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样才能不触发小游戏防沉迷(从我做起为了安全)

怎样才能不触发小游戏防沉迷(从我做起为了安全)多发生在6个月~1岁的婴儿身上。用力摇晃大一些的孩子(4岁以内),有时也可发生。婴儿摇篮综合征,指婴儿因受到持续、剧烈摇晃而对其脑部产生损害的情况,常无外部损伤迹象。点开后,发现简直是丧心病狂!这么使劲摇晃宝宝无异于谋杀!看完视频的你,是不是整个人都不好了?满肚子都是怒气,怎么能这么残忍地对待一个小婴儿?!定义

怎样才能不触发小游戏防沉迷(从我做起为了安全)(1)

亲妈不懂这些

和“黑心月嫂”差不了多少!

- 科学家庭育儿(公号ID:kexueyuer2012) -

这几天,通缉“黑心月嫂”的视频不知道大家看了没?说实话,小编都没胆儿点开,光是标题里“晃晕”这两个字就让人心痛!!

怎样才能不触发小游戏防沉迷(从我做起为了安全)(2)

点开后,发现简直是丧心病狂!这么使劲摇晃宝宝无异于谋杀!

看完视频的你,是不是整个人都不好了?满肚子都是怒气,怎么能这么残忍地对待一个小婴儿?!

  • 定义

  • 婴儿摇篮综合征,指婴儿因受到持续、剧烈摇晃对其脑部产生损害的情况,常无外部损伤迹象。

    多发生在6个月~1岁的婴儿身上。用力摇晃大一些的孩子(4岁以内),有时也可发生。

    往事回顾

    2012年,国外有一个不到1岁的小女孩 Cheyenne 因为持续哭闹不睡觉,被恼怒的爸爸 James 大力摇晃,造成严重脑损伤。

    妈妈赶到医院,只看到浑身插满管子、全身浮肿的女儿。小Cheyenne被医生诊断为婴儿摇篮综合征、脑出血,经过好几次手术才捡回一条命。爸爸 James 因虐待儿童罪被判入狱。

    3年过去后,小女孩虽慢慢康复,却仍是留下不少后遗症,如癫痫、右腿无力等。

    这其中的缘由到底是什么呢?

    2、婴儿头颅巨大,含水量高

    怎样才能不触发小游戏防沉迷(从我做起为了安全)(3)

    与成年人相比,宝宝头部的重量、体积占全身的比例要高得多。头长约占身体长度的20%,头部重量占总体重的1/4

    • 脑组织含水量更高

    成人全身组织的含水量约60%~70%,随年龄增长,含水量下降。

    婴儿身体含水量超过80%,尤其是快速发育、代谢旺盛的脑组织,真是名副其实的“水豆腐”。(去超市晃晃水豆腐,看看多么易碎,就知道婴儿的大脑有多脆弱了)

    3、婴儿颅内空腔更大

    婴幼儿在1岁半之前,处于脑发育高峰,脑组织增长非常迅速。

    • 颅骨发育快于脑组织发育

    婴儿出生后,额叶尚未完全发育。所以人类从一出生,颅骨的发育就会更快些,留出空间让大脑发育。

    这样一来,就好比用一个比较空的盒子装着“嫩豆腐”,脑损伤的几率就更大了。脆弱的脑组织在硬硬的颅骨里晃来晃去,受损、肿胀,甚至撕裂出血

    4、婴儿脑组织更加精密

    怎样才能不触发小游戏防沉迷(从我做起为了安全)(4)

    婴儿的脑组织里,有十分精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网络。大家都知道,一般越精密的仪器越容易受损,宝宝那薄而细弱的血管、细胞、神经纤维,十分容易受伤。

    ①脑组织轻微水肿

    这是最常见,也是比较轻微的损害。轻度的颅内组织挫伤,水肿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而不够幸运的婴儿则会造成永久性的大脑实质损伤。

    ②颅内积血

    毛细血管破裂会造成颅内积血,在短期内产生显著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积血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预后也不同。

    ③颅内压升高

    颅腔是相对闭合的腔隙,水肿、出血都会引起颅内压升高。婴儿囟门未闭,能部分缓解升高的颅内压,但增长太快,容易形成脑疝

    ④颅神经受损

    比较典型的是视神经损伤

    ⑤周边组织受损

    偶尔也能见到眼内出血的婴儿,还可能因视网膜脱落或出血造成视力问题。

    5、婴儿脑组织缓冲能力弱

    正常成年人脑袋里,有一些膜样组织(大脑镰、小脑幕),包裹、兜住脑组织,起支撑、缓冲作用。

    怎样才能不触发小游戏防沉迷(从我做起为了安全)(5)

    成人大脑右侧面观,图片来自www.acucn.com

    而软绵绵的婴儿,身体各部位都较柔软,尤其是筋膜、韧带,剧烈摇晃或撞击,可能造成撕裂损伤。

    6、容易造成婴儿的颈椎损伤

    除了造成脑损伤,颈椎损伤也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颈椎内包裹着脊髓,宝宝的颈椎更为娇嫩,还没有完全骨化,肌肉、韧带柔软薄弱。颈部力量很弱,却要顶着十分巨大的头部,刚出生的婴儿连头都抬不起来,如何应对粗暴的摇晃?

    7、婴儿的大脑这么脆弱,大人该怎么保护好?

    怎样才能不触发小游戏防沉迷(从我做起为了安全)(6)

    看完上面这么多深奥的介绍,大家明白了吧:剧烈晃动婴儿、不保护宝宝颈椎的情况下摇晃宝宝身体,婴儿从床上或椅子上跌落等,都需尽量避免、密切观察。

    • 症状滞后

    如果宝宝发生了以上意外,严重的症状可能晚些才会出现。如果宝宝有异常表现,一定要及时就诊,以防万一。

    • 这些动作,尽量不要做

    像飞行员训练一样抛举婴儿,把婴儿甩来甩去、转圈,甚至美其名曰“婴儿瑜伽”“婴儿体操”,都是绝对要杜绝的行为!尽管婴儿对此会“咯咯咯”笑个不停。

    一些看上去比较轻微的摇晃如“5S”哄睡法、不知轻重的“轻拍”“轻摇”、坐防震性能较差的婴儿推车、幅度很大频率很快的婴儿电动摇椅等,最好都审慎地选择。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每次自己或亲戚朋友试图晃动宝宝时,不妨想想自己怀里是一大块嫩豆腐,心里就有个度量衡了。

    怎样才能不触发小游戏防沉迷(从我做起为了安全)(7)

    • 尊重自然发育

    大自然已经设计好人类的发育曲线,让宝宝各阶段的发育都能适应当下。

    宝宝会走路、跌跤、撞到桌子,至少也是七八个月~1周岁,会爬会走以后,脑部也长得结实多了。到了跑跑跳跳的年纪,身体发育自然会跟上来。

    最后,对于娇弱的小婴儿,特别是刚出生不久、不会爬爬走走、跑跑跳跳的婴儿,什么程度的晃动都尽量避免为好。因为,这并不是一件自然的事。


    科学家庭育儿团队原创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科学家庭育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