢牢扎根。但有时联结会中断,比如因忙碌忽视了孩子,因打骂伤害了孩子。这时候,我们不用花时间在自责上。

因为亲子游戏,是我们重新进入孩子世界的入场券。

很多有身体触碰的游戏,都可以归为联结游戏。

育儿游戏怎么训练孩子(美国育儿巨著游戏力)(3)

比如“摇摇车游戏”:家长两腿并拢,让孩子坐在脚上,孩子“投币”完,家长抬起脚,随着韵律上下摇摆……

还有一种“间接接触”的游戏,比如“扔球”。飞来飞去的球,就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孩子在“接球-投球”的过程中,一次次感受到和父母的联结。

还有一种玩法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消失—存在”的,比如“躲猫猫”游戏,木头人等。

注意点:

①玩这种游戏需要“放下父母的架子”,但也不要“勉为其难”,可以从自己能接受的游戏类型入手。你要觉得自在,才能把这份放松的心情传递给孩子。

②在游戏的选择上,小点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身体接触的游戏;大点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间接接触的游戏,比如扔球之类的。

二、自信力游戏

这种游戏可以让孩子的翅膀更强壮。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刷出“存在感”,还可以让他找到“力量感”和“掌控感”。

1、最简单的“自信力游戏”——“过家家”。

在“过家家”游戏里,孩子通过假想体验,获得“掌控感”,从而获得自信。

比如“照顾小恐龙”游戏:孩子把小恐龙当成自己的宝宝,每天照顾它的生活起居,从刷牙到吃饭、洗澡、哄睡,一件不落……

育儿游戏怎么训练孩子(美国育儿巨著游戏力)(4)

在“照顾小恐龙”的游戏里,他变成那个更有担当,更有力量的角色。回到生活中,自然变得更加自信了。

2、最有力量感的“自信力”游戏—— “身体对抗类游戏”。

比如“枕头大战”:在对战中,“攻守”不断调整,会让他找到自己的力量和边界。

比如 “抓逃游戏”:我们可以扮演螃蟹(就好比是坏角色),用手环抱孩子,让他挣脱出去,享受胜利的感觉。

注意点:

①玩这种游戏要尽量让孩子定“玩法”,让孩子赢。

②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逐步提高难度。让他感到挑战,同时不会受挫。

③如果游戏中,有人感觉不舒服或受伤了,要及时喊停。

④在游戏的选择上,小的孩子比较适用“过家家游戏”,大的孩子比较适用“身体对抗游戏”。

三、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可以化解和孩子的冲突,最终赢得合作。

很多时候,我们用一些“说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效果常常不理想。

但和孩子玩游戏时,他们常常很积极配合。这是因为,我们是用孩子的方式跟他们沟通。

育儿游戏怎么训练孩子(美国育儿巨著游戏力)(5)

“合作游戏”就是把孩子不愿做的一件事情,变成游戏。

比如穿衣服、刷牙、爬楼梯、回家这类头疼的事,都可以变成游戏。

秘诀就在于,把它变得“好玩”。

注意点:

①在“合作游戏”里,幽默感和想象力,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②在游戏的选择上,小一点的孩子,适用“化无聊为有趣”的游戏方式;大一点的孩子,适用“情景重现”里的第二种方式,大人自我丑化的,孩子会很受用。

怎么样,明白这个道理后,家长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发明自己的游戏哦。

我记着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游戏力成为你的育儿指南,那么你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说:我有一个天堂般的童年”。

欢迎喜欢分享孩子智力开发、学习等育儿问题的朋友们在下面评论区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专注于6~15岁儿童脑力营养,学习成长,专注力提升,如果您觉着有收获,还望多多点赞、转发或关注,予以我们最大的支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