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孩子化验单(手把手教你看懂宝宝化验单)
怎样看孩子化验单(手把手教你看懂宝宝化验单)4、超敏C反应蛋白如果超敏C反应蛋白(俗称CRP)异常,一般考虑炎症可能。当CRP升高时需要考虑细菌感染,此外应激、免疫反应也会引起CRP升高。C反应蛋白的正常值为≤8mg/L,由于各地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参考值各异,所以还是听从医生诊断。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缩写为“PLT”,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在机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血小板偏低会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固。儿童血小板的正常范围是100-400^9/L,当血小板低时,需要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偏高需警惕感染或者川崎病。白细胞的数值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通常是医生们借助判断感染的性质的途径。如果存在细菌感染,患儿白细胞会升高,中性粒细胞的比值会升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白细胞总数超过30×10^9/L,并且抗感染治疗后没有下降,要进一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2、血红蛋白缩写为“Hb/HGB”,俗称
宝宝生病去医院大多少不了验血这一步,看到上上下下的箭头相信很多妈妈一边晕菜,一边着急忙慌地担心宝宝是不是什么大问题。那么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讲,一张化验单拿在手上哪些是关键指标。讲解之前给大家附上一张化验单,大家可以认真对照。
医生关注的重要指标点有下面这些:
1、白细胞
缩写为“WBC”,如果宝宝存在感染,那么白细胞是血常规化验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数值分布区间如下:①刚出生小婴儿的白细胞数值可高达20×10^9/L,出生后数小时还会逐渐升高。②24小时数值达到最高峰,2周左右时数值维持在12×10^9/L,此数值水平会一直维持到1岁。③学龄期(6周岁以上)数值为8×10^9/L左右,④成人时数值水平为7×10^9/L。
为了直观起见,小编用数学等式阐述各种细胞之间的关系: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缩写为“L”),其中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缩写为“E”) 嗜碱性粒细胞(缩写为“B”)等。其中,儿科医生最关注的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该比值不同年龄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①婴儿刚出生至第四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淋巴细胞。②婴儿出生后4-6天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基本一致。③出生后至4岁以前,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中性粒细胞。④4至6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又会出现再次相同的情况。⑤6岁以后中性粒细胞会高于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的数值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通常是医生们借助判断感染的性质的途径。如果存在细菌感染,患儿白细胞会升高,中性粒细胞的比值会升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白细胞总数超过30×10^9/L,并且抗感染治疗后没有下降,要进一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
2、血红蛋白
缩写为“Hb/HGB”,俗称“血色素”。血红蛋白是反映宝宝是否贫血的重要指标,新生儿血红蛋白数值为170g/L,,2-3个月时低于110g/L(要注意的是早产儿下降更为明显,可下降至70-90g/L,这种情况称为生理性贫血)。3个月以后维持在110g/L以上,12岁时达到成人水平。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呢?标准为:婴儿出生10天内新生儿血红蛋白低于145g/L, 10天至90天婴儿血红蛋白低于100g/L,90天至六周岁宝宝血红蛋白低于110g/L,6周岁至14周岁血红蛋白低于120g/L。
3、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缩写为“PLT”,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在机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血小板偏低会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固。儿童血小板的正常范围是100-400^9/L,当血小板低时,需要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偏高需警惕感染或者川崎病。
4、超敏C反应蛋白
如果超敏C反应蛋白(俗称CRP)异常,一般考虑炎症可能。当CRP升高时需要考虑细菌感染,此外应激、免疫反应也会引起CRP升高。C反应蛋白的正常值为≤8mg/L,由于各地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参考值各异,所以还是听从医生诊断。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