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的宝宝输液有哪些后遗症(门诊输液被叫停)
六个月的宝宝输液有哪些后遗症(门诊输液被叫停)因为它见效快,所以常常在比较紧急和严重的情况下使用,能为病人争取到宝贵的时间。静脉输液的药物是通过血管直接进入人体,再快速到达各个器官:可是,输液真的是安全的吗?对宝宝会有哪些伤害?什么时候口服,什么时候吊吊瓶?今天,科大大就来聊聊宝宝输液那点事儿!滥用输液的2大风险,每位家长都要知道!
近日,“吉林省十多家医院取消了成人普通门诊输液”的消息备受大家的关注。
不仅是吉林,到目前为止,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广西、深圳等多个省、区市已经控制或取消了成人门诊输液治疗。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每个中国人一年要挂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如今,宝宝感冒、发烧超过1天,多数焦急的老母亲和部分医生就会很有“默契”地迅速达成共识:吊吊瓶,宝宝“好得快”!
可是,输液真的是安全的吗?对宝宝会有哪些伤害?什么时候口服,什么时候吊吊瓶?
今天,科大大就来聊聊宝宝输液那点事儿!
滥用输液的2大风险,每位家长都要知道!
静脉输液的药物是通过血管直接进入人体,再快速到达各个器官:
因为它见效快,所以常常在比较紧急和严重的情况下使用,能为病人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而口服给药就不同了,药物需经过消化道、肝肠再到血液才能发挥作用:
有实验表明,同样的药物成分,口服给药比静脉输液达到药效的高峰相差不到30分钟。
但是!最快的并不是最安全、最好的!
伤害一: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红疹、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2017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83.5%,而口服和其他制剂远在其后。
伤害二: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输液到底输什么?大部分时候,输液输的是抗生素,然后,再配上缓解症状的药物。
滥用抗生素,不仅增加副作用,使身体产生耐药性、还会催生出“无可救药”的超级细菌!
整个输液过程,可以说是“步步惊心”啊!
那么,宝宝生病了,什么时候要输液呢?
这些儿科常见病,一般不需要输液!
就药物的影响来说,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液,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
能口服药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输液。
对于宝宝的大部分病症来说,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尤其是以下5种儿科常见病:
1. 流感
流感通常不需要输液。
主要表现:突然发热(体温39-40℃)、全身症状明显(极度乏力、肌肉酸痛)。
护理:确诊后,口服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如达菲,儿童的可威(磷酸奥司他韦)。
2.普通感冒
主要表现:体温38℃左右,病程3-5天内,精神状态良好。
对症护理:初期90%以上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对症治疗即可。
何时就医:宝宝发烧3天、流黄色浓鼻涕超过10天、咳嗽2周、出现喘息时,要及时就医。
3. 轻症肺炎
主要表现:精神状态良好,无萎靡、嗜睡、呼吸急促,高热持续等,结合血象白细胞,CRP无明显升高,胸片仅提示支气管肺炎表现。
何时就医:伴有呼吸困难需氧气支持、嘴巴周围呈青紫色、无法服用药物时,要及时就医。
4. 腹泻病
大多数儿童腹泻,都不用静脉输液。
主要表现:呕吐、腹泻不重,可以饮食喝水。
对症护理: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若存在感染性腹泻,真要用到抗生素,也可以口服。
输液/住院:当宝宝呕吐不止导致无法进食,或严重脱水,考虑输电解质液,而如果在输液的情况下还有脱水,有必要考虑住院。
5. 手足口病
主要表现:无发热/低热,精神食欲无影响,血常规白细胞、CRP无明显升高者。
对症护理:本身就是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宝宝有以上轻症表现,可在家观察。
(传送门☞手足口病高发!娃有这4种症状,别犹豫,快就医!)
输液/住院:当宝宝48小时高热不退、精神烦躁、萎靡嗜睡、疱疹导致无法进食、手脚抖动,甚至抽搐等情况,则需紧急住院。
宝宝输液时,其他常见问题!
① 抗生素皮试阴性,输液时还可能过敏?
国家规定:注射或(部分)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前须做皮试,如皮试阳性者禁用。
但皮试结果受到很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
做皮试前和输液时,宝宝不要空腹。
给宝宝输液前,家长一定要主动告知医生,宝宝的过敏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
宝宝在输液时,如果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冰冷、皮肤青紫(重点观察口唇和指甲)等症状,马上通知医生。
宝宝输液后几天内,如果宝宝出现类似过敏症状或其他异常,及时就医。
② 输液输入了空气,有伤害吗?
空气进入静脉有可能造成栓塞,严重可致死,但一般输液不会有那么多的空气进入体内。
另外,现阶段的输液器非常先进,可以过滤输液管中的小气泡,宝爸妈无需过于担心。
③ 家长能随意调整输液速度吗?
千万不要。
有些药物有特定的输液速度,如果把速度调快,宝宝易出现心慌、气促等反应,很危险。
④ 宝宝静脉输液时,扎胳膊还是头部?
头皮静脉输液不是穿刺首选。
首选上肢静脉,上肢扎不上,考虑下肢静脉,最后视具体情况,尝试头皮下浅静脉。
科大大叨叨叨:
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如果医生要求输液,家长可以主动提一嘴:“一定要输液吗?能不能先口服抗生素?”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科学家庭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