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游戏通关教程,旁观者游戏品鉴
旁观者游戏通关教程,旁观者游戏品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被官方承认的监视机构其实出自中国,很多人印象中的大明锦衣卫应该身着飞鱼服,腰悬绣春刀,威风凛凛地行走于市井之中。但其实他们却是受控于高层的监视与刑法机构,据《明史·卷七十六·志第五十二·职官五》所描述: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锦衣卫不仅详细监视官员们的日常生活,在关键时刻还能将他们扔进昭狱这个暗无天日的地狱中,得到想要的情报。但锦衣卫作为加强君权的一种工具,一般只针对官员行为,而日后真正强大的情报部门,却出自东德。有一本小说叫《楼下的房客》,讲述了一个变态房东监视房客,从而引发一幕幕悲剧的故事。但游戏中的卡尔所行之事却更加丧心病狂,因为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不是出于私欲,而是合理合法的行为。1989年11月9日,象征冷战的柏林墙轰然倒塌。没有流血与暴力,在人们在欢呼声中,一个充满监听与压迫的黑暗时代,也随之终结。在《旁观者》中
"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T.S.艾略特《空心人》
很小的时候,我读过奥威尔的《1984》,以为读懂了,实际上没有。
有些事,不亲自体验,就永远不会懂。
作为名著《1984》的改编游戏,如果将游戏《奥威尔》视为一头虎视眈眈的猛兽,《旁观者》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条吐着信子的冷血毒蛇,蛰伏在暗无天日的阴冷巢穴中。进入游戏,做出选择,倾听克鲁什维契6街区这个无间地狱中发出的每一声嘶吼。
1989年11月9日,象征冷战的柏林墙轰然倒塌。没有流血与暴力,在人们在欢呼声中,一个充满监听与压迫的黑暗时代,也随之终结。
在《旁观者》中,玩家需要操纵一位名叫卡尔的监听者,这位被注射了特殊药物的"工具人",可以不眠不休地日夜监视着整个大楼里的居民。与超级特工相对的,他还是一个四口之家的男主人,游戏中随时可见卡尔在两种身份之间的挣扎与无奈。
挂着叮当作响的钥匙,若无其事地行走于邻里之间,这个表面上人畜无害的房屋管理员却可以轻易改变所有人的命运。悄然来到那个布满电屏的罪恶房间,监视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
有一本小说叫《楼下的房客》,讲述了一个变态房东监视房客,从而引发一幕幕悲剧的故事。但游戏中的卡尔所行之事却更加丧心病狂,因为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不是出于私欲,而是合理合法的行为。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被官方承认的监视机构其实出自中国,很多人印象中的大明锦衣卫应该身着飞鱼服,腰悬绣春刀,威风凛凛地行走于市井之中。但其实他们却是受控于高层的监视与刑法机构,据《明史·卷七十六·志第五十二·职官五》所描述: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锦衣卫不仅详细监视官员们的日常生活,在关键时刻还能将他们扔进昭狱这个暗无天日的地狱中,得到想要的情报。但锦衣卫作为加强君权的一种工具,一般只针对官员行为,而日后真正强大的情报部门,却出自东德。
卡尔代表的正是《1984》中掌管监听与刑讯的仁爱部,作为极权社会的投影,这款游戏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监听机构——史塔西(Stasi),前东德国家安全部,自1950年起就开始运作的超强国家监听机构。它不仅为三分之一的东德公民建立了十分详尽的档案,更无时无刻不在监视公民的生活,就连饮食偏好与行为习惯都被记录在案。
电影《窃听风暴》详细描述了一名史塔西特工的内心转变,从麻木不仁到幡然悔悟,最后转而帮助监听对象。很多前东德人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唯独史塔西博物馆的馆长婉言相拒。他称这部电影的剧情根本就偏离实际——历史上所有的史塔西特工,没有一位像电影中的主角一样良心发现,一个都没有。
钟敲了十三下"她'扑通'一下坐在那把邋遢的扶手椅里……琢磨着那座只有十二小时刻度的荒唐的时钟。"——《1984》
就像《1984》描写的那样,外部的世界随时发生着巨变,也许今天还被人奉为《圣经》的书,明天就会成为禁书。也许那些你每天都刻意遵守的规则,明天已然不再。
简单介绍了那些监听者之后,让我们重新回到《旁观者》的世界中。游戏开发团队Warm Lamp Games为了给玩家带来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在细节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前面已经提过,卡尔不仅是一位思想警察,还是一个四口之家的男主人,在他的家庭中,妻子每天都会向他索要生活费,小女儿体弱多病,继续一大笔钱来维持生命,而自诩知识分子的大儿子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向父亲讨要一大笔学费。玩家只要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造成家破人亡的惨剧。
而线性剧情也钉死了玩家的其他出路,只有按照思想警察的方式,以监视的手段赚取每一分钱,才能养活整个家庭。
游戏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刷新出一条法令,表示公民不得拥有某件物品,或作出某种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法令会越来越多,一个苹果、一条牛仔裤或一瓶苏打水就会成为人们犯罪的证据。
这些法令成为卡尔赚钱的唯一工具,怀揣一把万能钥匙,进入每一个人的屋子里搜索,寻找或是直接制造犯罪的证据,然后回到自己的监视小屋,决定是敲诈还是直接举报。
在写敲诈或者举报信时,玩家需要附上证据,然后写明违反的法令与颁布时间。如果信息正确,那些可怜的住户就要乖乖将钱放在花盆里,或是直接被思想警察抓到监狱,从此没了音信。
苹果,作为游戏前期最好用的敲诈神器,可以说是游戏中的神来之笔。前期缺钱的时候很多玩家会选择在邻居的房子里放上一个苹果,然后进行敲诈勒索。其实苹果也是整个剧情的神来之笔,随着剧情的推进,卡尔的女儿身患重病,需要苹果来补充维生素,但与此同时苹果又是违禁品,这段剧情现在看来十分讽刺,而在《旁观者2》中,同样对苹果的故事有所提及。
"时间",是游戏中最宝贵的东西。为了让玩家尽快适应卡尔所扮演的角色,身为老大哥的忠实追随者,你以为的监听者,就是安心地呆在屋子里,看着监视器中的画面,然后分辨谁有罪吗?根本不是!随着家庭的需要与事业的要求,你将在焦灼感与负罪感中走向最终的结局。
人间炼狱中的哑剧《旁观者》的游戏风格颇有《这是我的战争》的味道,游戏中没有角色配音,即便在对话的时候,也仅用诡异莫名的嗡嗡声代替。除此之外,游戏中NPC之间的交流全部以对话框的形式展现,不过对话框里仅有图案,却没有文字。
同时,因为是独立游戏,所以用这种剪影的方式来表达人物就显得格外聪明,而且也恰到好处,简单的人体构造中唯一突出的是人物的表情,卡尔眼中闪烁的阴冷之光就让人不寒而栗。
从锁眼中窥视邻居夫妇的交流,我们能看出什么?
诡异单调的配音,伴随着对话框中的图片,玩家很容易就能推测出发生了什么 如果没有无处不在的监视器,这种设定会让人觉得游戏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但此时此刻这场哑剧却如同地狱中的一场悲歌,你亲眼看着人们在愈发艰难的生活中挣扎着,却不得不为了保全家庭而迫害他们。
悲惨时代的每一次抉择我们总会面临很多选择。但大部分时候,选择并不是那么令人难以忍受,我们只需要在那些选择中分辨对错,就万事大吉。
可是,如果所有的选项都是错的,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刚开始接触这款游戏的时候,我认为如果合理规划,就能为这些住户赢得一线生机,但直到后来,看着卡尔一家走向覆灭,我开始醒悟,在这个游戏中,善意,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我之所以用"几乎"这个词,是因为在卡尔的监听生涯中,也曾帮助过一对可怜的夫妇逃出生天,但这也是建立在监听、敲诈和举报的前提下,唯一闪光之处,却衬托出周围的无尽黑暗。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了拯救小女儿的卡尔需要赚钱从医生手里买药。此刻医生沉浸在新婚的快乐中,但卡尔已经从邻居的口中了解到医生的伴侣是一个骗子,这时玩家就需要面临选择,如果揭穿女骗子,那么医生不仅不会相信,还会拒绝对卡尔的帮助。但如果选择了无视,那么医生就面临着危险。还记得最后,医生在帮助我之后,就被女骗子毒死,而我将女骗子送进了监狱,但,这就是正义吗?
游戏中的医生一直在尽力救治小女儿,但玩家出于生存考虑,却不得不伤害他
这也是游戏中十分讽刺的地方,卡尔要尽一切可能搜集邻居犯罪的证据,但他为了达到目的,所做之事却一直在挑战法律的底线——偷窃、敲诈甚至是伪造证据,当玩家将自己代入到卡尔的角色中时,会不会反省,这种自以为是的正义,到底有多么荒谬?
这样的抉择存在于游戏的任何时刻,即使那些大神玩家,也不可能不通过这些卑鄙的方式得以保全自己,尽管剧情中存在着拯救,就是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所以,游戏中没有任何一个通往天堂的完美结局,任何一次选择的背后,都代表着极权社会下的一个阴暗角落。
其实,根本没有完美结局"他们是好人吗?是烈士吗?""不,他们是历史。"——电影《枫》
既然这款游戏这么压抑,那么为何还要玩呢?
我认为,要想了解什么是天堂,看一眼地狱就足够。
游戏的三个结局,恰恰对应了《1984》中的三句话——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游戏里所谓的"完美结局"就是对应着"无知即力量",卡尔一家得以幸存,远渡重洋的他们在异国有着自己生意,享受着他们的自由。但过去他伤害和出卖过的那些人,他却忘得一干二净了。
"无知即力量",只有无知,才能成为他人的力量,成为一颗棋子而不自知。
游戏中最完美的结局尚且如此,读者们是不是可以想象一下前两种结局,又是怎样一幅黑暗场景?
但,不管那些监听者们的余生中究竟有没有悔悟,都不重要了,就像电影《枫》所表现的,他们已经成为历史。而历史对于过去而言,从来没有意义,我们只能从那段悲惨往事中,找到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路。
通关之后,我吃了一个苹果,忽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我是鲸心,关注我,带你品读更多游戏中的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