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实记录留守儿童的催泪电影(豆瓣9.0隐秘的角落里)
一部真实记录留守儿童的催泪电影(豆瓣9.0隐秘的角落里)殊不知,很多孩子,其实有着和成年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甚至是负能量、阴暗面。很多父母眼里的孩子,就是天真无邪的白纸;只需要看童话故事,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一口气追完12集,做为父母,为这3个孩子的经历唏嘘的同时,也不免产生了许多反思。相比原著的暗黑,电视剧里的小孩被美化了不少;但其实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呈现了孩子内心隐秘的角落里,一些不为人知的负能量,怎么渐渐被激发,从而改写了孩子的人物性格及命运。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真的是给所有父母狠狠上了一堂育儿课;它让我们看到,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正确地给予滋养、引导,有多么的重要。
要说最近的热剧,《隐秘的角落》当之无愧了。
豆瓣30多万人评价,评分高达9.0,朋友圈里也很多人安利。
电视剧改编自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 ,讲了3个孩子“行差踏错”的故事,情节精彩,细节满分。
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是秦昊饰演的张东升杀人的故事线;一条是3个孩子为了救人筹钱的故事线;3个孩子因为无意间拍摄到张东升的杀人过程,于是和他产生交集;生活渐渐被改变,最终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一口气追完12集,做为父母,为这3个孩子的经历唏嘘的同时,也不免产生了许多反思。
相比原著的暗黑,电视剧里的小孩被美化了不少;但其实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呈现了孩子内心隐秘的角落里,一些不为人知的负能量,怎么渐渐被激发,从而改写了孩子的人物性格及命运。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真的是给所有父母狠狠上了一堂育儿课;它让我们看到,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正确地给予滋养、引导,有多么的重要。
很多父母眼里的孩子,就是天真无邪的白纸;只需要看童话故事,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殊不知,很多孩子,其实有着和成年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甚至是负能量、阴暗面。
就像片子里的主人公之一朱朝阳,表面看来,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乖宝宝 学霸。
但好成绩背后,其实隐藏着他不为人知的负面情绪。
他平时沉默寡言,在学校没朋友,甚至是被霸凌的对象。
家长会上,老师委婉地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社交问题。
朱朝阳的妈妈就立刻怼回去:“我儿子是来学校学习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在妈妈眼里,成绩是第一位的,她也是这么教孩子的。
“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这话听起来多么熟悉啊!这也是多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诲,毕竟一寸光阴一寸金,拿来学习,肯定胜过拿来交朋友。
那么,孩子真的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吗?
朱朝阳的故事,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观念的谬误所在。
一个内心阴暗的学霸,他可以产生的破坏力,一定超乎家长的想象。
所以到片尾时,妈妈也陷入自我怀疑中了。
当朱朝阳又考了第一名,还承诺自己会努力成为她的骄傲,继续用好成绩来回报她时;妈妈脸上流露出一丝凝重的神情,那是一种无法释怀的担心。
这几年,每每看到一些有关孩子自杀或犯罪的新闻时,我们总会震惊于孩子的内心原来有这么多隐藏的负能量;我们看到的孩子,就像大海表面的风平浪静,而海面下的波涛汹涌,常常被我们忽视。
比起学习成绩,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父母更需要重视的一个课题。
张东升曾问过这3个孩子:“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问完这句话,3个孩子都沉默了。
如果说钱是成年人生活的必需品,那爱就是孩子成长的刚需。
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孩子究竟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朱朝阳对妈妈说:“我努力学习,是因为我觉得我不够乖,我常常想,如果我当时更懂事,您和我妈也许就不会分开了。”
他伪装成父母喜欢的乖小孩,学会撒谎来掩饰自己犯的错误;他变坏的初衷,是为了尽力留住父母的爱。
就像前几天小柚子刷牙时把衣服弄湿,睡前被柚子爸发现,他小声嘀咕说:“弄湿衣服的秘密,没想到被爸爸发现了!”
希望自己变成父母爱的小孩,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行为动机。
只是在这部电视剧里,更多戏剧性的因素,加速了人物命运的改变。
朱朝阳从好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都是因为内心缺爱而不得。
另外两个孩子也是如此;普普为了救弟弟赴汤蹈火,严良为了守护普普铤而走险,那是因为他们同样都是缺爱的孩子,都需要一束带给自己希望和温暖的光。
内心惊涛骇浪的孩子,注定无法乘风破浪。
只有父母源源不断的爱,才能让孩子的心安住下来,拥有好好生活的底气。
世界上原本没有坏孩子,那些走向黑暗的孩子,或许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他那道照亮阴霾的光。
片子里,朱朝阳的父母,可以说都很不合格。
朱朝阳的爸爸再婚后,重心完全在新家庭;对朱朝阳来说,是一个大部分时间都是隐身状态的爸爸。
对儿子的情况,还不如牌友那么了解。
偶然一次带他买鞋,也是在牌友取笑孩子鞋子太旧,才带朱朝阳去买。
新买的小白鞋,转眼间被同父异母的妹妹踩脏了;后妈装模做样地让女儿道歉,还语带挖苦地说:“人家又不像你,天天有新鞋子穿。”
看到女儿不道歉后,后妈也是淡淡说了一句:“她不是故意的。”
后妈和妹妹对他的态度,其实也就是父亲对他态度的折射。
而妈妈看似慈爱的形象背后,其实是用牺牲自我的方式,去换取对孩子人生的全部掌控权。
比如有一段,妈妈把刚热好的牛奶端进朱朝阳房间让他喝,他说太烫,想晚点喝,妈妈就端起来喝一口,说:“这不正好吗”,然后强势地逼朱朝阳喝下去。
短短几分钟的戏,让人看得窒息。
这样的爱,对孩子来说是枷锁。
另外两个孩子的父母更糟。
严良的爸爸打架斗殴,进监狱进戒毒所,对孩子的关爱仅仅停留在不愿让孩子看见自己的丑态,以及疯癫样地递给孩子一个梨,这些关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杯水车薪。
普普的父母在片子里着墨很少,单从电视剧里看,她就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过早地成熟懂事了,而她所经历的艰辛也可想而知。
大结局片尾曲《白船》的歌词也很好地隐喻了这3个小孩悲剧的根源,天真的孩子,就如同坐着一艘没桨也没帆的小白船,只能随着浪花飘摇,因为没有彼岸可到达。
那些被负能量裹挟着奔向未知的孩子,因为少了一个名为家的温暖彼岸,只能浪迹在天涯。
世上本没有坏孩子,失格的父母多了,坏孩子也就多了。
影片接近尾声时,朱朝阳对着严良说,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那天给他们开了门。
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被唤醒了许多罪恶。
但其实潘多拉的盒子底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希望。
所以对比原著,我更喜欢电视剧的改编;因为它不是把孩子极致黑化地描绘成坏孩子,而是或明或暗地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善恶共存。
让我们看到孩子人生的另一种契机。
就像片子里反复出现的一句叩问“童话和现实,你相信哪一个?”
这是在叩问片子里的孩子,也是叩问着看片的父母们。
孩子的天真,犹如一张白纸,可以书写罪恶,也可以书写善良。
做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的,不是一个完全美好的世界,而是要给孩子一份珍贵的希望。
这个希望,是父母爱的滋养;是父母给予的支持和引导;可以帮他们驱散内心的负能量,走向光明处。
愿天下的孩子们,都能被温柔以待,可以活在如童话般的憧憬里;
愿天下的父母们,都能给孩子一颗温暖善良的心,让他们勇敢应对现实的风浪!
我是柚子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面管教讲师。
专注育儿相关的书评、影评、热点事件分析;擅长儿童心理学、个体心理学;
欢迎关注@柚妈书影世界,一起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